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137 人贊了文章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心中湧起一股懷念。很多人,對於去不到的地方,都是充滿朦朧的嚮往。排名和官方介紹,這種冷冰冰的東西,並不能讓外界知道,它是如何生動而又真實的存在。
(圖片來自於網路,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
想必上圖,哈佛凌晨4點的圖書館,曾經刷爆你的朋友圈。眾網友熱議,這是真的嗎?太感人了!這的確是真的。每個排名前列的大學,幾乎都是如此。不能說通宵到4點。但是2點鐘,那是非常正常的。
經歷了4年本科生涯,現在談起當時,日日熬夜,已經感受不到那種痛苦,但在當時,壓力大的時候,學校陸陸續續傳來退學的聲音,甚至是狀元也退學,大家都是一種精英戰鬥的感覺。
可是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那段時間,對能力的打磨,和一次次抗壓的訓練,讓我,和每一位港大畢業生,都產生一種可能影響終身的價值觀,那就是get pain and grow, or get out !(要麼經歷痛苦並成長,要麼給我出局!)
我進港大那一年,是第一屆4年制的學生。在港大,我們大一,或者大二學期結束,我們才需要確定專業,這點跟美國大學非常像。
港大有個很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那就是Common Core Curriculum(核心課程),我們不僅僅要讀自己的專業,還要修讀科學,人文,世界議題,和中國文化。
這樣我作為理科錄取時,不僅需要學自己的專業(像英國學制那樣),同時需要根據興趣,在不同人文領域選修(就是核心課程,在中國社會,科學,人文)。
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我在Common Core Curriculum收益遠遠大於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因為我一直認為本科是先學會做人,學會思考的一個階段。當然,學術也很重要,可是遠遠低於對社會思考的重要性。(如圖下,從四個領域的眾多課程里,學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程,每個領域必須至少選一門課。)
(我們要從以上四個領域的眾多課程里,挑選自己喜歡的課程,每個領域必須至少選一門課。)
其實學校在本科生身上的投入真的很大。而且港大的本科生也非常受到業界的認可。
但是身處其中的自己,或者每一位港大的本科生,都曾經非常非常的焦慮。
因為,我們只有10周上課的時間,但卻要學5門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有數不清的reading。有的時候,我,還有大多數學生都覺得大學4年是自學來的。因為上課講的內容只能佔到30%左右,剩下的就是數不盡的挑燈夜讀。
在校園內,你可以看到大家都是步履匆匆,因為實在是有太多課程,課外活動,實習等事情同時出現在你的timetable內,而你要去面對它們。
我的專業是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在大一大二的基礎課里,全部都是和統計專業的學生一起上課,同時我還選修了西方歷史,西方美術史,這些都需要我大量的閱讀。至今為止,我最最感謝的就是在歷史課上,老師對我思維的訓練。歷史教會了我們如何探索性地思考。
大三的時候,因為很多同學都在實習。上課時,你可以看到很多同學,都是穿著西裝來上課的,跟職場中的同事,是一個樣子。
後來,我去北京大學交換,才明白我內心非常嚮往,在未名湖畔散散步,晚風習習時約去晚自習。這些,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在港大,這是不可能的。
大家上課的時間不一樣,可能你讀完了統計課,下一門就是自己選的藝術課。港大的選課非常自由。除了修滿自己的專業課,核心課程,剩下一半的學分完全可以再修一個專業,或者是你在學校挑選大多數其他學院的課程而不受限制。
現在回想起來,這一點實在是讓英國和內地讀大學的朋友羨慕。很多英國念書的朋友,都抱怨自己只有專業課,不需要選其他課程,所以培養出來的專才,可是並不是全才。有興趣來香港大學念書的話,真的要考慮好自己是哪種類型的,從而選擇自己想去的國家和其教育體系。
如果你問我,推不推薦香港大學。我只能用一個比喻句告訴你。
很多人喜歡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
很多人討厭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句話對於香港大學,或者是香港本身來說,都是成立的。
它先教會我們思考,做人和思辨。
有一次我問一個大學教授,為什麼小組作業中,某某常常不做事情,老師卻不太關心。他說:在社會裡肯定有這樣的人存在,現在你可以跟老師說,可是在社會裡沒有領導會在乎誰不做事,他更在乎的是這個項目的成果。
你們必須接受這世界哪裡都有free rider(不做事,佔便宜的人)。從那天起,我更關心的是我們team 的project, 關注結果,至於free rider, 就讓他去吧。所以我很感謝這裡每一位老師,他們真的為大學,為學生付出了太多。
無論我們多晚問問題,24小時內,他都會非常認真回答你的問題。老師在這裡更像一個supporter, 而不是在內地處處需要別人respect. 因為他們都會把最好的先留給學生。
港大的校友資源真的是非常豐富,學校常常有各種大咖來學校講座,而我們需要做出選擇,是逃課聽講座,還是去上課。
說到這裡,我推薦大家去聽,我們100年校慶時的歌曲:《明我以德》
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直在不停地播放這首歌;
當我泄氣的時候,開心時,成功時,它也會給我,和眾多港大學子力量。
明我以德
路 前人踏過 用見識為我點燈學養光照了靈魂學會致知格物懷疑發問時代在變 未變的是我的根世紀耕作百年人在這裡磨利眼光 敞開我心明我以德 明我以堅貞的勇敢
承繼了知識作護蔭維護我思考的足印無論 長夜再深持續發光發熱廣大學識彰顯我校訓風大浪急不改我校訓道 由人自創 用我心 覓我的真以見識建設前程用智慧擁抱自由和責任明辨事理 像聖火 滅了再生
世界演進靠傳人上世紀傳下世紀 鑒古創今
P.S.
現在回望過去,我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吐了學校4年的槽,大家傻傻的討論未來的實習,工作,和各種壓力山大。現在當時夢想,的確都一一實現了。
大家不是拿到美國的麻省理工,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全額獎學金,就是美國花旗銀行的Quant 的return offer, 或者是在香港的投行默默的搬磚。
也許當年大家說peer pressure大到受不了,都認為是學校的責任。現在看來,是因為大家都是大神,競爭必然你死我活。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我相信再過五年,說著完了完了我搞不定了,然後到最後,卻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我們,肯定會在各種的領域做的很好。
文章首發於同名微信公眾號:彪悍學姐
彪悍學姐,香港大學風險管理系畢業,行走中環,走路帶風。業餘時間,分享留學見解。如有問題,歡迎添加微信騷擾學姐(微信號碼:62641250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