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與鍵盤俠的前世今生
5 人贊了文章
最近讀到一篇柏楊老先生的文章「醬缸國醫生和病人」,我發現去年的一個流行詞「杠精」與裡面的病人特點很相似,他們抬杠成癮,並不關注客觀事實,只對人不對事,你若說他較真,他反倒沒有一丁點較真者求實求真的態度,你若與他辯論,他從不講邏輯,從不就事論事,他的目的就是贏得辯論,這大概算是杠精的今生。提到杠精就不得不聊聊鍵盤俠了,他們更像是一群網路世界裡的杠精:范瑋琪因未看閱兵遭受網友圍攻、陶昕然因角色陷網路暴力、喬任梁曾遭遇兩次網路暴力、王琳怒斥網友網路暴力、吳京被逼捐款……
每一次網路暴力背後都少不了鍵盤俠的推波助瀾。他們好像有一雙看透一切的眼睛,拿著自以為對的「真理」,去評論,去抨擊,即便這些事和他們並沒有關係,他們表現的異常清醒;但你不能理解的是真正需要他們站出來發聲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沉默,像羔羊一樣躲在屏幕後裝睡。如果有一天鍵盤俠發表言論時可以立足於尊嚴而非虛榮,立足於權利而非惡趣,才能配的上俠這個字。
現實版網路暴力測試,語言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_人類實驗室_騰訊視頻
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杠精與鍵盤俠的存在,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處在網路時代嗎?
我覺得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末以來國民的生活,找一找那些藏在國民日常中的杠精與鍵盤俠的前世。《中國人的氣質》是19世紀晚期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中國傳教二十多年所寫,較為詳細地介紹了那時中國人的生活、風俗和性格,由於時代的原因,雖然有一些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但總體是客觀犀利的。我從中了解到了清朝末期國民的生活「真相」,麻木、猜疑、缺乏誠信、同情等等讓我看到了鍵盤俠的影子。來到民國,《魯迅雜文集》《魯迅小說集》更直觀的表現了民國時的國民,愚昧、麻木依舊不少。抗戰時期是什麼樣呢?我去看了姜文拍的《鬼子來了》。再後來《霸王別姬》給出了很多思考,可我想到的已不僅僅是杠精與鍵盤俠的前世了,因為他們的前世早已深入國民性與傳統文化之中。
對於80年代之後,柏楊老先生有一本書叫《醜陋的中國人》,我相信很多標題黨看了一定會罵人,杠精看了也一定會找出無數例子反駁。2004年以前這本書在大陸是禁書,很慶幸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中國美麗的一面很美麗,醜陋的一面也很醜陋,看到醜陋的一面不是在貶低自己,我們現在經常講文化自信,那什麼是自信,一味地包裝自己的長處,誇大自己的優點是自信嗎?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勇於承認那些文化中存在的缺點,不斷改正才是文化自信,就像一個人,他如果總是談自己的優點你會覺得他自信嗎?反而是那些大方說出自己缺點的人才是真正的自信。可又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現在處在一種混沌之中,不知道文化中那些好的地方在哪裡,不清楚文化中那些壞的地方在何處,這大概也是鍵盤俠沒能成為「俠」的原因之一吧。
《鬱悶的中國人》中梁曉聲對新時代中國人精神狀態、社會現狀以及世道人心展開了追問;白岩松在《白說》序言中寫道「說了也白說,但不說,白不說」。更多的人去說可能會帶給我們更多希望、生出更多改變的念頭吧。相信讀完這些書你應該會了解鍵盤俠、杠精之類的前世今生,不過這好像又一點不要緊。只求不要再有更多裝睡的鍵盤俠爬出來,但且希望有更多清醒的發聲者能夠站出來吧。
- 推薦閱讀
- 《白說》白岩松
- 《中國人的日常》梁曉聲
- 《鬱悶的中國人》梁曉聲
- 《醜陋的中國人》柏楊
- 《野火集》龍應台
- 《魯迅雜文集》魯迅
- 《中國人的氣質》明恩溥(美)
微信公眾號:一顆知無知的瓜(微博、知乎、頭條同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