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爭議的高階數據——PER值之風雲再起!
來自專欄流金歲月44 人贊了文章
文/大菠蘿蓋
一、前言
前幾天寫了一篇題為《得分效率哪家強?——多角度玩轉真實命中率》的文章,內容主要是全方位的羅列了下NBA歷史上各支強隊、主要得分手的TS%表現,以幫助球迷朋友們系統的了解TS%的現實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另外一項經常被媒體和球迷朋友關注的、比TS%更具爭議的高階數據——PER值(翻譯為球員效率值)。
過去十年里,PER值在國內各大籃球論壇可謂是起起伏伏,從最初的備受追捧到後來的飽受爭議;從一段時間內的無人問津到如今的風雲再起,PER值的「生命旅程」就同人的命運一樣無法一番風順。
那麼,PER值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
二、PER值的定義
PER值,漢語意譯為「球員效率值」,它的英文全稱為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這是一項由前ESPN數據專家約翰.霍林格(現任孟菲斯灰熊隊副總裁)提出來的、旨在通過對基礎數據進行加權集成,以對不同位置、不同年代的球員的球場表現進行比較。
PER值的計算公式為:
① PER = aPER*(15/lguPER)
②其中,aPER = (pace adjustment)*uPER;lguPER =聯盟的平均uPER;15則是人為設定好的聯盟平均PER值;
③上面②公式中的pace adjustment = lgPace / tmPace,也就是聯盟的回合數除以球隊的回合數,這個數據的目的是修正打法快慢對球隊中球員的影響,以盡量公平公正的橫向比較同一年度、同一個聯盟不同球員的PER值;②公式中的uPER則指的是該球員未修正的PER值——也就是單純憑公式得出的PER值,還無法實現橫向的同一年度比較以及縱向的歷史性比較,其計算公式為:uPER = (1/MP) ×{3P+ (2/3)×AST+ (2 - factor×tmAST/tmFG)×FG+ FT×0.5×[1 + (1 - tmAST/tmFG)]+ (2/3) × tmAST/tmFG-VOPTO- VOP×DRBP×(FGA - FG)- VOP×0.44×[0.44 + (0.56×DRBP)] ×(FTA - FT)+ VOP×(1 - DRBP) ×(TRB - ORB)+ VOP×DRBP×ORB + VOP×STL + VOP×DRBP×BLK - (PF×lgFT/lgPF) - 0.44×lgFTA/lgPF ×VOP };
我們把以上步驟倒著看其實就是:步驟③中的uPER是一項未進行任何修正的PER計算公式;將uPER進行節奏層面的修正後就得到aPER,此時可以對同一年度聯盟中不同球員的表現進行比較;然後用這個aPER乘以15再除以聯盟平均未修正的PER就可以得出一名球員的實際PER值(也就是①中的總公式),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由於某球員所處時代聯盟防守鬆懈從而導致的球員數據暴漲,以便於最終進行歷史性的縱向比較。
至於uPER中各個符號代表的含義及其各項係數的確定、整個公式的最終確定是霍林格先生把棒球數據分析理念引入籃球場上所得出的一個創造性的作品,屬於一家之言,我就不再一一進行解釋。這個公式無非就是綜合了各項基礎數據(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失誤、犯規、三項命中率、出場時間等等)及進攻效率和防守效率等高階數據進行加權集成,並用時間做分母,以展示未修正PER值的單位時間產量的性質——也就是說不是數據越高越好,而是效率越高越好。
三、PER值的弊端
效率值的優點已經在前面講過了:可以對不同位置、不同年代的球員的球場表現進行橫向、縱向的綜合比較。但他的弊端卻更明顯:我在前言中已經講過了,這麼多年來這項技術統計指標起起伏伏、備受爭議,之所以如此就是它有著高階數據計算公式本身天然缺陷——公式本身及公式中各項指標權重的確定都摻雜了過多的主觀意見,這就讓它無法像基礎數據一樣客觀的反應球場中發生的實際情況。綜合來看,PER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1、防守型球員太吃虧。
我們都知道,一名球員的個人能力通常指的是攻防兩端的能力之和。NBA中有句名言:進攻贏得觀眾,防守贏得冠軍——越到季後賽,防守的重要性越能得以體現。很遺憾的是,PER值公式無法客觀的體現一名球員防守端的表現,這一點連霍林格本人也承認。我們暫且不說巴蒂爾、鮑文、克萊湯普森這類防守出色但搶斷、蓋帽一般的球員,就是像穆托姆博這種蓋帽大師,在這項數據上也是吃虧的——畢竟我們都知道,搶斷、蓋帽等防守數據不像得分、籃板、助攻波動那麼大,在公式中所佔權重實在有限。
2、變數太多,加權係數的確定太過主觀。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TS%計算公式中0.44係數的設立不夠科學,但起碼TS%計算公式只有這一個係數讓人不夠認同;PER值就不同了,PER值如此之長的一串公式其各項係數和因子的設置卻完全是主觀臆斷的結果——哪怕這些係數也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卻仍然讓這項公式的得來方式備受質疑。當然,對於虎撲籃球百科中所言的不能跨賽季比較我倒是不太認同——畢竟這個數據已經在最後一步盡最大努力消除不同時期由於防守、節奏的不同導致的影響了。
3、適用範圍不夠廣
我們常常在ESPN官網和BBR網站上查數據的球迷都會發現:PER值這項數據只有常規賽和季後賽的賽季均值,卻沒有季後賽系列賽和任何一場單場比賽的數值。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項數據指標本身跨賽季比較、聯盟平均水準比較的特點限制了這些統計的出爐,這可以顯示出PER值的弊端。事實上,某個季後賽系列賽的PER、單場比賽的PER理論上依然可以計算,但是那需要非常複雜的程序和演算法,而且難以保證公平公正。
另外,PER值也無法計算特定時刻球員的表現,比如備受矚目的關鍵時刻——這些都是PER值自身的天然缺陷。
當然,霍林格先生髮明的這項技術統計指標藉助ESPN這個平台已經在籃球世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PER這項指標中,誰才是籃球世界的王!
4、PER值哪家強?
我猜很多球迷看這個帖子時,直接會翻到這一步。就算看1-3的內容時,他們在心理也會默念:靠,廢話這麼多!快點列數據證明勒布朗才是天下第一!
好吧,在之前關於TS%的文章中,杜蘭特和庫里是史詩級的大師!在今天的PER這項數據上,喬丹、詹姆斯、奧尼爾、張伯倫則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了。這四位的共同點就是:擁有歷史級的身體天賦!
先說常規賽:
我們先來看一下常規賽歷史50強:
在這個榜單中,喬幫主、詹姆斯、奧胖、上將(也是身體變態男)、張伯倫分居歷史前五,現役有14人入圍前50——除了第二的詹姆斯外,還有第六的保羅和第八的杜蘭特闖入前十,利拉德成了歷史前50的守門員。國內熱門球星中,大姚排在了第23位,科比第24(跟號碼挺合),麥迪排在了第31位。
我們再來看看現役常規賽生涯PER前50:
可以看的出來,前7名正是當今聯盟球迷數量最多的幾人:詹、保、杜、威、韋、庫、哈,這七人全部闖入歷史前20。這個榜單有趣的在於:前7名兩個小前,五個後衛,8-13名則被內線球員包攬,要不是第14名利拉德突然亂入,那8-17名都是內線球員的天下。只不過從金字塔最頂端來看,當今的聯盟是鋒衛線球員的天下——事實上上一次有內線球員拿常規賽MVP還要追溯到11年前的德克,而他位置是大前,進攻區域卻基本集中在外線。
我們再來看看常規賽單賽季歷史前20名:
可以看得出榜單前11名被張伯倫、喬丹和詹姆斯刷屏,其他球員只有庫里憑藉15-16賽季的日天表現在前十名中獲得一席之地。
1951-52賽季以來歷年PER值常規賽第一名榜單如下:
以最近7年來看,除了14-15賽季的濃眉哥,其餘人都獲得了當賽季的MVP。在這份榜單中,賈巴爾、張伯倫、喬丹、詹姆斯、奧尼爾這幾位開啟了刷屏模式,集中展現了自己在一段時間內對聯盟的統治力,以下是不止一次領銜聯盟單賽季PER值榜單的球員,排名如下:
這裡面賈巴爾的次數包含著一定的水分,因為當時NBA和ABA並未合併,榜單中只統計了NBA的數據,不包含ABA,這讓天鉤的霸屏次數多了不少。
再來看看季後賽:
季後賽歷史場均排名前40人:
這個榜單喬丹依舊是第一人,第二名由詹姆斯變成了聯盟歷史上第一個超巨——麥肯。這一點都不奇怪,事實上麥肯在總決賽歷史上表現更驚人,其生涯總決賽真實命中率77%,比杜蘭特還要高出10個百分點,更有趣的是他在常規賽卻是個鐵王。在聯盟剛剛創立的那幾年,麥肯在季後賽和總決賽中殺的對手人仰馬翻,聯盟為了限制他,特意出台了「干擾球」、進攻24秒違例等規則,同時將罰球線延長了一倍,以降低其得分效率。另外,在季後賽的榜單上,德克殺入了歷史前十,麥迪、庫里、科比等球員的排名均有提升,韋德、哈登則大幅下滑,而艾弗森也殺入榜單,排在第35位。
其中現役13位生涯PER值在20以上的球員排名如下:
我們看看歷年季後賽單賽季第一榜單:
最近10年,詹姆斯獨佔半壁江山,這體現了其超強的持久性和穩定性。季後賽中具備詹姆斯這種特質的依然是賈巴爾、喬丹、張伯倫、奧胖等幾位史詩級超巨(賈巴爾的數據依然不包含ABA),麥肯緊隨其後,顯示出了自己聯盟鼻祖當仁不讓、絕非浪得虛名的霸氣!
我們把球星單賽季季後賽的表現進行排行,前40名結果如下:
可以看得出來:這份榜單中詹姆斯的表現比任何人都更為出彩。若非大夢只打了4場比賽的88年季後賽,第一就是詹姆斯的了。而且歷史前20中,詹姆斯獨佔5席,表現相當恐怖。
最後是總決賽:
在ESPN官網和BBR上,是沒有PER值這項數據的總決賽統計的,NBA官網又不是很認同這項數據,壓根沒這個指標。唯一有總決賽統計的是realgame這個網站。之前有JRS跟我說這個網站統計的PER和BBR的不一樣,我特意截取了17-18賽季聯盟PER前20進行比對,結果如下:
可以看得出來,除了庫里和考神外,兩個網站其餘人的PER要麼完全一樣,要麼相差不過0.1,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根據realgame網站的數據,我總結了最近30年總決賽MVP的PER,羅列如下:
這個榜單中,奧尼爾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其在總決賽中的統治力堪稱空前絕後。除了奧胖外,喬丹(2次)、詹姆斯、杜蘭特(2次)、韋德、鄧肯也紛紛殺入前十。而伊戈達拉和皮爾斯的PER則低於20,在榜單中墊底,這也恰恰能解釋為何他們的FMVP飽受爭議。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霍林格本人2011年的時候曾經做過一次排名,他當時排的是所有總決賽參賽球員的PER(不局限於FMVP),在這份榜單中,06韋德高居歷史第一、11韋德位居歷史第八,前十名被韋德(2次)、奧尼爾(3次)、喬丹(3次)、鄧肯(2次)四人包攬。由於12年霍林格就離開ESPN加盟灰熊管理層任副總裁,所以12-18總決賽的數據一直不得而知,詹姆斯和杜蘭特這些當代效率王也沒能上榜。
僅就我個人的主觀感覺來看,考慮到PER值同出場時間、得分效率和負面因素(失誤、犯規等)等多個變數相關,我更傾向於realgame網站給出的排名比較科學——即便這個數據是霍林格發明的。舉個例子來說:06韋德相比02奧尼爾在數據層面是全方位處於下風的,即便韋德當年場均16.2個罰球能大幅提升得分效率,但事實上奧胖02年場均罰球數是17個,真實命中率方面:韋德是57.2%、奧胖63.6%。雙方數據比對如下:
在雙方數據的全方位比拼中,除了搶斷一項,奧胖是全面佔優的,但按照霍林格的說法,韋德的效率卻比奧胖高,難道是因為他認為06年小牛的防守要好於02籃網,從而讓韋德的數據更有含金量?
但說到底,這個數據是人家霍林格本人發明的,我上面列出的這兩個榜單大家都參考一下吧。
5、小結
儘管PER是人為規定公式計算的產物,儘管PER自誕生以來就飽受爭議,但事實就是,依舊有無數球迷關注這項高階數據,他們認為誰賽季PER最高,誰就是當賽季最好的球員。要我說,霍林格發明的這項高階數據頗有「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意思,這項數據未必客觀公正、缺點頗多,但卻在籃球數據統計、數據分析層面開拓了一條道路,更為世界各地媒體、球迷提供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既有益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還是隆重推出自己的公眾號:大菠蘿蓋。搜索漢字、拼音全拼或者掃碼均可:
http://weixin.qq.com/r/Dzqhua7EjPPzrera928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虎撲NBA權力榜]季後賽第2周:力挽狂瀾詹姆斯|遇強更強米切爾|化繁為簡哈登
※科比節目成最大毒奶!科比豪言左右比賽勝負?怎麼可能!
※好消息!騎士終於有救了!一切原因都要從科比的節目說起.....
※布魯克林籃網的黎明,即將來臨
※馬勇大戰,球員對博!雙方主帥,輪番急紅眼!裁判成為勝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