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姚貝娜、龔琳娜等音域和技術特點歸納
來自專欄人不語怪世亂相38 人贊了文章
前言:
1、此文主要統計高音音域,不定期更新和完善,順便梳理一下民族音樂跨界演唱的流變。
2、由於聲樂流派眾多,網路新名詞層出不窮,混淆視聽。此文盡量採用傳統民族、美聲聲樂的概念和名詞,音高C4=c1,一般女高音的混聲區為bB4—#G5。
3、音域是歌唱家重要指標,高音是重要技術,沒唱過不代表不能唱,唱過的得講究質量。不能盲目追求高音,歌唱的最高境界是「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人歌合一。」
一、李谷一
民通融合的開山鼻祖,至今還活躍在舞台上。
《鄉戀》D5,《妹妹找哥淚花流》F5,《我和我的祖國》A5。
二、四大民旦
……,總之是一個民族音樂的輝煌時代。
三、四小民旦
雖然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突破,但在風格類型上扯起了「新民歌」的大旗,有意識地將流行元素融入民族音樂。
陳思思《納西情歌》F5,四小中出道最早,也算是在舞台上走得最遠的人。
祖海《好運來》#F5,《為了誰》G5,1998年抗洪救災中唱遍祖國大地的歌曲。
湯-燦《幸福萬年長》F5,《祝福祖國》F5,個中曲折局外人不了解,聽說最近出來了。
張燕《月亮女兒》G5,音色挺美,適合小調。前段時間的熱搜看到在一次朋友聚會上獻唱助興,陳道明鋼琴伴奏。
四、龔琳娜
《斑竹淚》C6,民族聲樂十級難度曲目。
《小河淌水》D6,拖長八拍,彝族高腔唱法。
彝族高腔唱法,演唱內容多為生活、勞作、節日、婚嫁等,頭腔共鳴為主,能自然隨性地演唱High C以上超高音。起腔多為五至八度式大跳,結尾多以本嗓音拖腔,再按照七至八度下跌,需要較長的氣息。
《忐忑》B5,融入了戲曲中的老旦、老生、黑頭、花旦元素,人聲器樂化,角色快速轉變,節奏複雜多變,對咬字和氣息有極高的要求。而全新演繹的戲曲版《忐忑》,將秦腔、越劇、豫劇、京劇、黃梅戲融為一體,展現了中國戲曲的多元面貌。
龔琳娜老師厲害的地方在於高音咬字,氣息綿長靈動,將多種民族唱法與戲曲、曲藝融會貫通,開創「新藝術音樂」。在老鑼的引導下,有意識地豐富自己音色,開發生理條件下可能發出的各種聲音,掙脫了學院派「千人一聲」的桎梏。
五、譚晶
這一階段跨界演唱開始在舞台上大放異彩,民通、民美、美通、民美通百花齊放。
但正如我在另一文章里說的,民通唱法或跨界唱法,已經不能完整地概括譚晶老師現在的聲樂體系,將其成為跨界融合唱法更為恰當。跨界與融合是兩個同等重要的概念,有別於吳碧霞老師的「只跨界,不融合」。
《在那東山頂山》#F5,《遠情》G5,《九兒》#G5
《狂雪》A5,不確定音樂劇最高音,只知道其中一個片段到了A5。
《賽里木湖的月光》A5,《欲水》B5,《大地》B5。
譚晶老師厲害的地方在於真聲高音,高聲壓、強共鳴,在F5-B5的音域內可以花式炫技,這和用假聲、哨音上小字三組、四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九兒》的漸強長高音和真聲#G5,讓人想起多年前青歌賽決賽《大地》B5假聲轉混聲的神操作。
一些音域跨度不大的抒情歌曲,可以用巧妙的真假聲轉換和氣聲唱法,來製造豐富的情感和聽感 效果,二次創作能力驚人,是個藝術天賦型歌唱家。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老師評價:「我非常喜歡譚晶演唱的這種風格和她的能力,我覺得她是個民美通,集三種唱法於一身,是一種集大成。我覺得她演唱的內涵,和她聲音的表現力,和她在那些音區中間的自由度,是我在創作中很少見到的。所以呢,有一些像八度往上跳這種寫法,一般別人不那樣寫。我是有意這樣寫,叫譚晶去表現,她在這一點上是遊刃有餘,而且是極具光彩。」
譚晶老師不止唱歌跨界,連造型也跨界了……
十、姚貝娜
姚貝兒跨界跨得很遠,大學也是學習民族唱法,後來轉為通俗唱法。
《我要的很簡單》F5,《天耀中華》F5
《小頭髮》G5,《山歌好比春江水》G5,《也許明天》G5
《Cautionary Tale》G5,高音區連續咬字。
《戰爭世界》bB5,《心如明月》B5
《把握》C6
《All by myself》F6,非人的編曲。
姚貝兒擁有固定音高,能駕馭民族、搖滾、爵士等多種風格的音樂。C5-E5段的音質非常紮實,芯感十足,幾乎找不出任何漏洞,在華語流行樂壇坐二望一的存在,並且上F5-B5遊刃有餘。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評價:「流行組選手,沒有到了一種真正的境界,我們通常不打出滿分。就這個選手是從初賽開始,一直到最後決賽,她的狀態是一樣的。我們越後來越感動,我們覺得這是個天才。」
我比較可惜的一點是,宋糰子非常器重姚貝兒,但她並不是那麼喜歡現在的民族音樂,學習民族唱法和進入海政,更像是在完成父母的心愿。直到生病了,才有機會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如果沒有這些矛盾,她可以更快樂地唱歌。
總之,造化弄人,天妒英才。
擬更新:吳碧霞、譚維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