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你擁有什麼思維,就擁有怎樣的人生
寫在前面:
作家史鐵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之間的差別。
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在哪裡?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
思維模式是人的底層代碼,它就像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推倒了會發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一種思維模式會衍生一大批的想法和行為,這些想法和行為把我們變成截然不同的人。
行為是外在表現,思維是真正內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里分享了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
思維模式正在不動聲色地操縱你的人生。
擁有正確的思維模式的人,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直抵成功彼岸。
今天小魚兒要繼續和大家分享,余歌老師九大思維中重要的幾個思維:U盤思維、IP思維、連接思維,豐富的內容,值得你反覆閱讀!
人與人之間不是你影響我,就是我影響你,影響的媒介是語言,語言的靈魂是思維,思維的構建是訓練。
你想不清楚,就會說不清楚,你說不清楚,對方就聽不明白,對方聽不明白,就是無效的表達。
高效演說九大思維
1、U盤思維
如果把場景視為電腦的話,演說者就應當把自己視為U盤,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要將自己插入,就可以立刻讀取數據,開始演說。這就是演說者應當具備的「U盤」思維。
演說的U盤思維分為三個維次:即時、吸收、生髮。
1.即時
「U盤」最大的特色就是即插即用,羅輯思維創始人之一的羅振宇就曾經提出一個觀點「U盤式生存」。
我們要求演說者具有「U盤」思維,即是要求演說者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都能隨時隨地發表演說,表達思維,傳遞價值。
不必考慮要面對什麼人,也不必考慮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就像U盤能夠隨時接入任意電腦那樣,隨時隨地,開始演說。
2.吸收
「身為一個文科生,有時候必須用道聽途說的消息來講理工科的事兒」,「昨天聽到一副對聯,上聯是高端大氣國際化,下聯是求真務實佔便宜」——這是訂閱「羅輯思維」的用戶每天清早通過手機都能接收到的語音消息。
羅振宇作為一個成功的自媒體演說者,何以總是能有如此豐富的信息量來完成每天1分鐘的微演說?
「道聽途說」「聽到」出現在他的語音信息里,透露出他信息的來源之一。
一個成功的演說者必須有豐富的知識與信息的積累。過去我們通過看書、看報等單一的方式獲取知識和信息。
而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面對著海量的信息,等待我們的吸收和儲存。
不論從演說的角度還是從成就事業的角度,我們都不應當對這些信息視而不見。
因此,演說者應當將自己看作一個U盤,時刻吸納外界的信息並加以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3.生髮
我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能夠儲存信息的「U盤」,還能夠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
當我對信息進行梳理之後,還應當將這些信息進行生髮,化為自己的思維。這是「U盤」思維中容易被忽視,但卻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果我們不對信息進行生髮,那麼信息永遠只會是簡單的信息而無法成為演說者的思想。
當我們在演說中運用那些信息時,就有可能出現「消化不良」或者「生搬硬套」的現象。
2、IP思維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原意是包括音樂、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發現與發明以及一切傾注了作者心智的語詞、短語,符號和設計等被法律賦予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產」。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影視劇的改編當中,而隨著這個詞的一再走紅,IP的外延也就變得更加廣泛了。
其實個人化的IP並不是一個新興事物,其價值也早被人所知。
無論是文字時代的李尋歡、今何在、安妮寶貝,還是圖文時代的流氓燕、芙蓉姐姐,視頻時代的胡戈,papi醬,還是羅永浩、吳曉波、羅振宇....
一代代的網紅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人IP,而馬雲、雷軍、王石、董明珠等知名企業家就更不必說了。
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個演說者,也要有將自己塑造成個人IP的思維。
演說的IP思維分為三個維次:符號、口碑、粉絲。
1.符號
先來看一組辭彙:絡腮鬍、眼鏡、黑T恤、牛仔褲、白球鞋......你會想到什麼?大概90%的人都會聯想到已故的蘋果教父喬布斯。
他每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幾乎都是同樣的打扮,也許這其中有喬布斯對於生活的「極簡」理念,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這也是他有意識地在塑造一個鮮明的個人形象
這種符號之於個人就像logo之於品牌,能夠讓人立體化且獨具辨識度。比如人們同樣也很容易通過禮帽、鬍子和八字腳聯想到卓別林。
演說者的符號不一定都是外在的形象和包裝,也包括了slogan和語言風格等。
比如papi醬每次都會重複的那句「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和獨有的經過變速的聲音,就是她的符號。
2.口碑
一個IP之所以能被稱作IP,是因為它能夠形成口碑效應,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從而達到家喻戶曉的目的。
與大多數IP一樣,個人IP的塑造最重要的環節也是「轉發」,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轉發,還是媒體與媒體之間的轉發。
在轉發的過程中就自然會形成口碑效應,這個口碑效應才是IP價值最大化的體現,也只有這樣的IP才是有價值的IP。
比如,一場演說通過朋友圈的推薦和流傳就會迅速提高演說者的口碑,對演說者IP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已經成為IP的個體也有可能因為「壞」口碑而導致IP形象受損。
所以,演說的IP思維還要求演說者時時要呵護好自己的口碑,「像鳥兒愛惜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口碑」,因為它是你的IP的重要組成部分。
3.粉絲
如果不能實現價值轉換,IP也是沒有意義的,而IP的「變現能力則與粉絲數息息相關。經營好自己的粉絲,IP才能落地,才能成為真正的IP。
從小的方面說,現在的各路網紅和主播們,有不少就是靠著粉絲「發家致富」的;從大的方面說,也正是粉絲成就了蘋果、小米這樣的大品牌。
所以,通過演說來吸納、經營粉絲也是打造個人IP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經營粉絲來經營演說,更是打造演說IP的有效路徑。
3、連接思維
在「余歌演說」課堂上,我曾經多次強調:演說是萬物的「開口」,通過它,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這不是「吹牛」,而是演說的連接思維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車讓人們以比以往更速度相連接;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話、電報讓人們在幾秒鐘內實現連接;
互聯網時代則幾乎讓遠隔千里的人們在任何想要的時間內實現連接。
演說在這樣的時代,更具連接性。
演說的連接思維包括了介面、互動和分享三個層面。
1.介面
無論我們是與事物連接還是與人連接,都需要一個介面。
過去,我們與世界的連接局限於紙媒、電視、廣播,互聯網誕生之後,介面就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比如,我們還可以藉助「百度」等搜索引擎來與信息產生連接,獲取我們需要的資料;
比如我們與人的連接——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都能為我們所用,隨時隨地地發布演說,傳遞思想。
演說的連接思維,要求演說者具有介面意識。
通過演說者,聽眾將獲得連接思想、連接他人、連接世界、連接夢想的便捷介面,通過這個介面,可以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否則,一個「絕緣體」的演說者,是無法打動,更無法引領聽眾的。
2.互動
演說,尤其是新時代的演說,實際上是一種互動。
因為我們不是在對著空氣自言自語,我們必須時刻關注聽眾:
他們在想什麼,對我們所說的信息是否感興趣,我們還需要讓他們參與,讓他們一起生髮,我們的思想才能更好地進入他們的心裡並對其產生影響。
否則演講就變成一場毫無意義的「獨角戲」。
3.分享
互聯網時代,分享是一種很重要的連接。
比如《邏輯思維》每天早上一分鐘的「脫口秀」就是一種分享,而這種分享讓他與粉絲之間產生了連接。
分享的內容可以是信息、知識、觀點、思維方式:分享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直播。
比如,當你看完一部電影、寫下一段影評的時候,你不僅分享了你對這部影片的感受,同時也與那些同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產生了連接。
演說不但是演說者,自己思想、見識、經驗的一種分享,亦要發動聽眾一起分享。
一場可以令聽眾分享的演說,可以產生連鎖效應,從而影響、連接到更多的人,產生更大的演說價值。
《演說改變世界》是余歌老師傾注心血完後的演說著作,為了幫助更多人認識演講,學會演講,余歌老師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和演說實例,最終創作了這本書籍。
《演說改變世界》不僅僅有精彩的演說案例,還有非常豐富的演說乾貨。想了解更多演說知識,可以進入「余歌演講培訓小程序」進行購買。
推薦閱讀:
※比勤奮更有效的,是底層思維
※這裡,給你心靈上的歸屬,助你提升思維
※這五種思維你必須要懂
※從無效談判到有效談判,就差一個思維爆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