中國通俗史29 戰略為上、秦國成就霸業
1 人贊了文章
上古史__秦王橫掃六合、統一中國
上集講到秦王開始實施滅六國計劃,然後就派使臣給齊國送去了大批財寶,鞏固秦國的遠交近攻戰略;把齊王建美的不要不要的,天天夢想著和秦國分治天下。
這時趙國攻打燕國,秦王就說了,「王翦將軍,趁趙國攻打燕國,你領兵10萬攻打趙國,一定要小心。現在中原六國中趙國實力最強,上次相邦呂不韋派大將蒙驁領兵10萬攻打趙國,吃了趙國大將龐煖好大的虧。」
結果很快王翦就獲勝回來了,「秦王,趙國大將龐煖已經不在了,大將李牧在北方沒回來,迎戰我們的是個面瓜。」
秦王大笑,「只要打敗趙國就好,我們就是要削弱趙國的實力。」
然後休整了兩年,秦王又說了,「桓齮將軍,你領兵10萬從上黨郡出發攻擊趙國,占幾塊地盤就回來,削弱趙國的實力就行了。」
結果桓齮也大獲全勝,全殲了趙軍10萬,斬殺了趙軍主將扈輒,搶了趙國好幾塊地盤兒。不過他沒收兵,又繼續攻打宜安,威逼邯鄲。
趙王遷嚇壞了,急忙調大將李牧南下。
李牧率邊防軍5萬南下,並與邯鄲派出的趙聰5萬軍隊會合;但李牧發現秦軍士氣正盛,便修築堡壘據守。桓齮無奈,便攻擊肥下城,想引誘趙軍救援。
可是李牧不搭理他,趙蔥就說了,「將軍,肥下城危險了,快出兵救援吧。」
李牧說,「敵軍攻擊哪,我們就救援哪,不被動嗎?那是兵家最忌諱的,沒我的命令,誰也不許亂動。」
趙蔥嚇得再不敢說話。不久,李牧發現秦軍留守的大營戒備鬆懈,立刻下令把秦軍的大營攻佔了,俘獲了全部的糧草和守軍。桓齮接到報告後急忙救援,就鑽進了李牧布下的口袋陣里,幾乎全軍覆沒。
秦王嬴政嘆口氣,「趙國的實力還在,桓齮貪功冒進啊!以後攻打趙國,遇到李牧,一定不能貪功。」
不久韓魏聯合進攻趙國,秦王笑了,「內史騰將軍,現在你去攻打韓魏兩國,沒有趙國幫忙,使勁揍他們。」
結果韓魏被秦國好頓揍,割了大片領土給秦國。
這時秦王得到一本書,就是(韓非子)。他看過之後就說,「好書啊,真是好書。這個叫韓飛的作者,到底是什麼人呢?」
李斯就說,「韓非是荀子的學生,也是我的師弟,韓國的公子。很有思想,才華很高,對老子的道德經很有研究。不過性情耿直,說話又口吃,不受韓王重用。」
秦王一聽,「他不用我用,快給我請來。」可是韓非不來。
秦王就說了,「內史騰將軍,使勁揍韓國。告訴他們,只有韓非來秦國,才會停止攻打韓國。」
嚇的韓國只好派韓非出使秦國。結果秦王嬴政和韓非聊了三天,然後對李斯說,「你這個師弟的才華確實高啊,不在商鞅之下,如果韓國重用韓非,那是很恐怖的。不過他處處想著韓國的利益,恐怕不能真心為秦國效力呀。所以既不能放他走,又無法重用他,就讓他留在秦國,你看著安排吧。」
李斯一聽就明白了。不久就找了個借口把韓非抓起來葯死了。
於是一個最有思想的法家學者就沒了,如果留著韓非讓他做學問,也許會把法家思想修正完善的更好,中國也許在2000年前就進入依憲治國的時代了。
這時,韓國又與趙國結盟了,秦王派內史騰領兵10萬攻打韓國,三五下就把韓國滅掉了。
不久趙國發生了地震,秦王嬴政就說,「這是老天要滅掉趙國呀!王翦,你領兵10萬從北開始進攻,吸引李牧的注意力。楊端和,你領兵10萬,直接從韓國出發,攻打邯鄲。」
可是趙遷這回兒學乖了,直接派大將李牧和司馬尚領兵20萬迎戰。而李牧根本不搭理王翦,直接領兵把楊端和揍一頓,然後修築上百里的堡壘,駐兵等待王翦。等王翦領兵過來,與楊端和一起打了半年多也沒佔到便宜。
王翦就說,「麻煩了,李牧又來廉頗那招,秦兵方陣發揮不出優勢,我們倆加起來也打不過他,還是報告秦王想辦法吧。」
秦王接到王翦的彙報就說了,「尉繚,王翦他們被李牧擋住了,半年多毫無進展,現在該是你用計的時候了。」
尉繚便說,「我早運作好了,就等秦王你的命令呢,我馬上去安排。」
於是尉繚的弟子王敖就進入了邯鄲城,送給趙國宰相郭開萬兩黃金,請他把李牧弄走;郭開一看那麼多的黃金(黃銅),驚訝的眼珠子差點鼓出來。
第二天郭開就對趙遷說,「趙王,我接到密報,李牧和司馬尚正在和秦國談條件,想要投降秦國,現在邯鄲城裡都傳開了。」
趙遷一聽,「那還等什麼,你快派趙蔥去接替李牧,把李牧抓起來。」
於是趙蔥領著人就去了李牧的大營,「李牧,這是趙王的信物,趙王命令我接替你和司馬尚,你把軍權交出來吧。」
李牧瞪了他一眼,冷笑一聲,「就憑你和秦國王翦對陣?算了吧,現在大戰在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等打完這一仗再說吧。」
趙蔥也冷笑一聲,「你以為你是誰呀?現在你被免職了,啥也不是了,趙王還讓我把你們抓起來問罪呢,你以為你還被趙王信任嗎?你能不能活命都是兩說著呢。」
李牧一愣,然後長嘆一聲,「哎!此趙王非彼趙王也。算了,我懶得看到你們這些人的嘴臉。」說完左手抽出寶劍,插進嘴裡撞牆而死,因為他的右手摔折了。
寫到這裡,無心我久久不願動筆,有的人類真純粹!有的人類真愚蠢!
司馬尚一看,眼淚唰就流了出來。「我把李牧將軍的屍體送回邯鄲,自己向趙王請罪。」
趙蔥巴不得他快走呢,於是順利接管了軍隊,他這是為了奪權急著去送死呀。可是那些跟隨著李牧多年的邊防軍,一聽說李牧被趙王逼死了,都嚎啕大哭,一晚上就跑了大半,趙國剩下的半條命就沒了。
王翦一聽李牧死了,司馬尚走了,真是又喜又悲啊。「全軍攻擊,給我狠狠的打,不接受任何趙國將官的投降。」
結果趙國軍隊一戰就被秦軍殲滅了,趙蔥也被殺死。
接著王翦攻破邯鄲城、俘獲趙遷,趙國滅亡。
趙遷被軟禁時才想起李牧的好,最後悔恨而死。
韓國和趙國的相繼滅亡,把燕國太子丹急壞了,可他書讀的不多,能力有限,只能想到刺殺秦王一個辦法,並找到一位義士,就是荊軻。
他又給荊軻下跪,又給荊軻磕頭,就把荊軻感動了,就答應幫他去刺殺秦王。
可是太子丹催促的太緊,無奈之下,荊軻只好帶著太子丹給他找的一個助手,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愣小子上路了,就是秦舞陽。實際上他只是個官三代,就是燕國大將秦開的孫子,並非有膽識的義士。
結果在秦國朝堂的大殿上,秦舞陽嚇尿了,荊軻只能獨自執行刺殺任務。當圖窮匕見之時,荊軻抓起匕首隻身刺秦王,可是追著秦王圍著柱子跑了一圈也沒刺中,只是把秦王的袖子割掉了,最後刺殺失敗,荊軻慘死。
這說明小說中飛檐走壁的武林高手都是假的,而不怕死的勇士才是真的。只可嘆荊軻死的沒什麼意義,畢竟刺殺敵人的國君和將領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讓自己強大才是根本。
秦王嬴政躲過一劫後就說了,「王翦,你領兵先把燕國滅了,免得他盡搞些下三濫的手段。」
於是王翦領兵攻打燕國,幾個月就把燕國都城薊(北京附近)給攻佔了,燕王喜倉皇逃往遼東。
王翦手下大將李信則領著一個師兩千多人一路追殺,一直追到遼東,把燕王喜嚇壞了,趕緊殺了太子丹,把人頭送給你信。
李信一看,「嘿嘿,我們孤軍深入上千里,得到太子丹的人頭也不錯,也是大功一件,回去吧。」
秦王嬴政了解了李信得到太子丹人頭的經過,就對李信說,「李將軍,真有你的。一個師追殺幾萬敵軍上千里,夠膽識。真是年輕有為啊!好好乾。」
不久,秦王又派王翦的兒子王賁攻打魏國,但王賁領兵卻奔楚國去了。
魏國正在備戰呢,又聽說王賁跟楚國打起來了,魏王假就說,「原來虛驚一場,不用往邊境增兵防守了,加強都城的防守就行了,把各城的餘糧都集中到大梁城來。」
可是王賁又突然北上又直奔大梁城而來,一路幾乎沒有阻擋,很快就包圍了大梁城。
但王賁卻圍而不攻,因為他知道大梁城是最難攻打的,畢竟魏國曾經是霸主,大梁城城高牆厚,糧草充足,那時又沒有大炮,強攻一年都不一定攻破。
所以王賁就說了,「修個臨時水渠,一直通到大梁城西北的黃河,引水灌大梁城。」
結果半個多月臨時水渠就修好了,王賁一聲令下決堤放水,黃河水滾滾湧向大梁城。
那時城牆都是土磚,不是火燒的,被水泡時間久了就坍塌了,最後破損的大梁城就被攻破了,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所以說啊,有謀略、有實力的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國家實力的不斷進步才是根本。
這時就剩楚國和齊國了,那當然是先滅楚國了,讓齊國接著做夢吧。
於是秦王嬴政就對王翦說,「老將軍,你領兵40萬去把楚國滅了吧。」
王翦一聽連忙搖頭,「秦王,當年白起雖然把楚國打個半死,但從那以後啊,楚國50多年沒挨揍了。特別是楚考烈王滅掉魯國以後,楚國實力恢復很快,而春申君那次合縱失敗後,楚國就一直不停的招兵,現在少說也有40萬軍隊了。況且楚國大將項燕也是將軍世家,那是能文能武、經驗豐富、兵法嫻熟,所以滅楚國最少要60萬軍隊才行。」
秦王一愣,「開什麼玩笑,秦國現在滿打滿算才80多萬軍隊,各地駐軍就30多萬,你帶走60萬,怎麼可能?不行,堅決不行。各位將軍,誰還能領兵滅楚啊?」
這時李信站出來,「我願領兵滅楚。」
秦王一看就笑了,「哈哈!孤軍追敵千里的李信將軍。好!那你需要多少兵啊?」
李信一抱拳,「秦王,20萬兵足以。」
秦王大喜,「好!還是年輕人有魄力好啊,就你啦!讓蒙恬做你的副將,你們都是年輕人,好辦事兒。」
可惜李信太輕敵了,與蒙恬分兵出擊,一路勢如破竹,但準備在平頂山與孟恬會師時,就被項燕從背後突襲了,損失慘重敗回秦國,蒙恬也只好撤回秦國境內。
秦王得到戰報,來回走了半天,「看來魄力並不代表實力啊,不能當飯吃呀!」說完親自來到王翦的老家,「老將軍,我錯了,李信打敗了,還得請你領兵啊。」
王翦想了一下,「領兵可以,我生來就是為秦國而戰的,不過要滅楚國,60萬兵少一個都不行。而且時間恐怕要兩年,所以各地的糧草要隨叫隨到,絕不能讓我們的士兵餓肚子。」
秦王一聽,「好,都依你,誰耽誤了你的糧草,就讓李斯治他的罪。50萬兵我都給你準備好啦,蒙恬那10萬也歸你,你隨時可以出發。」
等出發那天,秦王親自為王翦送行,但王翦與秦王始終坐在亭子里喝茶聊天兒,一點沒有著急走的意思。
秦王實在憋不住了,「老將軍,可以走了吧?日頭都幾尺高啦。」
王翦看著秦王,「哎!此次出征,我這把老骨頭說不定就戰死疆場了。我是對我孫子王離和兩個曾孫不放心呀!將來秦王你一統天下了,他們恐怕連個立功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們沒有爵位和俸祿,怎麼生活呀?」
秦王一聽就笑了,「老將軍是秦國第一功臣,我答應你,你的爵位,我再封給王離,這回兒你放心了吧?」
王翦就笑了,「如果秦王再賞給我兩個曾孫每人一塊帶有宅園和水池的田邑就更好了。」
秦王說,「行,我都答應你,這回兒可以走了吧?」
王翦一抱拳,「謝過秦王。」說完飛身上馬,然後又回頭看著秦王,「秦王,你每天那麼忙,你答應我的,不會忘了吧?」
秦王無奈的說,「不會,不會,你放心吧,我回頭就辦。」
王翦終於領軍出發了。副將蒙武、也就是蒙恬的老爸,就問王翦,「老將軍,你以前也不是看重錢財的人呢?這回怎麼還主動向秦王追要起爵位和財產了呢?」
王翦就笑了,「老弟,我們領60萬大軍出征,秦王能放心嗎?萬一再有小人說幾句壞話,沒準兒會發生什麼變故呢?我向秦王追要爵位和田產給我的孫子王離和兩個曾孫,說明我把家人看得太重了,這樣秦王才能放心啊。」
蒙武一聽,「啊,明白了,老將軍高呀!
王翦又說,「楚國有精兵40萬,更有名將項燕,哪兒有那麼好打?傷敵一千自損800,能滅掉楚國嗎?只有和他拼國力,等他自亂了陣腳,我們才有機會以較小的代價滅掉楚國。」
蒙武連連點頭,「還是老將軍看得遠啊,好!你怎麼指揮,我就怎麼打。」
結果王翦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現在的駐馬店附近時,就與項燕的40萬大軍碰上了。
然後王翦命令,「安營紮寨,堅守不出,除了值班的士兵,其餘士兵在軍營內可以自由活動。」
這下項燕就納悶兒了,「王翦這老傢伙什麼意思?怎麼不攻擊呢?」
因為項燕知道,秦兵方陣防守時跟銅牆鐵壁一樣,光弩兵就足以拒敵於百米之外,既使衝上去,士兵也突不破長槍重裝步兵方陣那一關,所以只好選擇對峙下去。
結果這一對峙就是一年多,那秦國現在佔據了大多半個中國,那是要人有人要糧有糧,糧草源源不斷地運到軍營里,從不間斷,士兵吃得好玩的好。
有時王翦還派人到各軍去詢問:「軍中進行什麼嬉戲啊?」
將官們回答說:「軍士們正在玩投石、跳躍的遊戲。」王翦便說:「這樣的軍隊才可以用來作戰。」
而楚國就不一樣了,楚王已經催促項燕好幾次了,「為什麼不和秦軍交戰呢?40萬軍隊光運送糧草就十幾萬人,太浪費了,楚國都快沒糧啦。」
項燕無奈,只好命令部隊主動攻擊,結果連續攻打了十幾天,損失了許多士兵、卻毫無戰績。
於是項燕對眾將說,「也許秦軍是想守住攻佔的地盤,我們不和他在這裡靠了;避開東南都城壽春的方向,向東分批緩慢撤退,各軍按順序做好撤軍、掩護工作。」
然後楚軍就開始分批掩護、撤退,可是項燕低估了王翦的能力,王翦派人時刻觀察著楚軍的動向。楚軍一調動,王翦就知道了,等楚軍走了一多半、又有一部分楚軍開始撤退時,王翦就下命令了,「蒙恬留守大營,其餘各軍全線出擊、猛追猛打,不給楚軍任何喘息機會。」
結果楚軍就悲劇了,剩下這十幾萬楚軍正在做著撤退的準備呢,一下就被秦軍的弩兵射亂套了,幾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接著就被50萬秦軍衝垮了。
於是楚軍在前面跑、秦軍在後面追,項燕喊都喊不住;而前面正在撤退的楚軍,看到後面潰敗的楚軍,也拚命的跑起來,就更亂套了。
項燕倒是愛惜士兵,始終在後面斷後,無奈軍心已經亂了,最後被秦軍追出了600多里,也就是在安徽宿州附近才收攏住部隊。
項燕一看,只剩下十幾萬人了,拼了吧。
只是這次王翦一點都不客氣了,指揮著幾路秦軍猛追猛打,最後楚軍全軍覆沒,項燕憤而自殺。
然後王翦命令蒙武攻打壽春都城,自己領兵清理殘餘的楚軍。最後蒙武活捉了楚王;王翦則把楚國以及越國那幾個楚國的附屬國全部掃平,楚國徹底滅亡了。
休整了幾個月後,秦王又派王賁攻滅燕國的遼東,王賁回頭又滅掉了趙國的殘餘、也就是代王趙嘉的勢力。然後揮軍南下,就像敲碎一個熟透的木瓜一樣,輕鬆滅掉齊國、俘獲齊王建,最後齊王建被餓死。
至此六個大國全部掃平,只剩小衛國的一個殘餘君主,在一個小縣城裡,一見到秦國的士兵都顫抖,秦王也就沒難為他。
秦王嬴政滿打滿算用了15年時間,徹底統一了中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這時的中國人口實際才3000萬左右,又減少了幾百萬。
這時雖然鐵農具和牛耕的大量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人口已經並不富裕了,需要休養生息了。
可是秦王嬴政是智大才高之人,想法太多了,並繼續讓秦國這部殺人機器快速的運轉著,結果就越來越偏激了,國勢綳的也就越來越緊了。
結果短短15年時間秦朝就過剛而折了,好像她的存在就是為了大一統的漢朝做嫁衣一樣。
西方有個國家也像秦朝一樣,就是100年前的馬其頓-希臘聯盟帝國,她只存在了13年,也為羅馬帝國做了嫁衣。
100年前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馬其頓國王以後,利用希臘城邦各貴族的矛盾,迅速整合了希臘各城邦,然後以1萬多步騎兵防禦歐洲,親率4萬馬其頓、希臘長槍方陣,以及幾千騎兵橫掃波斯帝國,並攻佔了印度北部,接著征服埃及,建立起世界上第二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但亞歷山大大帝在征討阿拉伯時突然病逝,隨後馬其頓-希臘聯盟帝國逐漸分裂為三部分,就是統治馬其頓、希臘的馬其頓王國,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統治西亞和中亞的塞琉西帝國。
同時北非迦太基王國和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共和國卻在快速崛起,並在地中海西部開始大打出手。
公元前221年的同一年,25歲的漢尼拔在將士們的擁護下接管了軍權,成為迦太基駐西班牙軍隊的統帥。
25歲的漢尼拔不但作戰勇猛,軍事戰略、戰術更是登峰造極;他先與馬其頓王國等結盟,然後相繼在2次布匿戰爭中把羅馬軍隊打的大敗,並率10萬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遠征義大利,在途中損失一半多兵力的情況下,折騰了羅馬15年,羅馬損失慘重。
但不久羅馬共和國也選出一個同樣優秀的統帥,就是老西匹阿的兒子大西匹阿,他被選為羅馬統帥以後,利用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的矛盾,設計使希臘聯盟退出馬其頓-希臘聯盟,減弱了來自馬其頓王國的壓力;然後又誘使迦太基的盟友努謎底亞王國等加入羅馬陣營。
隨後大西匹阿親率3萬多精兵渡海遠征迦太基(圍魏救趙之計),逼迫漢尼拔回師,並在扎馬戰役中徹底運用高超的戰略戰術擊敗漢尼拔的6萬左右大軍,摧毀迦太基城;三次布匿戰爭以羅馬的勝利告終。
然後羅馬拉攏希臘保持中立,幹掉了馬其頓王國,再逐漸吞併整合希臘聯盟,回頭征服高盧(法國),再征服、吞併托勒密,最後滅掉塞琉西,建起了世界上第三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就是羅馬帝國。
所以說,運用謀略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上策;分化敵人的力量為中策;一位的勇往直前為下策。
所以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
謀略從哪裡來?
歷史典籍、實際工作中領悟得來,別無他途。
所以治國要踏踏實實的,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