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YouTuber的人設及轉型——從絆愛開始談起

虛擬YouTuber的人設及轉型——從絆愛開始談起

來自專欄言葉漫研48 人贊了文章

什麼時候,你喜歡上了你的偶像呢?

是驚嘆於無與倫比的演技?是感召於動聽的歌喉?是欣賞那絕美的舞姿?抑或者,只是看到或帥氣或清純的長相加上那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就沉迷於ta了呢?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偶像,你要有一些讓大家記住你,喜歡你的特質。

而這些特質,如果能簡化再簡化,宛如貼在每個人身上的標籤一樣,那麼大家不就會更加容易介紹你,你也會更容易被大家所記住嗎?

在社會學中有著這樣一種觀點:人們為了降低交往時的某些成本,會對他人進行標籤化處理

舉個例子,在生活中,很多人或許有著這樣一種經歷:你在與人交往的初期,要是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那你的外號或者印象就會被固定住,就算你以後無論怎麼更改,都很難改掉根深蒂固的在他人內心中的第一印象了。

就拿youtuber中的老大——絆愛來說吧,絕大部分人對她的印象只有兩個,FAQ和人工智障。但是如果是一個每期認真看完絆愛節目的觀眾可能會了解,身為youtuber的老大,四天王之首的存在,她的屬性可是恐怖的多。她在節目裡面扮過黑化、傲嬌、大姐姐、嬰兒、後輩等等等等,更別說在遊戲中偶爾飈騷話和黃色笑話了。與其相比,什麼FAQ和人工智障,這簡直是她千面中微不足道的小屬性。

但是即使是這樣,大部分人依然只記得這兩個標籤。

這就是深入人心的標籤的力量。

不過不用憂慮,在社會交往中的標籤化是好是壞尚且不論,對於偶像來說,標籤化可是大大的利好。

就拿同為youtuber的輝夜月和貓宮來說吧。兩者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的出道時間其實都很晚,而且發視頻的頻率都不高,但是人氣卻以及其迅速的勢頭往上竄。

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標籤」實在是太討喜了,或者說,太有特色了。

一個是「假酒瘋婆子」,一個是「慵懶的貓咪,但是FPS特彆強」。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你很討厭假酒或者不喜歡FPS,你都在看過一遍她們的視頻之後就留下很深的印象。

更別說那些本來就喜歡這些東西的人,那必定是會像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瘋狂地追隨她們。

這兩個標籤,就像魔力的源泉一樣,瘋狂地吸引著喜歡他們的人。

當然隨著標籤的使用從別人給予,到自我使用,「標籤」這個詞已經不足以解釋這種行為了。

而已經成為了「人設」。

那麼,人設既然簡單好記,容易被人記住和吸引粉絲。對於偶像來說,人設就沒有那麼一點點的壞處嗎?

當然有。對於三次元偶像來說,人設這種東西就像禁錮你的金色牢籠一般。一方面你可以使用它去展覽,受到大眾的好評,另一方面,因為人設和你自己性格的差異性(即使沒有差異,隨著時間的推進你自己成長也會與以前的你不同),一旦你自己突破了這個牢籠,粉絲肯定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失望。簡而言之,就是「崩人設」。

崩人設的後果,隨著近幾年來偶像明星對人設的重視,也是十分慘烈。具體後果大家可以去搜索薛某謙之類的人設崩壞的明星,我在這裡也不加以贅述了。與此相反,我們的二次元紙片人老婆們則不會出現這類事情。真是省心啊(笑)。

但是,二次元動畫人物(包括偶像企劃)和傳統偶像相比,有著這樣一個問題:和粉絲互動不足。畢竟以歌曲、動畫為主要互動方式的二次元偶像們,比起天天更博客,周周大新聞的傳統偶像,無論是曝光率還是互動程度都差了點。這導致即使是love live(很抱歉我使用了這個例子),在沒有大企劃的情況下熱度在路人中也會不可避免的下降。

這其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動畫公司檔期很滿,而且偶像動畫播出時間以季番和半年番為主,播完了熱度就過了。總不能弄個公司天天給你製作動畫傳上網,然後觀眾想看你聊天就聊天,想看你打遊戲就打遊戲吧?

等等……

這……

不就是虛擬youtuber嗎?

是的,隨著人臉動作捕捉和AI技術的初步發展,虛擬youtuber這個既可以享受到人設和標籤化的好處,又可以規避三次元人設崩壞,還可以頻繁地和粉絲互動偶像衍生品(畢竟和傳統以唱歌跳舞為主要賣點的偶像不同,反而和「藝人」有點相似)就這麼「適應需求」的被創造出來了。

需求畢竟是被創造出來的嘛。

PS:絆愛8月實裝的新衣服實在是太可愛了!


推薦閱讀:

爽哥(ywwuyi)人氣的不斷提升是否有助於國內的宅圈重新認識國內艦C圈子?
「中二病」和表演型人格障礙或者妄想症的區別在哪裡?
如何評價《白色相簿1》中的女經紀人筱冢彌生?
為什麼 ACG 愛好者那麼排斥商業化?
如何評價佐倉綾音和松岡禎丞的關係?

TAG:ACG文化 | 虛擬youtu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