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恆大後,碧桂園也入坑農業,農業這場大戲他們能唱好嗎?

繼恆大後,碧桂園也入坑農業,農業這場大戲他們能唱好嗎?

來自專欄唯恆農業6 人贊了文章

導語:碧桂園正式宣布進軍現代農業!房地產幹得好好的,為啥想起來搞農業?搞農業憑什麼說自己行?碧桂園視野中的「現代農業」什麼樣?讓我們一探究竟。

碧桂園要搞農業了!

6 月 15 日,中國(國際)農業科技創新論壇暨碧桂園現代農業品牌發布會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碧桂園總部召開。本次活動中,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宣布進軍現代農業。

早在今年3月,楊國強就對外透露,將通過進軍現代農業,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樣一家房地產界的大佬,不再專攻打拚 30 多年的房地產,忽然轉身做起農業文章,讓人心裡陡生疑問——

一問:房地產幹得好好的,為啥想起來搞農業?

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忽然轉身鑽進農業圈兒,是不是有些突兀?

但楊國強另有一番感受。在其看來,這是時勢使然。他說:「十九大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要再延長 30 年,這 30 年是個好機會。中國農業發展整體還是比較落後,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計劃,我們能為這個做什麼?大家看到這幾年農民工工資提升得很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城裡去打工。留在農村的農民如果沒有用聯合收割機,生產效率就會不高,收入水平也不高。」

「之前扶貧時,我看到一個農村 400 多人,只剩下 100 多人,有的房子塌了沒人理,長滿野草。這個村子旁邊有條很美的江,本該是個美麗的鄉村,很可惜。100 多人,就業、醫療、教育、文化都不具備,人太少,學校也不可能有了。我就想,碧桂園到了今天,有條件有責任去為鄉村振興做點什麼。」楊國強說。

當前,農民工的收入在不斷抬升,單個農民沒有太大意願去種田。一家一戶的碎片式耕種,不具備使用大型機械的條件,實現不了規模化經營,收入也上不去,高的一年也才 5000 元左右;而這幾年農民工工資上漲得很快,出來打工是 5 萬元/年。農民種糧收益和外出務工收入的「剪刀差」在不斷加大。大量農民進城務工,造成土地經營分散、閑置、流動性差,甚至拋荒。土地承包關係穩定後帶來的利益預期、規模化經營方面可發掘的空間潛力,正是碧桂園進入農業的契機。

碧桂園 2016 年就對農業進行了嘗試

進軍農業,茲事體大,事關企業的發展戰略。此舉絕非「趕時髦」「臨時起意」「心血來潮」等率性臆測所能解釋,而是與楊國強早年的經歷和碧桂園多年來的發展軌跡有關。

今年 63 歲的楊國強,系順德區北滘(jiao)鎮人,這個鼎鼎大名的中國首批特色小鎮,其實當年給楊國強的烙印是「窮得可怕」。這位 18 歲前幾乎未穿過鞋子的窮小子,即使如今「發達」了,依舊堅持離土不離鄉,未曾想過「挪個窩」,總部依舊設在北滘鎮。與之相似的,還有何享健和他的美的集團等一批業界諸侯。愛鄉重農,大概是曾經的「泥腿子」們共同的基因。

「40 年前我種田,40 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這些話楊國強反覆地說,已為碧桂園上下所熟知。

對碧桂園的發展脈絡稍加梳理即可發現,從最初奮戰一二線城市,到後來另闢蹊徑轉戰三四線城市,碧桂園的發展重心一直在戰略性地下沉。及至今日,碧桂園已在全國 25 個省、區、市的 700 余城鎮布局住宅項目,被業界公認為「三四線之王」。

視界決定境界。楊國強曾手書《碧桂園是什麼》,在這篇堪稱碧桂園發展綱領的長文中,楊國強寫道:「以 20 多年積累的城市建設經驗,積極發展科技小鎮項目,為科技創新打造好平台,為產業振興營造生態圈。」這與自去年始全面開啟的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吻合。

楊國強的目光未曾遠離農業,今又重度聚焦。立志「務農」並登堂入室,楊國強心意已決。

二問:搞房地產行,搞農業憑什麼說自己行?

周期長、投入大、掙錢難,農業不好搞,關鍵在於痛點太多。資金、人才、質量安全……哪個問題都是痛點,哪個問題都需要系統的解決之道。

對於重重困難,碧桂園似乎不以為意。碧桂園有世界 500 強的口碑、有多年積蓄的實力、有一批高端人才、有好的銷售終端、有城鎮化的經驗、還有相當的資源整合能力,優勢很突出。

2017 年,碧桂園各項發展超出楊國強的預期。根據公開資料,碧桂園 2017 年銷售額達創紀錄的 5508 億元,比上年狂增 78.34%。相應的,2017 年,碧桂園躋身《財富》世界 500 強。根據業界發布的 2017 年品牌報告,碧桂園品牌價值增至 345.59 億元。面對外界的鮮花和掌聲,2018 年 1 月 22 日,謙虛慣了的楊國強在 2018 年度首個工作會議上鼓勵 15 萬員工能夠「胸懷凌雲志,腳踏實地奮鬥」。

牛勢在延續。今年以來,碧桂園業績再出利好,前 4 個月銷售額達 2575.2 億元,持續領跑行業。在美國《福布斯》網站日前公布的 2018 年度「全球上市公司 2000 強」中,碧桂園排名第 143 位,較去年大幅躍升 130 位。

楊國強看重的並非這些,而是藏身於硬實力下的軟實力。碧桂園已為全國 700多個城鎮帶來現代化的城市面貌,改善了當地人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在發展初期,碧桂園多選擇在一二線城市郊區開發包括酒店、醫院、學校、路橋等在內的商圈及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的剛需大盤,後長期置身三四線城市,對城鄉融合、農村人口城鎮化有著獨到和深刻的理解。

在 2018 年的全國「兩會」上,身為政協委員的楊國強建議通過開展土地整理,將農村土地和不適宜居住的小村整理出來,撤除分戶而種的田埂溝壑,在增加耕地面積的同時,還可宜於規模化耕種,為大型農機具應用和農業生產率提升鋪路。

「為社會提供健康、安全、好吃、適價、實惠的食品。」這是楊國強的願景,也是其領導下的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的動力。

楊國強深感銷售終端一直是農業發展的痛點,多年來也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為給市場提供又好又便宜的產品,碧桂園打造自有零售品牌——鳳凰優選。截止到 2018 年 6 月份,鳳凰優選已在廣州、寧波、武漢、常州等全國 30 余個城市開設近 500 家店面,未來,鳳凰優選要發展到兩萬家店面。

另外,還有一個尚未廣而告之的自有品牌「碧鄉」,今年將推出「海南五色粽」等多種農產品,通過鳳凰優選旗下門店,向數百萬碧桂園業主直供農副產品。這兩個平台將為碧桂園現代科技農業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支撐。

浸淫房地產市場近 40 年,碧桂園自然積蓄了龐大的人力資源「蓄水池」,並在有意加碼。近年來碧桂園啟動了「千名博士計劃」,目前在職博士已超千人。

三問:碧桂園視野中的「現代農業」什麼樣?

房企事農,註定將引發「圍觀」。碧桂園如何演繹農業戲碼?

定位很關鍵。碧桂園農業將引入世界一流的現代農業科技和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模式,採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通過進軍現代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農業博覽園,進軍先進農機業和種業,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具體來說,碧桂園將發展規模化種養及食品加工業,選址無污染土地、水源和優勢原產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布局農產品育種、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以銷定產,為社會提供健康、安全、好吃、適價、實惠的食品,與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的利潤,引領、示範中國現代科技農業發展,讓人們感受到碧桂園「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理念。

楊國強一再說:「農民很辛苦,我們不要與農民爭利,不與中小企業爭利,我們與大企業合作共贏,要保證農民的收入,用現代化農業技術,不讓農民頭疼,同時保證他們的利益。」

在海南省東南部的陵水縣,碧桂園正在傾力建設重點設施農業項目。海南潤達基地是碧桂園設施農業的重點項目,是集熱帶特色農業、現代高效農業、生態科技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為一體的先行示範區。該項目採用鋼化玻璃大棚,引進國外全自動智能一體化包裝加工生產線,打造立體垂直種植系統,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

碧桂園農業的特色有三個,除了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大農業,還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包括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周邊布局高科技設施農業。未來,碧桂園還打算進入機器人、人工智慧領域,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碧桂園的根是農民。使命、責任、良心,這是碧桂園對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承諾,也是碧桂園立足農業的根本。」楊國強強調。

守著一畝三分地,兼職種地總監,有做農業的朋友,歡迎來撩!

公眾號:唯恆農業(weihengny)


推薦閱讀:

透過《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淺談碧桂園模式的利與弊
2017年「碧桂園」冠軍邀請賽:王天一vs洪智
碧桂園的焦慮:高周轉不是我的維他命
白城碧桂園(二)

TAG:農業 | 碧桂園 | 現代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