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證悟導論》-時節因緣

《禪宗證悟導論》-時節因緣

1 人贊了文章

原創: 菩提樹 無禪法苑 7月1日

【前 言】終於開始動筆這篇文章了,內心還有點小激動,比我最開始的原計劃提前了小半年,這也是因為答應了朋友,得去兌現這個承諾。這篇文章其實很不好寫,因為,禪門公案,每一則都可以拿來發一篇宗教專業的博士論文。而證悟的那個時點又是整個禪宗「皇冠上的明珠」。其義理之深,表述之難,大家可想而知。並且還是通過微信文章這樣的輕載體。我努力,盡量在大家可以接受的字數內進行闡釋。(額,,估計也短不了,,3K以內?大家就甭想了...飯後躺屍的時候再來看咯...)

---*---*---*---*---*---*---*---*---

呃,我今天不能這多廢話,,,直接進入主題,我們先來看一下「禪宗」的第一則公案

【原文】: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除,袈裟著體,常於眾中稱嘆第一。復言:「吾以清凈法眼,將付於汝。汝可流布,無令斷絕。」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傳付將來。」

《涅槃經》記載:「爾時世尊欲涅槃時,迦葉不在眾會,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

這幾段話,特別是粗體的那一句,想必大家無論是在佛門哪個宗派系,都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這則公案講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公案】洞山良介:「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中所講的「無情說法」,世尊拈花就是在傳授心地法門:直接的一步體證自心和宇宙的終極真理。此時任何人類的語言、邏輯統統都會失效,只能依靠有情眾生與生俱來的清凈靈性去感知。大家現在明白,禪門的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並非是我國漢地所「發明」,而是世尊的親自囑咐,並通過大迦葉及西方二十八祖的法脈代代延續。

世尊圓寂之後,由摩訶迦葉接管了整個僧團,成為佛門統領,由此也可見心地法門在整個佛門的統攝力和重要地位。但,問題也出在這裡,心地法門不僅難,而且沒法像密宗和凈土一樣有明確修行路徑和里程碑。並且,根器小了不行,資糧不足不行,妄念多了不行,出離心弱了不行,信心不堅固不行,機緣沒到不行(禪宗二祖阿難陀,大家想想,世尊花了多少心思?整個楞嚴會二十五位大菩薩就為他一人講法,透不了最後這層見地就是透不了...世尊也沒賴何。)

好了,因為篇幅問題,我後面的每個方面都不能展開講,點到為止。現在,來看看證悟或者我們說的成佛是怎麼一回事?

人類、世間、宇宙。有一個終極真理(也可以理解為是我們認識(感知)宇宙的一個全新維度),然而這個真理並非僅是讓我們解脫煩惱這麼簡單,也包括了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感知)和「永恆存在」的覺受以及我們可能還未「逛到」的「其它風景」。佛經更多以解脫煩惱這點作為宣導,那是因為這個娑婆世界眾生,更多的就是煩惱,並亟待解脫,而已。

還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終極真理並非僅是佛門專屬,而是屬於所有人類和非人類的含靈眾生。並且,它有很多扇門可以進去,不同的路徑(門)可以用不同的鑰匙去打開,老子是老子的,陽明是陽明的,公孫龍子是公孫龍子的,克里希那穆提是克里希那穆提的,佛門是佛門的。

然而,毫無疑問,無論哪一個證得了這個真理的人(或者宗教或者哲派),大概率都有一句類似「不可說,無法講」之類的表述。並且,每個證得的「主體」都只可能用自己的語言體系(包含文字、風俗、文化、傳統等)對其進行描述,你叫不可思議解脫也可以,說成是終極真理也行,寫成明心見性也OK,叫做「成佛」,當然,也可以。佛者,覺也。佛教,就是引導你獲得覺悟的宗教。

除開語言描述體系,每個「主體」採取的讓後世門徒去證得它的具體路徑和方法也不一樣。為避免因我個人對其它宗教和哲派了解不夠徹底的以偏概全,這裡,我僅以佛門來闡述:

僅僅一個佛門,給出的修行路徑,就已然是萬紫千紅。最高一層分路就有:禪、凈、密、律、天台、華嚴等等,各宗派內部還在開枝散葉,比如禪宗下分的臨濟宗、法眼宗、雲門宗、曹洞宗、溈仰宗,臨濟宗下面又繼續細分的楊岐派和黃龍派。又比如密教下的藏密和東密,藏密又下分的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等等,這些宗和派相互間有不少共法,也有自己獨特的偏向,這個偏向,不僅包含對方法論的抉擇,也包含對該宗主導經、論的選取。再往下,落實到具體修行,「套路」就更多了,例如:止、觀、禪定(僅這三類的不同組合,在《圓覺經》中就又詳細分為了二十五種修行路徑),結手印、修氣脈、觀明點、念咒、念佛、念法、三十七菩提道品、菩薩十地及五十二階位、密教的各類瑜伽次第修行等等,數不勝數。

那麼?哪些路徑最好?

這些方法,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你自己。比如這個月中,我去上海,一桌子校友,其中有個學妹,吃常素,飯局還未結束又就得趕回去每日上座和誦經,通過聽見他們之間關於「持戒」這個問題的交流,我心理已很明白,我不要再開口講什麼般若部佛理,她,是典型的凈土攝受,目前她正在做的,就是最好的。內心默默祝福一下。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凈土這個「易行道」就要比禪低一等!凈土行人,真能做到《無禪法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那十六個字(印空法師《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及蕅益大師《凈土十要》),即身成佛一點問題都沒有,和禪密相比僅是: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

再說一下禪密,無論是南懷瑾在其《南懷瑾選集》中還是母音老人(無相密心中心法三祖大阿闍黎)在其《恆河大手印》一書中都明確闡述了,密宗最上層的瑜伽就是禪宗的心地法門,事實,也確是如此。

然而,為什麼我們還要搞什麼禪定止觀、氣脈明輪、資糧位、加行位、這哪瑜伽?而不是直接走最後一步?因為,我們無明妄念太重,需要助道品!一切有為法修行統統都是助道品!輔助和推動我們達至那個無上的、大明的、無等等的最終大乘見地,即: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來境界。但,從小乘之後,全都是無為法界,無論你的功夫和神通(這裡不展開了,神通這個話題我改天單獨發文)有多厲害,見地不到,大乘的背影就都摸不到。

我在之前文章事業的成功,為什麼讓我們更加孤獨?中講過一句話:人,真正要的其實就是解脫,我們要解脫那一層又一層的所有束縛我們的「有限性」,達至我們的心靈真正欲求的:無限的存在、穿透一切事物的洞見和不受外界施與的永恆快樂。

其中,「無限的存在」和「不受外界施與的永恆快樂」,在當你達至小乘阿羅漢果位的時候即可得到,你可以理解為莊子的境界。阿羅漢果位可以通過功夫修行也可以通過見地一步就取得,而事實上,世尊在世的時候,經常一場重要的法會講完,就有幾百至上千人得證羅漢果位,從此不再往生輪迴。而,「穿透一切事物的洞見」非得圓滿大乘佛果不可。但,這一步,誰也拿不準,包括世尊,大家可以想想阿難。。。

這個大乘最後的境界,就是人生和宇宙的終極真理,這樣的終極真理在哪裡呢?大至宇宙虛空,小至芥子塵沙,顯有山河流水,隱有受想行識。用我在上一篇公案中的表述:如果你不能從一花一草「看見」宇宙的實相,你就永遠也看不透宇宙的實相。如果你不能從一粥一餅得到快樂,你就得不到永恆的快樂。如果你所見處處皆是實相,你即是法身佛,如果對境所在都是清凈涅槃的喜悅,就再也沒有任何煩惱可以束縛你心。

因此,幾千上萬卷的經論都在講「無常、苦、空、無我」,我們依佛法修行能去做的就是這些主要抓手,當我們徹底的透徹明了和獲得之後呢?即進入「常、樂、我、凈」的華嚴境界,也即是一真法界,即是如來境。大家覺得是不是很搞笑?但,確是如此。

我們反覆誦讀《金剛經》的那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然而,證得佛果位後,在在處處都是宇宙的實相。一花一葉一茶一粥皆是。是不是覺得也很搞笑?但,也確是如此。

好了,有了上面的了解,我們逐漸進入今天的主題。

真理只有一個,但通往真理的道路有很多條,每個人的旅程可能都不一樣。世尊為什麼不停的講了四十餘年佛法,形成的經論著作可以用跑馬來度量,為什麼他卻又反覆在各大部經文中說:我沒有講一個字?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講法即是謗佛,這樣極端的話?因為,在這個真理面前,不僅人類的語言和邏輯會失效,其它一切的有為功用也好智用功分也罷也會同時失效。為什麼我們所有一切的文字都是假名都是誤導?這個問題少有人給出一句話確切的解釋。那是因為:我們在用人類語言邏輯發問或者闡述的同時,就已經把這個終極真理給排除掉了。

但,無言又無以傳。。因此,佛經反覆告誡,這些,都是指月手。知見越多,知見障反而越大。但是,正知見不足,邪見又會叢生,導致妄念更甚。。怎麼去做,都是兩難。你難,世尊,他也難。

既然如此,那我們能不能把人類這幾千年積累的文字和邏輯拋開?直接去體證真如?當然可以!現在,我們終於上道了。但,我們打小開始,就接受各種人類文化的熏陶和訓練(阿賴耶識的種子),以致如今,我們每天從早上一睜眼至晚上閉眼,思慮一直都是用人類的語言、情緒以及邏輯在不停的攀緣和遍計所執。要一下破除所有的假名,容易嗎?肯定很難的。但,再難我們也要試試!總會有人明白!!這,就是禪宗。

般若智慧(大乘見地)就是斬斷一切無明的利劍。

上一篇文章,洞山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岩曰:「無情得聞。」我問你,石頭(無情)真的可以得聞嗎?再上篇文章的禪宗機鋒:「父母未生前,如何是你本來面目?」我再問你,父母都還沒有出生,有你和你啥事?

什麼是佛?:「庭前柏樹子」。

又什麼是佛?:「麻三斤」。

再什麼是佛?:「鎮州大蘿蔔」。

請問,你們這些已證道的大德們,你們是幾個意思?沒事成天瞎忽悠逗我們開心是不是??這,還真的不是,不僅不是,人都快把心掏出來給你了。

這篇文章,因為答應了朋友,也在之前寫了好幾篇作為它的鋪墊。前後耗了不少時間,我必定是慎重而謹慎在對待。於我而言,確實可以通過大量的引用佛經來「輕鬆」闡述,只要大家看過我們在《無禪法苑》之前的文章,就應該不會懷疑我有這樣的能力,並且佛理佛法必定句句契合,一定可以讓初發意菩薩不明覺厲。但是,我也在思考,這樣佛經來佛經去,我們和其他講經的法師又有什麼區別呢?大家除了「記憶」一些句子和佛理知見,又能得到啥?因此,這一篇,花費了不少心思,主要是我想用我們自己的,現代的語言體系,盡量以大家能聽懂的方式和譬喻,來闡述這些無法闡述的道理。

現在,我們進入正題,禪宗證悟的時節因緣。我就不像上面以逐步引導大家理解的行文方式了,否則幾萬字也打不住。我直接給出我認為必要的條件(不是充分條件,證悟這事兒,沒有充分條件。):

首先:正念和正知見。

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如果一個人就想著發神通而入佛門,你讓他去格竹子,他能看到實相嗎?不可能的,他只會指望著竹子發光或者突然顯個佛像啥的。正念怎麼來?我們的善心、善行、善心量就是正念;我們的平常心、直心、深心、質樸心、定信解脫之心就是正念;我們的大悲心、大慈心、布施心、迴向眾生心就是正念;我們圓融的佛理知識就是正知見。這些,都是高效的助道品。

其次:根性。

說句實在但「不公平「的話,不同人的根性和攝受是不同的,就應該選擇不同的修行路徑,而禪宗,更適合的是上根利智,但是,僅有聰明還不行,還得勤于思考和發問,這點,也是禪宗和密宗很大的區別,密宗要求的是對上師無上的認可,自己的金剛上師即便錯了也是對的,這點之所以重要,跟密宗的教導和修行方法論有關,這裡我不解釋。但,禪宗不一樣,禪宗講什麼?「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大乘,講的是見地,也就是認識,你不表達自己真實的理解,我怎麼知道你懂了還是沒懂?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

密宗有嚴格的修行路徑,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方式方法和里程碑,之所以叫密宗,僅是因為不公開具體的方法而已。而禪宗,很清楚的知道一味葯給所有人吃是要出問題的,每個人的秉性都不一樣,手段就必定千差萬別。看過之前公案的朋友就知道,禪宗是「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按照六祖的說法,禪宗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一個鐵饅頭,讓你根本無從下口,因此,禪宗才是真正的大密宗!我就算全部毫無保留的告訴你,你又能明白么?禪宗,對人對治完全沒有固定的套路,並且你要是對我畢恭畢敬,我說啥你信啥,對不起,我度不了你,因為不是我是個鐵饅頭,而是你是個鐵饅頭,讓我無處下口。

第三:靜心息念。

完全的類似於滅盡定的無受想意識的境界是比較難的,它無關見地,是這個功夫很難做到,不少人坐了5年10年都還在凡夫禪,四禪八定還沒一點影子,即可見一般。但,如果我們不能把紛飛的妄念給「拿掉」,意識必定就分分秒秒受語言、邏輯、情緒、覺受的牽引。因此,即便我們把不二法門的鑰匙放你面前,你兩隻手抱著大堆東西,每根指頭都還掛著口袋,你又怎麼來拿呢?

於是,不同宗派教導我們很多很多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比如各類的止、觀、禪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靜心息念,也就是我強調的禪定的要點之一是「自然息念」,這點其實也比較難,因為你想去自然那已經不自然,必然有造作在。還有一類更加方便的法門,就是「以楔出楔」,什麼意思?你自然息念很難做到不是?我也不強求,你就觀想佛像,看明點,或者實在不行專心一念的念阿彌陀佛吧(整個凈土就是完美的使用以楔出楔。),這樣我們用一個「凈念」去替換掉自己無法止息的亂七八糟停不住的念頭。大家現在可以想想,您所了解或者正在進行的修行法門,有哪些個都是奔著這個目的去的?然而,這僅是為最後的體證做鋪墊而已,仍然是助道品。

我們的本心,是絕對的寂靜,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無論人生際遇是順是逆它都如如不動,不僅苦樂憂悲不受,業力也無法牽引它。順帶這裡簡單講一下「業力」,我們的輪迴受我們的業力牽引,業力就是自己意識和行為生成的種子並保存在阿賴耶識中(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好的熏成善業,不好的熏成惡業,沒有好和不好分別的就是無記業。然而,業力牽引本身就是妄識分別!!根本沒有什麼業力在牽引你,都是自己在牽引自己!自作自受而已。那我們為什麼要干這麼蠢的事?就是因為我們的無明,因無明而生執取和分別,因執取和分別又不停去攀緣住相,你只要住相,就必然跟著它走。小到煩惱,大至六道輪迴的總報。沒錯,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我們貪嗔痴以及由其導致的情緒波動劇烈,你能體證寂靜涅槃的真如么?不是不行,但肯定很難。因此在禪定之前,又有一步,就是至少要把三毒去掉,這些去不了,要涅槃要寂靜就是在開玩笑,因此,佛門又增加了不少「內容」,比如資糧位(福慧資糧),比如菩提心,比如布施持戒忍辱等波羅蜜(用來對治貪嗔痴,妥妥的),但這些,也僅是助道品。即是世尊講的「不了義」。

好了,通過八正道的指引以及我們種種有為修行,我們的心逐漸趨於平靜(外化表徵就是我們做事更加的從容和淡定,無論是神情還是心性),妄念逐漸的逐漸的在減少,以至於無盡趨近於涅槃。但,這裡就比較「神奇」了,只要我們沒有最後一步的親證大涅槃佛性,哪怕通過有為修行妄念已經很微弱了,它仍然可以迅速開枝散葉。有過禪定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到了三禪、四禪天還是進入了空無邊處定等,出來後,妄念一樣馬上升起。 非得親證佛性,才可以永遠寂滅掉。

因此,無論是凈土行人、天台行人還是密宗行人,通過無數年的修行,內心逐漸的趨於止息,波瀾平靜。到了這樣的功夫境地,我們得證佛果的概率自然就要比常人高很多。但,是否一定要這樣通過幾十年或者多少個阿僧祇劫才可能打開我們寂靜明覺的清凈心呢?不一定。現在,我們正式闡述今天的主題:證悟的時節因緣。

第四:大疑情與時節因緣。

大概是去年中,在另一個佛法修證群里,有個朋友問:「證悟後的境界到底是什麼樣,能不能舉點例子?」我想了想,發現沒有完全契合的,但也回復了他:

「我們在某些時刻,比如去海邊,夏日靜夜的星空下,或是藏域高原等遠離城市煩惱之地,偶爾會有短暫的心曠神怡之境,眼中看見大海,整個人便與大海融為一體,眼中見到繁星夜空,便整個人與此繁星夜空融為一體。無有一絲雜念妄想也無一絲煩惱。心境合一,此時的心量無邊寬廣。雖無念,但並未離眼見耳入之景。此即和證悟後的狀態較為相似。但一般人的思緒流轉不停,不在昏沉即在散亂,心無止靜。上述狀態可能幾年有之一次,或終身有之一兩次,或沒有,並且時間短暫,無可駐留。」

這段話,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在閉眼睡覺前,可以用心去冥想一下,說不定也能感受到點什麼。(說到冥想,想起古印度瑜伽派的其中一類冥想技巧,應該可以讓我們於日常工作生活中逐漸的去除「我執」,我先在這裡順道Mark一下,免得忘了,改天再撰文。)

雖然,自然息念是一個需要很多修行的過程,但,我們確在某些時刻,可以做到短暫的制心一處(這是《宗鏡錄》的說法,我更喜歡繫心一念)。這是我們所有普通人,幾乎僅有的,不通過深禪定修行而可以無限接近於無念狀態的時點。此時,內心除了這一個「點」基本上沒有其它任何的雜念,並且制心一處的當下,也沒有任何的情緒和煩惱相,這是非常好的體證真如時機,此時,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我給你講這不對。那也不是。你應該這樣做。你要這樣理解。」,這些,都不需要了。此刻,我們要做的僅是在當下把這最後的一念打掉,讓心地的前、中、後念瞬間徹底全部消亡(所有三界色相及受想行識八識心王一併空亡),即刻顯現我們清凈寂滅的佛性本心,這一刻,只要當下回光體證,就得佛果,永不退轉。之後,一切又都可以升起,但,都是如實呈現(包括「夢幻泡影」的比量和非量意識),再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沖漠無朕,萬象森然。當下即是永恆,一念千年,千年一念。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僅在一念間。從此,看山即是山,看水即是水,又超山水之間。

說起來簡單的,做起來卻最難。我們是漫無目的的去林叢草甸閑逛以撞機緣么?如果這樣就可以悟道,那我們旅行社的導遊個個都成佛了,對了,還有司機......那還要立一個「宗」幹嘛?因此,禪宗,為了促進和推動這一時點,使用了一切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手段和言語。這些行為,往往指向一個現實的目的:起疑情

還記得我之前文章所講的嗎?慈航本是渡人舟,賴何學人不下船。所謂的般若波羅蜜(智慧度彼岸),其實並沒有一個彼岸,此岸就是彼岸,天堂和凈土一直就在你心裡,煩惱本來就清凈涅槃,並沒有一個心讓你去無所住而生,住與不住,本就隨心所欲。那麼所有的波羅蜜就都是妄心執取。正如火龍所言:「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我們本身就在羅馬呢?那麼,所有的路都是錯的。」又如他所言:「[杯弓蛇影]如果我們沒有看見無蛇的真相,那麼我們去滅蛇的認識到了哪一步,我們的束縛就在那裡。」這兩句話太精彩了,可以入經藏。

但是,在明白之前,我們免不了各種妄念紛飛和攀緣執取,禪宗怎麼做?好啦,小夥子,好好學習,理上圓融了沒有?沒有?那你的問題就如泉涌,因為聽到什麼都新奇嘛!我怎麼堵。你先去把知見好好縷一縷,最好弄個見地境界出來,我再幫你去打破它。呃。。。事實就是這樣,我沒開玩笑。(這一段,我講的是正統的教育路徑,其實遇到大根器和機緣應顯,整個佛門的哪一步修行次第都可以跳過,不僅是禪定止觀,也可以一念頓證便超菩薩十地。但,我不能讓大家把希望放在這樣的「小概率」事件上面,這是極為不負責任的做法。)

然後,有的是幾年有的是二三十年,佛法知見一步步圓融,也伴隨著大乘見地一步步形成。於是,在過程中,師父開示了這最重要的點化手段。這裡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要起疑情?《華嚴經》不是講過嗎:信為道源功德母。太多的佛經也說了,我們修行的基本三點就是:信、願、行。要信佛、信法、信僧。是的。這些都是對的。那為什麼你還讓我起疑情?你在把我推坑是不是?是的。就是在推你入坑。

無論你了解佛法還是不了解佛法,都一樣的妄念不消停,不要以為能背幾本佛經就比常人如何高明,沒有證悟,毫無是處!往生輪迴後,來,咱們又從頭開始。。。就是虛雲大和尚所言「天下烏鴉一般黑」。這時候,禪宗也利用了「以楔出楔」這四個字,但比凈土還要高明和隱晦。禪宗怎麼做?通過語言教育(講經和小參),破除你任何的假名和知見,直到最後,通過機鋒和手段,讓你起大疑情,之所以稱之為大疑情,就是在這一點上你無論如何也思考不明白,全部佛經調出來都沒用,整個思維就打入了這一個小點之中,不僅如此,你的整個身心都被此疑情所覆蓋。

制心一處。

世尊講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走到這步,此時,我們剩下所需的就僅是一次機緣。並且只要起了大疑情,處處都可能是你的證悟機緣。當然,更多的人是終其一生也想不明白。。。這個機緣是什麼?就是我們當下的繫心一念之心,突然擊中如來實相(這句話很抽象,我也思考了很久,確實沒有更貼切的表述),於是,幡然頓悟。

因此,這裡的疑情和起信並不衝突,不僅不衝突,如果你不是堅信有證道這回事,以及堅信現實社會中就有得道者,那還是信心不堅固。而起疑情,就是對自己所在的見地和境界,對這個世界的虛妄和真實所發起的最深刻的反省。(再多說一句,要信心堅固,則佛、法、僧至少要有一個真實的占你心位,我在當年,就是堅固的「僧佔位」。僧?大家自己猜吧,很容易想到。)

然而,我們知見不圓滿,就很難達至制心一處的大疑情,因為,我們無論講什麼,你都有很多角度可以去思考。我之前文章我們是不是把人生弄顛倒了?也有講過什麼是佛法在理上的圓融,這裡再引用一下:

「怎麼是法理上的圓融呢?最開始接觸會覺得好多知識都很新奇就都會想要去了解,像一個孩子在姥姥祖屋背後的小樹林中找到了一片兒童樂園一樣,於是,我們這個知識圈不斷外展,等開始覺察到,佛教最深最核心的義理原來就是這些那些的時候,就會開始逐步收斂,收斂到最小值的時候,佛理知見就達至圓融。」

法理沒有圓融,你的圈就很大,甚至都沒有圈,一個再銳利的機鋒,你就也有很多的心路可以升起,法理越是圓融,自己就越不會往各種「岔路上」走(所有法都是岔路!包括無法這一法。世尊:「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心路就越來越少。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猜到我想要講什麼了。我在上一篇文章【公案】洞山良介:「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中寫了:「雲岩說:「你這一走,我們就難再見了」,我認為,這句,不是說真不見,而是在斷洞山的「心路」。你去後終不明白,這裡,你也回不來了。」

禪宗!就是要把你的每一條「自以為」的心路都斬斷!讓你無路可走!!逼著你,只能拋棄之前所有的語言邏輯以及一切佛法知見。但,這一步,要自己去做,靠自己怎麼去想和思考,是相當難的,大家不要以為我在嚇唬誰,我不做這樣的事,不信就可以自己去試,你甚至可以拿未來二十年來跟我賭一把,撞牆了再回來。因為,你去斬斷自己心路這一念,就是一條心路,並且他會開枝散葉出無數的路。任何的造作和有為之行,都會讓你與真理愈來愈遠。如同印度聖人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在遠離真理」。

然而,每個人的時節因緣都不一樣,禪門祖師的水平高低也就體現在這裡,看能否判定當下是否是學人的際會因緣,並善於用非常規手段「抓住」這一稍縱即逝的時機。比如:馬祖點中百丈禪師的,就是一群野鴨子。正當郊遊時,一群野鴨子飛過去,祖曰:「是甚麼?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禪宗的手段非常多,機鋒和對答是這樣一種邏輯關係:很多回答都可以是正確的,但一切回答都可以是錯誤的。就看對面者明白不明白。)

如果覺得禪宗,別人的證道「場景」你也可以,那你每天沒事把自己的鼻子扭一扭試試?你即便把鼻子擰下來,也證悟不了,因為你不在那個屬於自己的時空交匯點上。

各式各樣的時節因緣,在我完整看完《五燈會元》後,覺得有少許的統計規律,但確實又沒有任何章法可言。按照世尊的說法,我們成佛有八萬四千法門,雖然古代印度人喜歡使用「大數」,但,在這裡,我還是認為說少了,成佛的法門何止八萬四千,八千四百萬都不止。依我所見,一切音聲色相皆為總持!就看自己在不在那個點上。

這篇文章,本來計劃是無禪法苑再發文20-30篇之後再寫,我也可以有更多的梳理,現在發了,先埋種子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工作的原因,以我目前的有限思考,大概梳理了以下場景(對境)相比較而言,更容易撞見「它」。如果大家法理已經圓融,就差這一步,遇到我下面講的場景,就多去試一試,希望於您說不定就能有一個大禮包出現:

明亮、飄渺、流變、寂靜、深邃之物(景);

乾淨、透徹、空靈或者震聾之聲。

這篇文章,從一開始,就在控制篇幅,因此,很多部分都沒有展開講,我剛才又從頭看了一遍,確實內容太過於單薄和骨感,但展開講,又容易使大家迷失主線和框架,而我的時間也不允許我這樣做,姑且也僅能叫《導論》。簡略闡述的部分,在今後無禪法苑的文章中,我再補足吧。

此文,很枯燥,我不否認,但能一直堅持看完至最末這句話,也算是有緣,我就在這裡給您祝福,願您早日圓滿佛果。最後,我把這篇文章也送給小七:記得那兩句話,別忘了。我在遙遠的成都,也給你最深的祝福。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

過往相關文章列表:

事業的成功,為什麼讓我們更加孤獨?

我們是不是把人生弄顛倒了?

【公案】船子德誠:「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公案】香嚴智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公案】洞山良介:「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公案】德山宣鑒:你點的是哪一個心?

【公案】趙州禪師:狗子到底有無佛性?

從杯弓蛇影談談佛法(上)

從杯弓蛇影來談談佛法(下)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心動

臨濟之「無位真人是個什麼乾屎橛」

※ 《心燈》

關於證悟。

※ 《有為和無為》

※ 《再談煩惱》

※ 《佛陀-其實和我們一樣》

什麼是大乘和小乘?

什麼才是佛法所講的「空」?

什麼才是一個人的「見地」和「境界」?

我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去修行?

《無禪法苑》的發心及閱讀指南


推薦閱讀:

《佛法與人生》——解惑叮嚀※佛菩薩如何幫助苦難眾生※
如何用七覺支修行法念處?(緬甸帕奧禪師系列講佛法修行之十)
圓覺經的修行四病是哪四病?
滅除極重罪業之佛法
佛法的根本要義

TAG:佛法 | 佛教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