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的戀母情結是怎麼產生的 ?又該如何避免?

孩子的戀母情結是怎麼產生的 ?又該如何避免?

來自專欄兒童性教育10 人贊了文章

(圖片來源:兒童性教育繪本《生命的故事》)

我的孩子很黏我,看不見我就哭

前段時間我約了一個朋友吃飯,恰巧那天她孩子沒人照顧,她索性就把3歲的女兒也帶過來一塊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她跟我「埋怨」說自己的女兒太黏她,看不見她就哭,讓她覺得非常的苦惱。

小女孩雖然只有3歲,但是好奇心和探索欲非常強。一會摸摸餐廳里的綠植,一會又爬上裝飾的欄杆看著隔壁桌人吃飯。雖然孩子就在我們吃飯的包廂里活動,但是她媽媽每隔一會兒就喊她女兒說:「別弄那個,快過來。」「別玩了,坐我旁邊。」「不要跑外面,媽媽會擔心。」直到最後孩子乖乖的坐在她身邊,她才安下心開始剝蝦給孩子吃。

我相信感情其實都是雙向的,媽媽說孩子粘自己的現象背後又何嘗不是媽媽粘孩子。

(圖片來源:兒童性教育繪本《生命的故事》)

7歲的男孩討厭爸爸

有一位媽媽,她的兒子今年7歲。有一次孩子參加親人的婚宴之後回到家對她說:「媽媽,長大以後我也要娶你當老婆。」媽媽對孩子說:「不行,媽媽已經嫁給爸爸了。」孩子聽完以後顯得非常的難過。媽媽又回想起平時孩子跟自己的關係非常的親密,有時候孩子看見爸爸媽媽之間有親吻擁抱的行為,他就會表現的特別不開心,像吃醋一樣。好幾次睡覺,孩子都會要求爸爸去其他房間,而媽媽只能和他一塊睡覺。

媽媽就很擔心孩子這樣的表現會不會是戀母情結,於是在微信上向我諮詢。我問她:「平時孩子和爸爸之間的互動多嗎?」她說:「爸爸帶孩子比較粗糙,覺得養男孩不用太矯情。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出現教訓下孩子就可以了。」我又問她:「相比於爸爸,孩子和你更親,你開心嗎?」她說:「雖然心裡是有些開心,但是還是會擔心這樣的情況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會有不好的影響。」

戀母情結(Oedipuscomplex)又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最早是由佛洛依德在1913年的《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提出。相傳在希臘神話中,王子俄狄浦斯違反意願,無意中殺死生父,娶母為妻。於是,佛洛依德以此來指孩子在幼時依戀母親,排斥父親的情結。當然與戀母情結相對應的還有戀父情結,指的是女孩依戀父親排斥母親的情結。目前社會的共識是這2種情結都是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情況,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一點。

事實上,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同這兩種說話。我認為並沒有所謂的戀父戀母情結,任何戀父戀母表現的背後一定是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其中一位角色的缺失。如果每天照料孩子的只有媽媽,爸爸只是偶爾出現教訓一下孩子,孩子自然會依戀媽媽,覺得爸爸是在和自己搶媽媽。同樣的道理,如果每天照料孩子的只有爸爸,孩子也會更加依戀爸爸。

(圖片來源:保護豆豆)

三歲的女兒超黏爸爸

上周有個媽媽向諮詢我說:「我女兒三歲,現在特別黏爸爸。我對女兒說這是我老公,她就說這是她老公。孩子什麼東西都要給他爸爸留著,跟她爸爸感情特別好。」

我問她「平時爸爸照顧孩子更多一些嗎?」她回答:「是的。我平時工作忙,確實是陪伴孩子沒有爸爸多。加上我睡覺淺,平時也是爸爸帶著孩子睡覺。」

在這段關係中,孩子被爸爸照料的更多一些,孩子與爸爸之間的互動也遠遠超出和媽媽之間的互動。孩子和爸爸之間的關係自然會更加親密。孩子之所以說爸爸是她的老公,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會很清晰的界定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孩子模糊的認為兩個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夫妻的關係,就像爸爸和媽媽一樣。所以她會認為既然我和爸爸的關係是最好的,那麼爸爸就是我的老公。就像兒子說長大以後要娶媽媽當老婆一樣。隨著孩子的成長,她會慢慢意識到親子之間也是並列的最好的關係。到了那個時候,女兒自然也就不會和媽媽「搶老公」了。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戀母情結」、「戀父情結」的第一反應是擔憂,因為戀父戀母情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擇偶與兩性關係。雖然在目前的學術定義上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現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但是我想引起大家重視的是:任何戀父戀母現象恰恰需要我們家長的反思。在照料孩子的過程中,是否父母其中一方嚴重缺失?一方是不是照顧孩子太少了?另外一方是不是沉醉在這段感情當中無法自拔?

就像在傳統角色分工的家庭當中,男主外,女主內。丈夫負責掙錢養家就行了,只要他下了班回到家能吃上一口熱飯,床上再趟個老婆就夠了。至於帶孩子那完全是妻子的義務,必要時候他唱唱黑臉,管制下孩子就可以了。對於妻子而言,孩子就是自己的全部。彷彿自己的世界就是圍繞著孩子,「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你了」。在妻子眼中親子關係排第一,至於夫妻關係那也得往後靠。你說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跟誰最親?孩子會戀上誰?孩子會討厭誰?

所以當孩子對爸爸表現出排斥和抗拒的時候,作為爸爸一定要反思自己。自己對於孩子的關注照顧和愛是不是太少了。當孩子無法從爸爸這兒獲得關愛的時候,你還動不動教訓孩子,孩子肯定不會喜歡爸爸。爸爸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當自己與爸爸在一起時時也能開心、快樂。

當然爸爸媽媽都應該反思並且意識到夫妻關係是第一位,親子關係是第二位。別把自己無處安放的感情宣洩在孩子身上。良好的夫妻關係下家長自然會減少對孩子感情的不斷輸入。

我遇到很多家庭,媽媽嘴巴上表示自己很擔心孩子的戀母情結。但是心裡比誰都開心,尤其是孩子當著爸爸的面說討厭爸爸,喜歡媽媽的時候,心裡簡直樂開了花。不管是戀父情結的爸爸,還是戀母情結的媽媽,都不要太嘚瑟。否則你的微笑、得意都在給孩子一個反饋:說的真棒!

孩子健康的依戀發展規律應該是從對一個個體的依戀發展到對更多個體的依戀。當孩子能與更多個體建立起依戀關係以後,孩子的安全感會更高。當孩子覺得媽媽愛我,爸爸也愛我的時候,孩子對這個世界會更有安全感。當孩子覺得我們一家三口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時候,孩子愛自己,未來愛別人的能力也會更強。


推薦閱讀:

5大常用區角、78個教育目標,每個幼師都該牢牢記住!
英語趣事123
人間何以為人間,只因悲喜無法共情---「王鳳雅小朋友事件」
15個超棒科學小實驗,和孩子做起來!(建議收藏)
一大波熊孩子正抵達戰場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