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種元的小巷食堂看產品開發之產品認知

從白種元的小巷食堂看產品開發之產品認知

2 人贊了文章

作為一個綜藝愛好者,最近對這個節目有點中毒。白種元大叔是韓國的著名的餐飲大亨,參演了多檔美食類綜藝節目,大家知道他應該是從街頭美食鬥士的成都篇吧。而他在韓國的走紅是從my little television 開始(殘酷有趣的直播放送節目,以實時收視人數定輸贏),證明了其強大的美食以及吸粉實力。

這個小巷食堂則是希望以大叔作為連鎖餐廳的成功經營者的經驗來對韓國沒落的商圈進行拯救活動。 我慢慢看出興味後,發現這個餐廳經營的過程完全可以和產品開發過程進行一個類比。小巷的食堂看做是一個startup或是小公司,菜品則是產品。有寫這篇文的衝動的時候正在白大叔對一家沙拉店的診斷,與perception也就是認知相關,所以以此為主旨。

想提出的第一點就是產品的認知決定了產品形象。產品的認知是自己的產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形象。而自我的認知和消費者的認知是存在差別的。 而如果自己評估,覺得產品設計以及功能並不存在問題的話, 那極可能是產品的呈現方式出現了問題。

以小米為例,他最初的定位是為發燒而生,所以在發布會上一直強調高的跑分和一流硬體配置,而針對的客戶群體是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所以有了1999的驚爆定價。當然價格本身也是認知的一部分,也把小米牢牢定在了中低端的定位上,這就是一種錨定效應。

而在節目中沙拉店的老闆希望顧客有高的再訪問率,而顧客評估的關鍵是食材的豐富性以及性價比。老闆做出的改變是選用了更具口感以及更貴的食材,而白大叔則建議了新的解決方案-新的擺盤,並進行了AB testing lol。。。。。

節目組召喚了同樣的女大學生進行了試吃,在分量一至,食材也幾乎相同的情況

得出迥然不同的結果:

十四位女大學生一致認為更改後的沙拉食材更為豐富,分量有了明顯增加,並且一直在試吃過程中進行自我質疑,是不是吃的太多了。。。。

其次想要提出的第二點是產品認知層面上感性的影響要高於理性的影響。大學生,作為一般消費者的代表,對沙拉評判用的詞都是好像變多,感覺更豐富。視覺認知的判斷會影響感情體驗,最後傳導至結果判定。

再次以小米為例,超高的性價比消費者買賬嗎?當然! 但是易於模仿嗎? 當然! 之後各大手機廠商走了相同的路線,給起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而蘋果則是從感情入手,從消費者的體驗出發,將產品與創意,時尚文化等等進行了聯動,弱化大家對配置本身的強烈需求,而強化了情感觸動。這和101 pick王菊追求一種同理心以及在情感驅使下進行衝動性購物都有相似之處。而從產品開發過程的交流來講,以產品需要達成的目標/vision來主導談話會比純參數純feature搏殺會有更好的效果。

最後想強調的是在產品開發時要弱化自我認知,強化消費者認知。由於PM本身也可能是消費者(與產品定位相關),極易以自我認知蓋過消費者群體認知,這點在2C產品中尤其需要注意。這也是前期調查,採訪,數據統計的必要性所在。

而在節目中,有個做簡易西餐店的老闆,一直堅持用玻璃杯裝奶油濃湯和大醬湯,並且不使用讓肉餅口感更好的牛肉豬肉混合比例,在客戶和白大叔提出多次的情況下依然固執行事。白大叔提出了服務普通大眾的必要性-小眾餐廳的成功是存在的,但是需要更多的運氣,更強的實力以及更長的時間。

產品需要達到一個critical mass之後才能存活,接著獲得足夠的利潤以及廣大的影響力。參照Rogers的innovation adoption curve, 那個tipping point一般會在early majority的領域。雖然針對niche market避開激勵的競爭是startup切入市場的常見做法,但是對於市場規模的評估也是極為重要的。

小巷餐廳的經營也涉及到了產品的定位以及差異化的問題,這裡就不多講啦,如果有人喜歡的話我會再來開一篇。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技能樹【需求分析】
專為 0-3 年產品/交互設計師,量身訂造的M2孵化計劃
開眼Eyepetizer-體驗分析
《合格的產品經理》第2篇——理解問題
看完這篇,你就會了解什麼是 DDD

TAG:綜藝 | 產品經理 | 產品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