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影評:一個人類與生俱來的矛盾
6 人贊了文章
【全文4043字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且無插圖】
正好,期末剛剛考完,早在複習時,一個電影便刷遍微博朋友圈,《我不是葯神》,各路媒體、演員都來為這部電影站台,真的有這麼好看么?報以懷疑的態度在期末考試後第一時間看了這部電影,望著17億的票房,我覺得,這是一部過譽的電影。
一部豆瓣9.0的片子應該達到一種什麼樣的水平?這裡列出了下面的幾部在9.0附近分數的片子供大家參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9.0),龍貓(9.1),飛屋環遊記(8.9),現在想想看,這部《我不是葯神》,能否跟它們相提並論?我認為不行,下面的內容,就是我試圖說服你為什麼不值9分,恕我尚讀高二,可能有一些過激、心智不成熟的看法,提前聲明。
首先我覺得能夠支撐這部電影這麼高分數的重要因素就是這部電影的選材,中國的醫療問題是人盡皆知的,看病難,看病貴,很顯然我們這個國情所決定的,貧富差距大,社會保障差異大且不成熟,各別部門效率低下,人多……我們可以列出無數相比發達國家,中國醫療的問題,提的問題越多,其實說明我們對於醫療行業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不是被蒙在鼓裡,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更加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渠道去解決現有所存在的問題。中國的影視行業正是反映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人民的名義為什麼分高?為什麼評價好?因為我們生活中面對很多問題其實都是這些地方官員效率低下,成天不想著辦實事導致的。但無奈現實生活中自己的權力太過渺小,但心裡仍然憋著這股不爽,眼看著電視上有一個抓了如此多貪官的節目,當然是大家開心,眾推之,因為心裡解氣啊!轉過頭來看這部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歷,而看病難、看病「貴」也正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問題(估計各位知乎小夥伴也看過知乎的相關問題,中國看病是真不貴……),這麼一個大眾問題,導演選擇在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醫療層面所不可避免的「貴」這個問題上開刀,整篇電影都談貴,想不火都難啊!因為真的你不是特別富裕的人,都有共鳴。但本質上,它和《人民的民義》一樣,我們去談電視劇,電影的拍攝細節,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這些電影電視劇都會被附加上一個屬性——情懷。
生物中,我們都學過,癌症的發生是因為多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典型特點就是糖蛋白減少,從而導致癌細胞已轉移,進而產生癌症最基本的特點就是易擴散,因此,化療也就成為了廣泛使用的手段之一,但是無論使用何種手段,所花費的金錢都是相當多的,也就導致看到自己得了癌症真的想死的心理都有,而《我不是葯神》中,各位主角(除程勇和那個媽媽)都得了一種跟癌症一樣需要花費很多金錢的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粗略了解到這個病的起因是染色體的變異出現費城染色體導致的,目前的手段是使用靶向性藥物伊馬替尼(格列衛)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因此我們看出,在格列衛沒有被發明之前,是只有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一種方法。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主要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慢性期,慢性期治療後基本可以緩解癥狀,但是這個時候大多病人都沒有明顯的感覺,也就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大多數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會在1~5年後由慢性期轉如轉化期,轉變期時治療效果很差,在然後就到了急性期,一般在六個月內死亡,因此各家統計出來的生存時間自有癥狀到死亡一般多為3~4年。而造血幹細胞移植需要花多少時間相比也無須多言了。
這個時候,發達的瑞士有一家名為novartis的製藥公司,開始了研發之旅,從1956年Nowell第一次發現了CML細胞中存在腫瘤細胞染色體多於正常組織起,到1982年徹底發現癌基因C-ABL易位後與BCR融合使酪氨酸酶時許激活,最終導致CML發生,共持續了36年的時間,1993年,Brian Druker 在波特蘭開始了科學研究,1996年與諾華公司參與共同研發,1997年做出了STI571可供人體實驗,持續了5年,到了2001年,Brian已經積累了大量臨床數據,從那個春天,美國政府正式宣布了這種靶向葯的誕生,名字叫做Gleevec(格列衛),注意,這距離開始研發過了8年,距離第一次開始研究這種病,過了55年。
從短來說,8年的時間,一家公司的研發投入是顯性的,而這也直接反映在了兩萬塊錢一瓶的葯之中,但同時,我們無法預料到,那些病人更不能預料到的就是隱形成本——格列衛是第一個分子靶向抗癌藥,它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我們是無法想像到每一個領域的開創者在前期是冒著多麼大的風險,更何況是在製藥這個但凡失敗顆粒無收的產業上,因此,諾華定的價格完全沒有問題——有錢就用,沒錢就滾,這是沒有人與其爭第一的傲氣與自信。
而相反,在很多發達國家的一片叫好聲中,中國人反映出來的就是截然相反的一個狀態,更多人支付不起一個月兩萬塊錢的藥費,其實,在一個發展中國家按這個問題並不奇怪,但中國人多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病人數自然也多,又處於發展中國家,因此有更多的人是吃不起葯的。如此,我們能否發揮我們群體的優勢,讓葯價降低呢?醫鬧可以仗著人多欺負人,葯價能否?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會再負擔責任,這是每個人都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拘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是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烏合之眾》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忽視一切的隱性成本,製藥公司的人才投入,時間成本,忽略代工廠,忽略一切臨床試驗成本,只追求合成伊馬替尼這種物質需要多少錢,這難道不荒謬和可笑么?而在製藥這個材料成本本身不高的行業,這一點又再一次被放大,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不會提出你這份飯食材也就三四塊,為什麼你賣三四十這樣奇葩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做過飯,都知道給你這些食材你還真不能做這麼好,也有許多人開過店,知道店鋪的租金是多麼的昂貴,少部分人是老闆,知道自己雇一個服務員成本是有多高,而這些也都加在了這一頓飯錢身上,而製藥呢?有誰能夠參與制葯,又有誰是藥廠老闆,更有誰知道製藥的成本投入呢?在中國這個對藥品行業管制如此嚴格的地方,屈指可數。這時,不了解行業的我們也只能把成本寄托在「合成這個物質究竟要多少錢「這種問題上,而忽略了那些如雇服務員一般的隱性成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尚且這麼想,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病人呢?而那些本可以勉強支付費用的病人,倘若能夠借那些完全吃不起的人降低葯價,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中國人開始發揮自己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又是遊行又是拉橫幅的,想靠嗓門大讓外國公司屈服,自認為自己無敵,殊不知已經被外國公司鄙視看不起,甚至絲毫不理會,如何讓他們真正理會呢?仿製葯。
中國為了讓自己的藥品安全和知識產權得到充分的保障,必須通過國家認證,而這種很明顯直接利用現有專利套用別人的材料合成的藥物,是不可能獲得審批,但印度葯卻可以做到近乎替代,既然可以,我為什麼還要花兩萬塊買正版葯呢?貧窮再一次開拓了想像力,亦足以衝破法律的界限,肆無忌憚。
還記得電影的後期,公安局長對曹斌說了這麼一句話:「現在法大於情的事情還少了么?」(大概意思),第一次我聽到這句話我還想著這又是一個官僚主義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後來仔細想想,倒也覺得他真的承擔了半個救世主的身份:不要指望人民群眾能夠解決一切,而有些時候,群眾的想法是不理智的,既然你們都能解決,要政府幹嘛?
政府能幹什麼?這裡我提到一個例子:澳大利亞政府從2013年起實行了一個PBS計劃(全稱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其目的是為了讓澳洲老百姓買得起要而實行的一項福利政策,其中治療肺癌的藥物Alectinib 150mg的葯價可以從$6804.12降到$39.5,優惠卡$6.4,而格列衛的價錢在降價之後變為100mg 38.5澳幣(190人民幣),真真切切比仿製葯還便宜,這是一個發達國家政府能夠乾的事。
中國身為發展中國家能幹的事情又是什麼呢?醫保。我們所看到的現價6000元是目前政府的誠意,但無奈,我們生在中國,一個14億人口的地方,不是澳大利亞,買葯如買肉一般便宜的地方,也不是朝鮮,吃不起抗癌藥的地方。
轉過頭看這部電影,為什麼我覺得是一部過譽的電影呢?因為我認為這個電影中有一種非常不好的價值傾向,諾華畢竟生在資本主義地區,公司的主要目的還是掙錢而不是做慈善,弱者必欺。望著諾華的代理律師高高在上的氣場,真的是他們錯了么?
我們應該感謝葯。古人對於生老病死可沒有這麼多慮,一個感冒,一場發燒,便可輕易奪走他們的生命,可以說是葯給了人類得病後當自己免疫細胞無法戰勝疾病時,苟且偷生的機會,葯在沒有得到廣泛採用,技術仍然複雜時,只能是富人的權利,窮人無法企及,古代就沒有得白血病的人么?古人就沒有肺癌么?真的只是不知道而已,正是這種不知道,古人大多數對於死是比較樂觀的,也想像出了一系列安慰自己的話,而當葯出現,人們發現自己可以通過小片片,小瓶瓶來延長自己的壽命時,慾望便開始出現。自己的病關心的永遠是自己,生命至高無上,期望自己能夠竭盡所能找到葯來續命,這是每個人的本能。為了這種本能,當自己沒有能力買葯時,慾望便有如癮君子離開毒品後的不受控制,而忘記了葯背後的價值。影片中有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病你是治不好的,就是窮病。」這個社會有富裕的人,就註定有貧窮的人,但病可不挑人,富人有富人的治療方法,窮人有窮人的自我安慰,一個做正經事的政府,也可以竭盡所能去彌補延續生命的成本差距,但富人終究是富人,窮人終究是窮人,窮人指望自己能得到和富人同等級的治療,簡直是無稽之談。
在癌症沒有像發燒感冒一樣好治療時,它終究和吸毒一樣,沒有錢,什麼都沒了。但是,醫學是發展的,這一天或許即將到來,但在這一天之前,窮人和古人的區別,可能真的就是我感冒發燒能治好,你不能。而癌症,尚且是一個屬於富人的消費品。
晚飯時,我媽這麼說了一句:「你看看二十年之後,你的觀點還是不是跟現在一樣吧」,或許真的不一樣,但是當前我仍然認為這是一部不應該值9.0分的作品,委婉地說,這是一部「現象級「作品。社會現象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2018年7月11日
推薦閱讀:
※張無忌提出同娶四女後,從幾個女子的態度就知道張無忌的下場
※一場英式溫水浴——評《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菜鳥如何變成金鳳凰,《金牌投資人》里有答案
※《低壓槽:慾望之城》:渣渣輝的秀場讓夥計們都high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