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方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2018:10類機構,兩大驅動因素下的不同演化路徑分析,發現新的觀測點
5 人贊了文章
編者按:本文首發於動脈網,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近年來,隨著「分級診療」、「兩票制」、「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簽約」等政策的逐步落地,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深化。在民營醫療領域,第三方醫療服務行業無疑是其中的一大熱門話題。2017年2月,前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發布《關於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新增「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5類醫療機構類別,並表示《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此前於1994年開始執行,已經不適應監管需要,在新的產業環境和發展需要下,此次修改已謀劃已久。
半年後,官方再次發布《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將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種類從此前的5類擴容至10類,陸續推出7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建設基本要求和運營規範。
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根據10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主要客戶類型不同,將它們劃分成醫技類醫療服務機構和臨床類醫療服務機構,並且認為隨著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不斷發展,這兩種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存在截然不同的發展邏輯。在運營層面,我們經過對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運營流程的梳理,總結出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作為一種重資產醫療服務提供商,運營者對各種資源的整合效率將是決定其能否壯大的關鍵。
此外,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為何能夠受到官方的認可和支持?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將對中國的醫療體系產生哪些影響?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上康庄大道?在報告中我們將對以上問題進行逐一分析。
一 、研究方法:政策市場雙輪驅動下的重新域定
在動脈網·蛋殼研究院的研究體系里,我們以這樣的視角去理解一個行業的變化:一個時期某個行業技術、方法、實踐的總和,我們將它稱作「域」,這個「域」的構成包括:底層技術、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關係、協調社會運行的規則機制與法度。將這個概念讓渡到醫療健康領域,對應的便是醫療技術、支撐醫療體系的運行/利益關係、政策法規。
當這個生態體系里的的技術、關係、規則三者之一發生變化時,經濟運行模式便會發生改變,隨著整個生態體系動態平衡,舊域會躍遷到新域,經濟運行模式會在此基礎上達到新的穩定,這個過程成為重新域定。從舊域到重新域定的過程,很少會一蹴而就,一般需要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個所需的時間被稱為關係時間。
在觀測重新域定的過程時,我們總結了一套通過分析行業變化驅動因素判斷新經濟體市場空間,觀察行業發展進程以把握市場機會的研究思路。
具體到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研究,這一輪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變革主要來自於醫療市場需求和法規的變化,醫療技術的改變影響較小。我們的研究路徑便確定為從政策影響和市場影響這兩條路線分別出發,尋找這兩類因素推動下的第三方醫療服務市場的關鍵影響因素,評估行業發展現狀,確定觀測點並深度跟蹤,試圖在這場第三方醫療服務市場重新域定的過程中抓住發展得關鍵節點。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樣的路徑對第三方醫療服務行業進行闡述。
二、行業趨勢:官方力挺下仍將出現分化式發展
醫療領域各細分領域主要影響變數
我們常說事出必有因,長期以來我們觀察醫療行業運行時通常是對行業的主要影響變數進行跟蹤,通過設定一定的觀察點了解行業變化,確定行業所處發展節點。在我們的觀察清單中,影響醫療服務行業最為明顯的是政策和醫保支付。具體到第三方醫療服務方面,這輪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大發展我們總結的兩大驅動因素是分級診療背景下的政策驅動和需求倒逼下的市場補位。
2.1政策明確鼓勵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鼓勵連鎖化和集團化經營
「新醫改」提出了建立「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的目標。在這一頂層設計之下,社會辦醫政策逐年細化,可操作性更強,為資本進入創造了有利條件。總結起來就是兩點:放開門檻、建立標準。
2013年10月,政府便出台《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第三方服務,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和影像中心,
2017年2月21日,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新增「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5類醫療機構類別。
2017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新增5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類別,包括: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
在制定標準方面,由於《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於1994年開始執行,已經不適應監管需要。在新的產業環境和發展需要下,修改已謀劃已久。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底陸續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7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見附錄)。在促進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發展的同時加以規範。 基本標準明確了開辦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的基本要求,是最低的「紅線」。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又稱「獨立醫療服務機構」,是指在傳統的醫院體系外設立、專註於提供某項診斷、檢驗或專科醫療服務的機構。近年來政府不斷出台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推動第三方醫療服務發展,以此作為公立醫療體系的補充,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目前,官方明確鼓勵進行連鎖化和集團化經營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包括: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安寧療護中心、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健康體檢中心和中小型眼科醫院。鑒於上述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已經取得官方的支持,且具有較強的行業代表性,因此本報告中也主要從這十種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展開討論。
-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定義
事實上,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出現已久,尤其是健康體檢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等部分高度市場化運作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已經成為中國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6年和2017年前,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相繼發布多份鼓勵政策後,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再次受到行業內從業者和投資者的極大關注,由此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包括的主要類型和相關政策
我們可以看到第三方醫療服務開放政策是在「分級診療+促進社會辦醫」大背景下推出的:
(1) 根據《2017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數據,目前全國醫院有290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接近100 萬家。如果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開設檢驗、影像、病理科,從業人員不夠;
(2)集中設置第三方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開放,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有利於集中有限的醫療資源,實現區域資源共享;
(3)一些高端的檢驗技術,在一家醫院開展的業務量並不多,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能有第三方獨立的檢驗機構來提供服務,利用契約式的進行管理,有利於質控,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
出台文件的總體想法是結合分級診療和促進社會辦醫,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以提升基層首診能力,滿足個體診所等中小型社會化醫療機構發展需求。首先是通過區域醫療資源共享,解決基層相關人才少、檢驗檢查水平不足的問題,同時避免醫療設備重複投資,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只有通過集成發展,補上基層能力不夠的缺口,才能把一些可能流失到大醫院的病人留在基層。尤其在地處偏遠、醫療資源匱乏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共享資源更有意義。
2.2 客戶群體差異造成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呈現出不同的演化邏輯
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和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差異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雖然從法律形式上看都是完全獨立存在的,但是在具體業務上,不同類型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與傳統醫院的緊密程度有較大不同。
醫療服務機構在醫療體系中通常是作為橋樑的作用,連接起醫療資源的提供方(如醫藥、醫療器械和醫生)和醫療資源的需求方(患者)。而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稍有不同,因為根據官方的定義,它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醫療服務機構,而且包括向傳統醫療服務機構提供輔助和支持性服務的醫療機構。
根據在醫療流程中滲透的環節不同,我們將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它們主要是通過專業的設備提供診斷和檢驗等輔助性醫療服務,包括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實驗室和消毒供應中心;第二類是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它們處於醫療較為核心的環節,主要提供治療和康復等直接影響患者健康的醫療服務,包括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和中小型眼科醫院。
從產業鏈的上游看,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和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主要供應方都包括醫療設備廠商,但是前者的需求側重於診斷和檢驗類的設備,後者的需求側重於治療和康復類的設備。
從產業鏈的下游看,醫技類第三醫療服務機構主要面向醫院和診所等B端客戶提供支持性服務,而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直接面向C端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由於客戶群體上的差異,兩種不同類型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在發展邏輯上有所分化。
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主要承接醫院和診所的部分檢驗和診斷外包業務,與傳統的醫療服務機構是合作夥伴的關係。尤其是患者集中的大型公立醫院,是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最大的市場。對於檢驗、影像、病理這3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來說,醫院是「客戶」而非競爭對手。目前,我國的患者和檢測樣本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三甲醫院,縣市級的二級、一級醫院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種分布使醫院對樣本檢測項目和送檢途徑有著決定權,獨立醫學實驗室要想獲得樣本,還是需要與醫院合作。
此外,對於目前蓬勃發展的個體診所等機構來說,自己設置檢驗、病理、影像部門無疑成本太高,將檢查檢驗資源在區域內共享,對於這些機構的發展也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本質上和傳統的醫療服務機構存在直接競爭的關係,擠壓它們的市場空間,更多的是需求差異化競爭。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體檢中心從服務的流程看上屬於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但是它的客戶群體中已經廣泛涵蓋個人體檢者,且行業呈現出較高的市場化運作程度,因此在報告中我們並未將其完全歸為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或者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而是處於兩者的中間地帶。
2.3 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受「分級診療」政策推動
- 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在「分級診療」體系中的定位
行業的成熟通常伴隨著專業化的分工,因為從業者各司其職能夠給行業整體帶來成本上的降低和質量上的提升,從而再推動行業快速發展。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興起便是中國醫療行業健康成長的標誌之一。
在美國等高度市場化的醫療體系中,存在大量作為國民健康守衛人的的私人醫生。他們通常獨立從業、自建診所,購置價格昂貴的檢驗和診斷設備對於他們來說存在資源浪費的風險,因此醫學檢驗實驗室和醫學影像中心等醫技類第三類醫療服務機構應運而生。它們通過整合分散在不同區域的不同類型的醫院和診所的需求,從而批量提供低成本的輔助和支持性醫療服務,互惠互利。
從對產業鏈的價值來看,中國的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同樣在遵循著「降低醫療成本,實現醫療價值」的發展邏輯。然而,不同於美國的醫療現狀,中國目前的醫療資源非常集中,主要的醫療服務提供方是大型公立醫院。
由於這些醫院可以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應,自身的科室規模和患者規模都較為龐大,它們在已經能夠將檢驗成本和診斷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業務外包一則可能造成檢驗和診斷結果的不準確,二則可能讓患者往返多地、影響患者體驗,因此它們對於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態度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
此外,根據產業鏈上下游的博弈規律,如果需求方多且分散,那麼供應方的議價能力相對較高;如果需求方少且集中,那麼供應方的議價能力就相對較弱。目前中國的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就存在議價能力不足的問題。
隨著中國醫療改革的深化,「分級診療」政策的推出給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提供了寶貴的發展動力。「分級診療」政策強調根據患者疾病的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診治工作,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的模式。一旦政策順利落地,那麼目前的中國的醫療服務格局將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患者將被引導至中小型醫院和基層醫療服務機構。而從美國的歷史經驗看,分散的醫療服務體系將給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開拓出全新的市場。
醫技類第三方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主要客戶能夠被粗略分成大型醫院和小型診所兩類。大型醫院市場的進入壁壘較高,但是患者最多,潛在市場最大。小型診所在患者的數量上遠遠不及大型醫院,但是對於採購部分醫技科室外包服務的意願強烈。「分級診療」政策可以把大型醫院市場切割為小型診所市場,也就是說,假設在市場總量恆定的情況下,傳統醫療服務機構對於醫技類科室外包的醫院會增強,從而降低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市場拓展門檻。
在醫療改革的背景下,官方對於「分級診療」的政策無疑是大力支持的,但是我們依然需要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現存的醫療體制已經有其根深蒂固的發展邏輯,政策的落地需要克服來自各方的挑戰。
根據《2017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的數據,從2012年至2016年,中國醫院的診療人次從25.42億次上升至32.70億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50%;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從41.09億次上升至43.67億次,年均2017複合增長率僅為1.53%。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無論是在診療人次的增長率還是診療人次增長數量上,中國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不及醫院。因此,從兩種不同類型醫療服務機構的患者診療數據上,我們可以判斷目前「分級診療」政策仍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 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情況(2012年~2016年)
註:1醫院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專科醫院、護理院;
2基層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和診所
資料來源:《2017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蛋殼研究院
此外,醫聯體的建設可能也會對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衝擊。因為醫聯體的出發點是在於將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組成一種醫療聯合體,實現醫療資源的協同共享和合理配置,所以二級以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可能會將部分檢驗和診斷業務整合至大型醫院,在醫聯體內部進行集中化的處理,與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形成競爭關係。
由於醫療的改革總是伴隨著各方利益關係的重構,是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我們從理論上分析醫技類第三方醫療雖然有政策支持,但是政策的落地情況無法保證,且存在醫聯體對其產生衝擊的風險。
因此我們雖然認可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對於整個醫療體系降低醫療成本和實現專業化分工的價值,但是市場前景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天花板。
有危就有機,醫聯體的發展雖然同醫技類第三方服務機構存在競爭關係,但大部分地區的高等級醫院處於飽和狀態,檢測項目也比較常規。第三方醫技服務機構應當抓住醫聯體發展得契機,積极參与到醫療建設中,以自身的優勢提高整個醫療的醫療、運營水平。金域檢驗產於的從化區域檢驗專科醫療聯合體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2015年7月,廣州從化區衛生局以從化金域檢驗中心作為的網頂單位、4家 二甲醫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衛生院組建從化區域檢驗專科醫療聯合體,充分利用從化區域醫學檢驗診斷資源,對市、基層兩級的公共醫療機構實施資源縱向整合,逐步實現醫聯體內檢驗資源共享,提高區域檢驗診斷水平和診斷效率,協助做 好分級診療和轉診預約等院際協調服務。同時,通過委託檢驗方式,建立區域醫療機構與第三方醫學獨立實驗室(金域檢驗)的檢查、診斷合作機制,使該區域居民能在基層就可預約或享受高級別醫院同類別的醫學檢驗檢查,以推動該區域分級診療落地和檢驗結果互認。
2.4 需求倒逼,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豐富中國醫療健康多樣性
不同於醫技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以降低醫療系統成本作為出發點,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更多的是在現有的醫療體系基礎上提供增量,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因此,我們認為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實質上與民營口腔醫院、民營腫瘤醫院等私立醫療機構的邏輯一致——將原本在公立醫院解決的疾病由民營醫院進行處理。
然而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最大的不同在於其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非實現醫療的公益屬性,因此資本總是流向能帶來更多利益的專科。官方鼓勵的臨床類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主要包括以往民營資本不太重視的領域,比如安寧療護中心等。
根據歷年的《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顯示,中國從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間,全國衛生支出由1.16萬億元上漲至4.63萬億元,全國衛生支出佔GDP的比重由4.32%上漲至6.23%,中國居民的醫療需求可見一斑。但是相比較於美國的情況,我們預計未來中國的醫療行業仍將處於高速發展的勢頭。
- 中國曆年衛生支出和衛生支出所佔GDP比重(2007年~2016年)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面臨嚴重的老齡化趨勢,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曾在專題報告《低生育時代的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剖析》中通過對中國人口結構的梳理和推演總結出兩大關鍵發現:首先,中國的「二孩政策」實施效果不及預期,新生人口數量走低;其次,適齡生育人口的生育意願較低,人口的大規模減少趨勢難以避免。
- 中國歷史人口結構統計(1990年、2000年和2010年)
註:1柱狀圖從下往上分別是0~4歲、5~9歲以五歲為組的年齡段組;
2柱狀圖中各年齡組單位為「萬人」
資料來源: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蛋殼研究院
目前,對醫療服務的投資已經如火如荼地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不少資本早已將視線聚集到官方鼓勵的臨床類醫療服務機構上。相比較於政策對於投資醫技類醫療服務機構的引導,臨床類醫療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更大的意義或在於對這些領域設置規範化運營的標準。
三機構運營: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成為企業致勝砝碼
3.1 市場調研:評估市場機會和競爭格局
投資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主要風險在於需要的資金量大,而且作為一種重資產的行業,存在「尾大難掉」的情況。因此,運營者或投資者應當在前期通過及時和準確的市場調研進行定位,摸清市場的現狀,避免日後進行方向調整所在造成的沉沒成本。
市場調研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兩大內容:需求調研和競爭調研。對於需求端的調查能夠評估市場的容量,從而判斷是否有進入的價值。而對競爭情況的調研,有助於運營者判斷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能否有實力形成自身的護城河從而分得一杯羹。
根據公開數據,我們對上述市場進行了容量測算:
我們綜合了2017年8月官方通吿數據、工商註冊數據,對個細分第三方服務機構數量進行了預估:
- 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數量
根據動脈網·蛋殼研究院對行業的認知積累,我們將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按照市場容量(以市場規模在500億人民幣為分水嶺)和競爭情況(以相關企業數量為200家為分水嶺)粗略地劃分為四種不同的市場:
紅海市場:市場容量較低,競爭激烈。我們將護理中心劃分至此類,原因一方面在於雖然中國的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未來對護理存在很大的需求,但是就現階段而言大部分老年人的接受護理服務的意識不足,市場教育仍顯不足;另一方面護理對醫護人員的需求相對於其他醫療機構較低,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優勢,且行業內參與企業眾多。
利基市場:市場容量雖然較低,但是競爭也相對緩和。我們將消毒供應中心和安寧療護中心放在此類,主要的判斷依據也在於目前它們的關注度不及其他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而且市場上的競爭者也偏少。
- 按市場容量和競爭情況劃分的四類市場
潛在市場:市場容量大,競爭激烈。潛在市場一般包括發展已經相對成熟的行業,如健康體檢中心和中小型眼科醫院。它們已經在中國市場化耕耘多年,但是就算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依然面對殘酷的競爭,可能陷入低價競爭的困境當中。
藍海市場:市場容量大,競爭不充分。在當前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中,我們並未見任何行業出現在這個區域,因為除非是擁有核心護城河的企業,一般而言商業世界總是會在利益的驅動下達到市場的平衡。但是服務型行業的特點之一便是,難以發展壯大,但是一旦發展壯大馬太效應也將被充分釋放。因此我們樂觀估計,未來將會有形成口碑效應和成本優勢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出現在其中。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分類標準僅僅提供一種對市場判斷的思路,且具體的細分行業可能隨著時間的遷移和市場的變換出現在截然不同的象限。
以上是《中國第三方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2018》的部分節選內容,接下來的內容包括:
3.2 資金籌備:兼顧擴張的速度和質量
3.3 區位選址:提升單店服務效用,形成區域規模優勢
3.4 資產配置:與上游供應商形成利益共同體
3.5 醫護招募:對專業人才的依賴性較高
3.6 行政審批:程序進一步簡化,政策大力支持
3.7 市場開拓:拓展邏輯不同,需高質量的服務
3.8 業務延伸:產業鏈的橫向和縱向整合
四 源整合效率決定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興衰成敗
4.1 成長模板:獨立醫學檢驗室的成長之道
4.2 資源傾斜情況成為新的觀測點
欲閱讀剩下章節,請關注動脈網公眾號:vcbeat~
網路情緣一線牽,你我相遇定有緣。
人海茫茫尋知己,不如手指點一點!
推薦閱讀:
※頭部器官密碼反映你的健康狀況
※日本體檢醫院排名
※給女人的30個健康建議
※換掉衰老細胞,就能延長壽命,延緩衰老比想像中簡單!
※教你消除甲狀腺腫,呵護甲狀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