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搞定電影劇本》這本書有沒有用?

《21天搞定電影劇本》這本書有沒有用?

來自專欄劇本創作方法論26 人贊了文章

這本書大部分內容是沒什麼用的,不過今天要分享的內容自然不是僅僅告訴大家這本書沒用,而是挑出一些有用的東西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其實市面上大多數編劇指導書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講的內容大都是編劇工作中的最小一部分——技巧,而忽略掉最重要的部分——內心。

當然,這也是他們成為暢銷書的原因,因為這些作者深知講讀者更想知道技巧,技巧是很偷懶的東西,知道一個公式,就可以拿來模仿,成本低見效快,何樂而不為。相比而言,內心要如何講?量有多大?都是一個個很困難的問題。

但是技巧也有一個弊端,所有成熟的編劇包括其他工種創作者,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技巧是千變萬化的,當我們說一種技巧的時候,我們只能大概舉一個例子,告訴別人,這種技巧大概是這個樣子的,至於你要怎麼用,需要你理解之後,按自己實際的情景去運用。

所以為什麼說那些編劇指導書沒有用?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說重點,創作的本質是發自內心,然後運用技巧,如果大概去量化整個工作量的佔比,內心佔80%,技巧20%

《21天搞定電影劇本》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作者Viki King告訴大家這一道理,用她的話來講即「內心電影之道」,但也講的比較淺,重點還是後面的「技巧篇」,所以,這次我是把她說的比較淺的內容做個整理(書中3.1-3.9內容)。

「故事的開始」

  1. 想法。這就是故事最開始的地方,他來源於一個編劇本身的一個想法,可能是一個道理、可能是一件事、可能是一個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編劇要敏銳抓住觸動你內心的東西。
  2. 人&事。什麼人做了什麼事。
  3. 感覺。你的故事要給觀眾一種什麼感覺?這個是編劇站在創作者立場要想的。
  4. 商業。觀眾會不會和你的故事產生共鳴?喜歡你故事的觀眾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這個是編劇站在觀眾立場要想的(這一點是我補充的,原書中的作者要大家寫就好,不要去顧及商業性,但我認為新手可以這樣,作為職業編劇,商業性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5. 角度。一件事從不同角度看,會呈現不同效果,可以多去探索一下。
  6. 主題。其實在前面五個步驟過程中,主題已經在慢慢呈現了,到這一步的時候,就是要明確主題。
  7. 故事。將比較清晰的故事呈現出來。
  8. 主角。接下來深挖故事的主要人物,開始進一步的劇本創作吧。

這些是我認為書中比較有價值的,作者說明了創作開始階段比較真實的狀態(這些也在我平時的工作中得到驗證),可以供大家作為參考。至於後面怎麼用21天時間完成電影劇本,其實又回到那種公式化的說明,我覺得沒什麼意義。

另外書中「Part4:直面難以克服的障礙」,這部分基本是雞湯內容了,看著挺有道理,實際上同樣不具有實際操作的參考價值,大家看看開心就好,不必當真。

(完)

ps:別再問我故事開始是人物先行還是事件先行了,很多書可能會一直強調人物的重要性,但這不是宗教儀式,沒必要把自己划到什麼團體里,很簡單的道理,就算你整天嚷嚷著「故事從人物開始才是故事的本源」,你講故事的水平也不會因此有半點兒提升。因為你執著於此,看不到其他東西了。

推薦閱讀:

瘋子留給世界的情書
天堂的一念恰在兒時的慈悲
《西窗法雨》:一本淺顯易懂的法律科普書
《制高點:重建現代世界的政府與市場之爭》
《襲擊麵包店》

TAG:劇本創作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