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不僅藏著恐龍,還藏了只0.99億歲的蛇妖?!
來自專欄琥珀蜜蠟12 人贊了文章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當這首熟悉的旋律響起,莫名想起西湖邊的許仙和那條千年修鍊成精的白蛇,這部劇曾是多少人的童年印象,白蛇趙雅芝也成了無數人的夢中情人。而這樣蛇妖畢竟是一個傳說,不如今天凌晨爆出來的封印在琥珀里的0.99億年前的蛇標本來得真實。
7月19日凌晨,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宣布,首次在琥珀里發現了蛇類標本,研究發表於《科學》旗下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影響因子為11.511)上。
邢立達,邁克爾·考德威爾,蘭德爾·尼達姆和白明在中科院動物所
9.5厘米長的蛇寶寶,來自緬甸
早前,琥珀中被發現了1億歲的「雛鳥」(見文章《這塊小琥珀,竟然藏了只1億歲的小鳥,並且是「一整隻」!》),以及恐龍(見文章《出大事了!科學家在琥珀里發現了恐龍!》),這次,被發現的是包含蛇類標本的琥珀,一塊包含了半條小蛇的骨骼,另一塊則包裹著一片蛇皮。
據悉,發現蛇骨骼標本的琥珀來自一名琥珀愛好者。琥珀經顯微CT成像顯示,其中保存了長4.75厘米的連續的顱後骨骼,包括了約97枚椎骨、肋骨和部分皮膚,這97枚椎骨中的前87節加上肋骨構成了軀幹,剩餘10節構成尾部,「參照同時代的蛇類,如果標本完整,琥珀蛇的長度大約為9.5厘米」。
包裹著緬甸曉蛇的琥珀 攝影:賈曉
因蛇的單一椎骨很小,軀幹椎體長不過約0.5毫米,尾椎長約0.35毫米,因此,科學家推測其很可能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蛇寶寶。
再說那塊含有蛇皮的琥珀,更威武了。琥珀中那塊蛇皮,鱗片呈菱形或圓菱形,鱗片間的表皮上有深線,一些區域能看到顏色的變化,但很可能不是原來的色彩,此外還能觀察到圓形或環狀的花紋。這張蛇皮的主人體長可能可達60至70厘米,是當時緬甸琥珀森林的大型掠食者。
琥珀中的蛇皮攝影Ryan C. McKellar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教授、生物系主任邁克爾·考德威爾(Michael W. Caldwell)、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陳睿等共同進行。
蛇琥珀化石稀少到人類首次發現
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的蛇妖千年才出一隻,而蛇化石也極為稀有,稀有到這次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想來也不奇怪,蛇這種靈敏而有算較大的脊椎動物,要乖乖地死在松脂中也太難了,而且大多數蛇類骨骼的質地都不是很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簡直難於上青天。
緬甸曉蛇和對應的CT重建 攝影白明
這一次的琥珀內含物是被確定為「緬甸曉蛇」,也是經過了層層困境。科學家們早在2016年初就拿到這兩塊琥珀,然後耗費了近一年時間來重建骨骼的三維結構。論文合著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介紹,這批標本中最重要的一件已經有些許腐爛,已經暴露出骨骼,這種情況反而對顯微CT等無損設備的成像十分有利,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學者們最終無損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態。
緬甸曉蛇的CT重建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生物系主任邁克爾·考德威爾(Michael W. Caldwell)教授研究了標本的3D形態,發現,它有著明顯的腹下椎骨(前泄殖腔椎骨),一共87節,推測總共有160節,而且標本的脊椎骨還有著特化的椎弧凹與椎弧凸,這是蛇類的重要特徵,這兩個結構互相鑲嵌著形成球狀窩,使得蛇的每一節脊椎骨都能牢牢的相扣,並且又能轉動靈活。
0.99億歲的曉蛇來自恐龍時代
科學家通過對琥珀中含有的昆蟲、昆蟲糞便和植物殘留物,判斷出它們與緬甸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所產琥珀一致,而此地琥珀中的火山灰測定出其地質年齡約為0.99億年。
論文作者之一、美國中西大學蘭德爾·尼達姆教授(Randall L. Nydam)介紹,這條以發現者和產地命名的「緬甸曉蛇」可認為是現在蛇類的祖先之一,「緬甸曉蛇的顱後骨骼顯示與其他白堊紀岡瓦納蛇類極高的相似性,如阿根廷發現的、距今9000萬年的狡蛇(Najash)和恐蛇(Dinilysia)。將緬甸曉蛇加入到早期蛇的系統發生分析中後發現,緬甸曉蛇位於岡瓦納基幹類群中,如狡蛇(Najash)、恐蛇(Dinilysia)和古裂口蛇(Sanajeh)及現代蛇(冠群)之間。」
緬甸曉蛇復原圖繪圖劉毅
0.99億年前,正值中生代白堊紀,那個時候還生活著恐龍。不知道,這次發現的蛇和早前發現的1億歲的「雛鳥」是不是都是恐龍的盤中餐之一?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能活下來得多艱難?幸好,尚有這樣這條被封印在琥珀中的蛇類,來印證蛇的祖先至少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或者更早。
實際上,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侏羅紀中期,但那時的化石比較破碎,提供的信息不多,到了緬甸曉蛇生活的晚白堊世早期(約1億至9500萬年),蛇類已經有了全球性分布,南歐、非洲、北美、中東和南美都曾發現蛇類化石,但都是岩石中的化石,琥珀里的蛇類化石,這次是第一次發現。
生活在熱帶雨林環境中
緬甸琥珀中保存的一些植物和無脊椎動物表明,緬甸曉蛇生活的環境,是一個包含有淡水棲息地的、潮濕溫暖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海生介形類的存在則表明,部分琥珀森林亦瀕臨海岸線。
緬甸曉蛇是首次在中生代森林環境中發現的蛇類,表明早期蛇類的生態多樣性比以前的人為地更為多樣。
緬甸蛇類復原圖繪圖劉毅
邁克爾·考德威爾教授假設,緬甸曉蛇可能從水生蛇類演化而來,後來遷徙到了外來地塊的島嶼陸生環境中;特提斯海里廣泛分布著多種森諾曼階海生蛇,南美最近也發現森諾曼階的海生蛇,這都表明在陸生和水生環境中的蛇類多樣性出乎人們的意料。
邢立達說,緬甸曉蛇等蛇類琥珀的發現,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找到蛇類,也是首次在化石記錄中發現新生蛇,其個體發生學特徵在蛇類化石中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這些琥珀為自然界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動物群之一提供了絕佳的演化線索。
曾被發現的琥珀蛙的幼體標本 陳海瀅、章佳傑 圖
又是緬甸琥珀,這個富含蟲、植物的琥珀品類,再一次刷新了人類對「從前世界」的認知。想起發現人賈曉女士最初將琥珀定義為「蜥蜴」和一塊被束之高閣的不好看琥珀,就不由得感慨:海水不可斗量,珀不可貌相。
所以,從今以後,我們不要嫌棄琥珀瑕疵,萬一這「瑕疵」是一塊驚為天人的古生物呢?!?資料來源:南方都市報。
本文轉自公眾號:老邱說寶,更多關於琥珀蜜蠟的精彩內容關注「laoqiushuobao"查看。
推薦閱讀:
※氣瓶擺錘初步方案V1.2 ——20171123
※蛇的品種及防制方法
※小院兒添加了台天文設備
※如果把宇宙歷史濃縮到一年....
※3D列印技術幫助動物交配,科技完成了生命的大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