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要節約用氣為何?(氣聲轉換效率高?)
來自專欄通俗易懂的唱歌原理23 人贊了文章
是不是看到這個詞覺得好高大上,好有道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貨跟我之前講的聲帶閉合,支點穩住喉位促使聲帶閉合剛好也是有密切關係的。
其實我想大家應該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就是在高音或者需要大音量的時候,就會玩兒命的給氣息(擠壓腰腹)或者使勁的上擠壓喉頭(向上唱的意識,企圖閉合更多聲帶,由於氣息給的太多了)(這裡想說的是,氣息力量過強,你會不由自主的拉緊你的聲帶,但拉緊過分,它的震動頻率就受限)
關於唱歌音量問題,大家都以為只要我給大喊的力量我音量就大了。如果您看過我之前寫的關於共鳴和高音和混聲的文章,我想我說的已經很清楚了。良好的共鳴的基礎是閉合剛好的聲帶(穩定的喉位),以及打開的口腔空間,因為所謂的頭聲胸聲,最主要的共鳴腔其實是咽腔。
(圖中咽部基本帶字的講解的部分都是咽部,我打開那篇文章其實已經教給大家如何充分的打開聲道和擴張主要的共鳴空間了。)
如果你能維持好低喉位,那麼喉頭以上的咽部空間就更多一些,對聲音非常的有好處,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聲樂老師都在提關於,低喉位的原因之一。
好,說回我們的主題。為什麼說我們要節約用氣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氣聲轉換效率高。舉例子,比如你發一個漏氣的聲音,或者純粹的像小時候往冬天的窗子上哈氣,把玻璃變白。你發現沒有,你把肺內的氣息全部都呼出去了,但是出來的聲音卻很少,可以理解為聲音質量很差。用了全部氣息,卻只發出這麼點聲音。這跟我們錯誤的唱歌發聲(漏氣,氣息不夠用,聲音虛,質感不好)是不是一樣的效果?(這個跟你張大嘴去吹口哨是不是一樣,氣浪費了很多,但口哨吹不出來。)
氣息不夠用的原因,就是在發聲時,聲帶是沒有正確閉合的,所以氣息跑的太快或者在咬字時候聲母跑氣太多了。
那我們在唱歌發聲的時,有沒有發現和吹口哨特別的像?你越是給氣息,口哨音越不穩定?嘴唇閉合的過緊,一點聲音沒有完全像唱歌時候的卡死。我們越吹不出來,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就是大力給氣或者大力的閉合嘴唇,這樣這些發聲器官就不自如,就僵硬用力,跟唱歌一樣。而懂得吹口哨的人,非常的注意嘴唇的縫隙與氣息的搭配,而感受是自如的,該用力的地方用力不用理的地方放鬆,完全是積極又不緊張的,這樣口哨不僅吹的響亮質量還很高,一點不會覺得閉合力過大,或者氣息力過大,這就是!!!平衡!!!而人正確的說話以及唱歌發聲也是一樣的道理!
氣聲轉換效率高,就像你哼鳴,像你喊前邊稍遠處的陌生人,或者像你驚聲大喊。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用很多氣,但聲音飽滿、有力、通透、自然。還有例子就是當我們練聲時發「啊~~~~」,你真的覺得氣息力量很大,氣息流量很多?真的覺得聲帶閉合的很用力?可以參照網上的練聲視頻模仿「啊~~~」去體會下吧。
所以這裡我想說的就是,用胸口的力去維持聲帶的閉合剛好時,首先要始終維持好這個力的大小不然有大或者突然的變化,不能被咬字破壞控制的狀態(唇齒舌 發 聲母 時,破壞胸口控制聲帶,聲帶控制氣息的這個狀態。說簡單點就是胸口控制氣息的這個力度,要持續且前後力度一致,尤其發均勻的音,請從簡單的開始。哪怕是高音與自然音域,胸口控制聲帶閉合的力差異很小,比如你自然發啊和哼鳴,兩者的聲帶閉合力度(胸口控制閉合力度)並沒有想像的差異那麼大。)
所以高音時,不要再死命的用力找胸口支點,或者死命的閉合聲帶了。氣息也不要過量的使用,兩者應該像正確的嘆氣、哼鳴。正確的吹口哨一樣,均勻合適,先把自然音域練好,然後再慢慢拓展音域,增加聲帶振動頻率。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原有的發聲錯誤觀念。高音不是過分的擠壓喉頭,胸口支點力不是越大越好,柔和的控制住即可。氣息支持力量相對被動的給,在穩定好喉位之後。氣息的流量要剛好合適,夠用就好。這樣在實際演唱中,慢慢改變這個意識,我們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輕鬆連續唱一兩個小時。演唱過程中的強制用力大部分都是錯誤的。
不要再每天與自己的錯誤認知在對抗了,其實我們錯誤的練不是功夫,而是把大部分功夫浪費在了對抗自己的想當然和錯誤認知上,請思考並糾正。
很多文章我會提前發到我的微信公眾號的CCSING2018,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常見樂器及其表現力】《電聲樂器》
※聲樂基本功訓練之二十:聽一聽,撥一撥
※義大利音樂學院---感恩母親節,靜靜躺在血里的牽掛
※【如果你想學好唱歌,必須走好這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