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讓王勁松泡茶插不上嘴的節目!
來自專欄君君電影院34 人贊了文章
首發於[流量君]微信公眾號dotammm,轉載請註明出處
坐在雲岡石窟的大佛前喝茶吹牛、聊天打屁、彈琴跳舞……
這種精神狀態,你敢想嗎?
先別急著想,已經有人這麼做了!
這是一檔只看了片頭,就讓君君心動的節目!
國內首檔實景文博談話節目。
聽起來唬人,但其實就是一檔「文藝名人博物館裡侃大山的脫口秀」。
豆瓣評分9.2,止不住的好評。
《博物奇妙夜》沿著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一路向東直至北京。
逛遍了沿線NB哄哄博物館。
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不同於以往我們看到的節目演播廳,這檔節目,是在博物館現場進行錄製的。
比如最震撼的第2集,就在雲岡石窟前開拍錄製。
夜訪雲岡、背靠石窟,在靜謐的月夜聆聽文物訴說千年前的故事。
心舒脾泰、何其壯哉!
什麼是實景?這TM才是實景!
(「曇曜五窟」前)
當然,如果只有月夜大窟,你可能會聽不懂千年前的呢喃耳語。
所以《博物奇妙夜》特地給你配了幾個文化人。
他們說,你來聽。
馬未都,著名文物收藏家,國內第一家私立博物館創始人,做客《百家講壇》節目先後播出52講。
這是個能說會道的文化人。
還有會彈300多種樂器的國樂大師方錦龍、《花千骨》主題曲的演唱者阿蘭·達瓦卓瑪。
以及金牌戲骨王勁松。
在《大明王朝1566》中他是楊金水、在《我是特種兵》中他是蠍子、在《琅琊榜》中他是言侯爺。
但在《博物奇妙夜》,他是個「沏茶的」。
光是看著這幾個人,就是一場文化盛宴。
更何況這幾人一言不合就開車的脫口秀現場,真·脫口秀。
第1集,他們去了雲岡石窟中被稱作「音樂窟」的第12窟。
前室北壁雕滿了天宮伎樂、橫笛琵琶、箜篌篳()篥,這是一場千年前的皇家音樂會。
馬未都先生看著壁畫上的飛天姿態,讚歎中國古人的想像力。
外國人想要飛還需藉助飛毯、翅膀等工具,而中國人,身子一擰巴就起來了……
國樂大師方錦龍則更多的關注傳統樂器。
「龠」(yuè),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已經有9000年的傳承歷史,一開始是根吹火筒,專門用來鑽木取火後吹火。
因為直著吹有火星,所以只好斜著吹。
還有最早用來狩獵的塤。
聊到興起,他甚至還敲起了自己的臉皮!
(敲自己臉皮的,疼嗎?)
看有文化的人侃大山,都是一種樂趣。
你來我往,沒有唇槍舌劍,卻多了些「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味道。
(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最有閑心雅緻的還要數王勁松,他鼓搗著阿蘭一定要來上一曲兒。
清了清嗓子,阿蘭開口,藏族長調飄搖而至。
方錦龍隨即輕拍桌子,為阿蘭打拍子、合節奏。
只一句詞,方大師就找到了調子。
而在之後聊到琵琶時,方大師更是直接開啟了炫技模式。
1把琵琶,8種樂器!
古琴、三弦兒、印度西塔爾、印度鼓、西班牙響板、古典吉他、民謠吉他甚至是電吉他的音色,被他用一把琵琶秀了出來!
瞠目結舌。
這簡直不像是一檔文博節目,而像是在宿營郊遊。
月明星稀、三五好友、篝火帳篷、合唱吉他、侃天說地。
恰恰是這種輕鬆到彷彿相交摯友的私密耳語,讓你放下心中防備,毫無保留的接受千年前博大的中國文化!
當然,這些只是《博物奇妙夜》的娛樂性,它能讓你覺得有趣,可能還會讓你學到些東西,但絕對不是一檔節目安身立命、廣泛流傳的靈魂。
《博物奇妙夜》的內里,更讓君君感動。
只一句話,立馬路轉粉。
可惜二胡的歷史太短,也就一千多年,所以不能在壁畫上看到它。
這是學過二胡的嘉賓阿蘭,對石窟上沒有二胡的雕刻,發出的感慨。
請容許君君敲個黑板、畫個重點:
也就一千多年。
什麼概念?
如果將時間往前撥1000年,歐洲人看病還得找理髮師放血;美國土地上到處都是插著羽毛的印第安人;非洲還處在衣不蔽體的原始社會……
但足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二胡,仍沒趕得上被刻在雲岡石窟上?
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在中國,1000年,不過是從司馬遷到蘇軾、從白娘子被鎮壓到雷峰塔倒而已。
雲岡石窟上那場盛極的皇家音樂會上,動輒可都是2000年以上歷史的樂器啊。
距今9000年的龠、3000年的排簫、2000多年的琵琶、箜篌、篳(bì )篥(lì)……
第1集片尾,馬未都先生低調炫富,掏出了自己收藏的古董,千年前唐朝的佛鈴。
方錦龍大師也拿出了一支八千八百年前的骨笛。
千年,對應千年。
笛聲清亮、佛鈴悠揚、一聲合音杳杳未絕……
那是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泛黃故事——
樂是故鄉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