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P20 Pro 相機體驗報告

華為 P20 Pro 相機體驗報告

來自專欄 Mobile Device Talks125 人贊了文章

從 618 到現在,我一共用 P20 Pro 正好也差不多一個月了,P20 Pro 的三攝算得上是今年智能手機市場里的一大黑馬,發布之初在 DxOMark 直接登頂,讓它有了很多爭議,所以我把積累了一個月的樣張,用對比來看看實際表現究竟如何。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使用對比,實際體驗下來我認為 P20 Pro 三攝方案主要有三個優勢:

  • 主攝像頭上採用了超大的 1/1.78 英寸圖像感測器和 Quad Bayer 像素結構,在 4000 萬像素時的高解析力和 1000 萬像素時的高感找到了一個平衡。
  • 2000 萬像素的黑白副攝像頭,由於不需要拜耳分色濾鏡,因此擁有比彩色色相頭更高的感光能力和更高的解析力,兩倍變焦也是通過合成主副攝實現的。
  • 等效 80mm 的 800 萬像素遠攝攝像頭,相對於 iPhone 或者 Galaxy 的 50mm 遠攝攝像頭拍得更遠,並且支持光學防抖。

因此首先來進行廣角端的樣張對比: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4000 萬像素模式的 P20 Pro 擁有著最強的解析力,下圖 100% 放大之後不難看出它相對於 1200 萬像素的 iPhone X 和 1000 萬像素模式下的 P20 Pro 都能記錄更豐富的細節。

這一組樣張中,遠處背景牆上的文字在 4000 萬像素模式下依然可讀,摩托車車身上的細節也都更清楚,但是 1000 萬像素時則已經較難分辨了。

不過 4000 萬模式並不是萬能的,一旦在低光環境下拍攝,由於單個像素進光量減少,就會出現要麼畫面變暗要麼快門速度變低手抖拍出重影的現象。

例如在這一組低光環境下樣張中,右邊 P20 Pro 4000 萬模式為了保證和左邊一樣的亮度,降低快門速度,並且提升了 ISO, 最終也就出現了因為手抖的重影。

因此 P20 Pro 把默認的相機記錄解析度設置在 1000 萬,也應該是考慮到了 1000 萬像素能讓廣大消費者獲得更高的出片率,加之 P20 Pro 擁有 3X 光學變焦並不太需要利用更高像素放大遠處細節來綜合考慮的。


長焦端的對比由於 P20 Pro 採用的是等效 80mm 長焦攝像頭,所以算是明擺著欺負其他等效 50mm 的雙攝方案了,另外由於長焦攝像頭具有光學防抖,因此在夜晚等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較為穩定的發揮。

通過上邊一組樣張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在非極限暗光的夜間條件下,P20 Pro 的 3 倍光學變焦仍然可以工作,而不會自動切換回主攝像頭的數碼變焦,相對於 iPhone X 的等效 50mm 光學變焦可以放大更大倍數,同時在 5 倍混合變焦的情況下,由於同時結合了主附攝像頭的畫面信息,所以數碼變焦的痕迹並不嚴重,可以清楚的看到帳篷下 BlueGlass 的商標,而 iPhone X 的兩倍光學變焦確實只能望塵莫及。


有了以上的硬體優勢之後,在 AI 的輔助之下則又實現了兩個功能:

首先就是超級夜景,超級夜景模式和傳統的長曝光夜景並不一樣,在夜景模式下 P20 Pro 會連續拍攝多張照片,通過 AI 演算法自動選擇每張照片應該曝光的時間,並且根據明暗挑選合適的照片進行多幀降噪合成和 HDR, 本質上相當於 AI 幫我們完成了一個類似於使用單反系統包圍曝光拍攝夜景時的前期+後期,最終我認為 P20 Pro 實現了手機攝影里驚艷的夜景效果。

低光環境下的夜景表現,也是我認為 P20 Pro 在拍照上大幅領先其他競品的地方,由於夜景模式一共需要拍攝 4s 和後期處理 2s 的時間,所以夜景對比時,我也同時加入 P20 Pro 夜景模式和 P20 Pro 普通模式兩種情況下的對比。

從上邊的樣張對比來看,毫無疑問是中間的 P20 Pro 夜景模式的表現最優,不論是牆面的紋理還是商標的文字都擁有最清楚的細節,P20 Pro 的多幀合成成功的去除了一系列拍攝樣張中手抖的部分,相對於手持長曝光來說,對於拍攝者手持穩定的要求低得多,因此能在長時間(超過3s)手持時保證相當高的成片率。

採用多幀合成的另一個好處也在此展現,由於在按下快門的幾秒鐘內,P20 Pro 連續拍攝不同曝光的多張樣張,因此可以比普通 HDR 擁有更大的動態範圍,也就能記錄下更多細節(相機原理的本質也就是記錄光線的信息,因此整體曝光時間愈長,能得到的信息也就愈多),所以能看到左下角櫥窗內的白色西服,上方的 EMPORIO ARMANI Logo都沒有出現過曝,同時中間的植物葉片不會死黑,仍然能看出細節。

這時再看最右側普通模式下 P20 Pro 的樣張,由於曝光時間沒有夜景模式長,因此可選區的參考樣張更少,所以相對來說左下角櫥窗的西服有些過曝,右下角櫥窗上貼著的「英國設計鬼才」也稍稍模糊於夜景模式,綜合來看這一組樣張我心目中的排名是:P20 Pro 夜景模式 > P20 Pro 普通 > iPhone X.

第二組夜景樣張包含了動態的噴泉和靜態的建築:

這一組樣張的拍攝環境相對上一張更暗,左下角的小樹林並沒有直接光照,建築部分也不存在大面積的燈條照明,所以 P20 Pro 的夜景模式在亮度上首先就具有很大的優勢。

當我們進一步放大細節,iPhone X 樣張中左側大樓的牆面和樹林已經丟失了暗部細節,在樹林步道上的路燈上也出現了過曝。在對比之下,P20 Pro 的夜景模式仍然保持了最優秀的細節還原和明暗對比表現,樹葉和遠處高樓的暗部細節得到了完整保留同時路燈也沒有過曝成為一片光暈。

這時我們也能通過噴泉看出 P20 Pro 的夜景模式確實是多幀合成,並非單純的長曝光,因為噴泉並沒有連續的長軌跡,而是保持了和右側普通模式下類似的曝光時間,從噴泉的水柱的模糊程度來判斷,P20 Pro 夜景模式下每一個單張的曝光時間甚至比左側 iPhone X 直接的拍攝曝光時間更短。

最後一組夜景樣張:

在這一組樣張里,P20 Pro 的主要優勢仍然在更高的動態範圍和更強的解析力上,路燈的燈光以及背後建築亮燈的房間沒有過曝,同時牆面和樹葉的暗部細節都得到了保留。

而在這組樣張里我們也會發現一個 P20 Pro 夜景模式的小問題,P20 Pro 在夜景模式下的多幀合成演算法在一些情況下會出現過度 HDR 的效果,比如這一組樣張由於畫面本身的明暗差距較大,因此 P20 Pro 夜景模式下的效果已經超出了人眼直接看到的觀感,除此之外偏銳的成像也會導致在圖片中擁有密集紋理的地方太過尖銳,比如這組樣張中的樹葉,就有一些過於搶眼。

因此我認為在一些情況下,目前 P20 Pro 夜景模式的成像邏輯給人第一眼的視覺衝力確實很強,但有一些不太自然,需要後期手動調整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比如上圖就是我利用 Snapseed 在 P20 Pro 夜景模式拍攝的圖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樹葉的邊緣輪廓沒有那麼搶眼,整體明暗層次也更為自然。

總的來說,從樣張能夠記錄的畫面信息來看,P20 Pro 在夜景模式下仍然可以給拍攝者帶來超高的動態範圍和畫面細節信息,並且能在手持條件下提供相當高的成片率,綜合來看 P20 Pro 確實擁有著目前最優秀的夜景表現。

AI 的第二個功能則是自動識別場景,相機會根據不同的場景自動選擇更合適的發色效果和拍攝參數。

比如這一盤牛排,相對於最右側關閉 AI 識別的樣張,中間 P20 Pro AI 自動識別出了正在拍攝食物,因此進入了美食模式,通過對比也不難看出,AI 識別進入美食模式之後紅色的番茄,綠色的西蘭花和黃色的土豆都會變得更加鮮艷,切開的牛排也更有光澤感。

最左側的 iPhone 整體色溫更偏暖,土豆和背後的桌布已經有一些過曝,細節的解析力上與右側 P20 Pro 有一些差距,至於整體色調誰更討喜,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範疇,大家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他們的需求是拿起手機,對準目標然後按下快門,不需要額外的手動後期調整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圖片,因此 AI 智能場景的是值得鼓勵的,對於更想要忠於現實的人,也可以關閉 AI 模式。


總結:

通過上述的樣張對比,P20 Pro 在相機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採用 Quad Bayer結構的主攝像頭可以由 2 * 2 像素集合讀取(bining)輸出 1000 萬像素的圖像,配合不需要拜耳分色濾鏡的 2000 萬像素的黑白副攝像頭,可以提供超高的解析力,最終帶來了豐富的畫面細節。

具有光學防抖的等效 80mm 的遠攝攝像頭,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光線沒那麼充足的夜晚都可以發揮出光學變焦的無損放大特性,輕易地拉近遠處的物體。

獨特的 AI 多幀合成夜景模式,加上超大的 1.78 英寸圖像感測器,保證了手持夜景的高成片率,擁有豐富的暗部細節,同時不會在亮部過曝,最終讓 P20 Pro 在低光時的手持拍攝效果大幅領先其他競品。在我這一個月的使用對比中, P20 Pro 在 DxOMark 排行榜的第幾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我只知道它成為了我想拍照的時候,會第一個掏出來的手機。

推薦閱讀:

權威報告新鮮出爐,拉低應用質量的原因竟然是它!
中國抗日戰爭蘇聯空軍援華為何鮮為人知
別再問小米mix2s和華為mate10哪款好?該選哪個大家心裡都有數!
那個曾經讓華為顫抖的「神童」男人,他:回來了
什麼是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

TAG:華為 | 手機攝影 | 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