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業新變化
從供需格局看。需求端,一方面,近年我國啤酒進口規模逐年攀升。2008-2016年我國啤酒進口總量增長了22倍,年複合增速高達48%。2017年我國啤酒的進口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1.62萬千升的歷史高點,2018年1月中國進口啤酒同比增長83.9%。另一方面,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我國啤酒銷量在2013年達到最高值,之後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銷售額卻在增長,2012-2017年年均增長達到8.4%,這意味著更多的人選擇了價格更高的啤酒,而喝的量減少了。供給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4年7月起,國產啤酒的產銷量連續25個月下滑,國內啤酒企業普遍陷入業績下滑的困境。與此同時,進口啤酒對國產品牌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各主要啤酒企業開始出現關停並轉小規模、低效率、高成本工廠的現象,核心大企業由擴產能轉變為優化產能,運營效率有待提升。比如,華潤啤酒在2015-2017年陸續關停了13家工廠,百威在2016-2017年關停了中國8家工廠,嘉士伯在2017年關閉並處理了中國市場上的17家工廠,珠江啤酒於2017年3月關閉生產普通低端瓶裝啤酒的汕頭工廠,2017年以來燕京啤酒也先後發出多個公告宣布關閉部分工廠。綜合起來看,我國居民群眾對啤酒的需求正在往中高端化、品牌化升級,國內啤酒行業進入主動去低端產能階段,供需平衡有望進一步優化。
從量價關係看。與國際相對比,我國啤酒人均啤酒消費量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銷量增速有限;但國內啤酒噸酒價格低於國際品牌,提升空間較大。國內啤酒噸價約2000-3000元/噸,而進口啤酒噸價高達1000美元/噸(摺合6500元/噸)以上,價差超過一倍。相應地,國內啤酒中高端產品的銷量佔比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0年中國中高端以上的啤酒量的份額將達到30%以上(其中高端佔比13.5%,中高端佔比17.2%),額的佔比將達到60%以上(其中高端佔比42.2%,中高端佔比。自2017年底,燕京啤酒打響漲價「第一槍」。2018年伊始,啤酒行業迎來十年來的首輪集體大範圍漲價,華潤、青島等啤酒頭部企業紛紛發布提價通知,提價幅度在10%-20%之間。從各司公告分析,主要是成本推動型(原料、包材、人工、運輸等成本)漲價。近日,全球最大啤酒企業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啤酒年前已提價,年後批價由57元/件提至85元/件,漲幅近50%,3月10日起執行。哈爾濱啤酒計劃4月提價。
我國啤酒市場市場集中度非常高,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五大龍頭佔據的市場份額在80%以上。基於上述分析,啤酒行業未來的增長點在於:一是產品結構往高端化升級(如精釀啤酒)。二是龍頭企業提價權的提升(受益於市場份額的進一步集中)。中短期的催化劑在於:一是啤酒頭部企業密集漲價提升毛利率;二是2018年世界盃等多項重大體育賽事舉辦(事件驅動)。
S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