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為什麼林見清失個戀就逆襲,方小曉北漂多年仍單身?
來自專欄芒來小姐8 人贊了文章
上周末去看了刷爆朋友圈的《後來的我們》,從兩個陌生男女在火車上吵吵鬧鬧地相識,到情侶在不斷升級吵架中悄然無聲地分開,我從頭看到尾,期間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方小曉什麼時候逆襲呢?
直到林見清逆襲成功,紮根北京,數年後與方小曉重逢,一個是有車有房有妻的北漂成功人士,一個是無車無房單身的北漂斗戰勝佛,我才明白,方小曉在這段感情里逆襲無望了。
電影發生於2007-2018年的北京,這10年堪稱是北京巨變的十年,對北漂的80後來說,這時的北京處處是機會。
方小曉離開家鄉來到北京,心底一定也有追求成功、平步青雲、灰姑娘逆襲成皇后的野心。
電影里的方小曉,率真、果敢、敢闖敢拼,什麼掙錢做什麼、吃苦受累也不怕、夢想嫁給北京人、失戀了也能飛快的爬起來,和她比起來,外強中乾的林見清反而成了陪襯。
可是十年後,林見清和方小曉重逢,林見清實現了理想,方小曉卻還是住在單間租房裡,過著單身且迷茫的日子。
這幾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那個敢闖敢拼的方小曉不見了?
人的一切行為都源於心理性動機。人類的心理性行為動機遠多於生理性動機,雖然表現方式十分多樣化,但動機依然不變。
即使方小曉深愛林見清,願意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也說不通她為什麼因為一次失戀就一蹶不振。從電影里她飛快地換男友來看,早已從渣男前任的炮轟中練出了錚錚鐵骨。
這樣有野心有韌性的女人,按理說,即使無法平步青雲,至少也能順利脫貧。可為什麼方小曉到最後仍然單身北漂?
答案是什麼?
影片的最後,林見清的父親給方小曉寫了一封信,對她說:在他的心裡她永遠是自己的家人。隱喻方小曉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家的溫暖,是個愛而不得的理想主義者——電影給出的這個答案,我更願意相信是電影對北漂男女的刻板印象,通過方小曉的迷茫放大了這對男女的悲情,而不是標準答案。
方小曉真正的敗因,是格局。
格局一個人對事物所處的位置(時間和空間)及未來的變化的認知程度。格局大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更廣。
儘管方小曉一直在為出人頭地而拼搏,但她做的始終都是街邊擺攤、商店打雜、路邊發傳單之類的雜活,相比學歷更高、眼界更開闊的林見清,她的格局太小。她和林見清之間的差距,是彼此的眼界和格局致命性的不同。
方小曉和林見清剛剛在一起時,彼時的方小曉,如果被現實打了一巴掌,她會笑嘻嘻地躲開,圓滑而通透。彼時的林見清,如果被現實打了一巴掌,他會打回去。他害怕丟面子,卻又渴望成功,願意為了掙錢放下面子去賣黃碟。可見林見清打從骨子裡,其實非常渴望成為一個更圓滑、更世故、更具有高情商的人。
方小曉為人處世圓潤老道,且善於克制,擁有林見清想有卻沒有的「世故」。彼時的方小曉邂逅林見清,林見清對她一見鍾情,站在方小曉的角度,這段感情只是她無數段戀愛史中的一段。按理說,她和林見清分手後,應該也能很快投入下一段感情才是。
可是她沒有,她沉浸在這段感情里,數年後再次遇見林見清時,她都偷偷戴上耳環,渴望與對方重溫舊夢。
為什麼方小曉如此放不下林見清?這涉及到心理學中自我的重建。
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我分為內在自我覺知和公眾自我覺知,前者的個體對自己的內部特徵和感受比較重視,後者的個體對自己所在的外部環境比較在意。格局小的人,過於注重內在自我覺知,而忽視了與公眾自我覺知的鏈接。
方小曉的開朗、果斷、圓滑讓她看起來像個注重公眾自我覺知的人,實際上,她渴望愛與被愛,更注重的是內在自我覺知。她用偽裝出來的社會人面具,來增加自己與這個冰冷社會的連接,把真實的自我摺疊,像一件無用的舊物一樣存放起來,直到遇見了林見清。
失去林見清以後,方小曉的精神回到了被母親拋棄、獨自一人的日子,被隱藏起來的真實自我再度被拋棄,這期間產生的迷茫與困頓,使方小曉在現實中止步不前。直到林見清爸爸的那封信,才讓她的內在自我覺知得到肯定與接納。
放下一個林見清並不難,難的是摘下社會面具,與真實的自我達成和解。花了數年時間看清與接納真實自我的方小曉,直到電影最後,才真正的做到了從小格局到大格局的轉變。
電影中的方小曉花了數年時間來接納自我,現實中我們大可避免走彎路,從阿倫森的《社會心理學》中,我總結出三種事半功倍的提高自我認識水平的方式:
01.建立積極健康的自我圖式
圖式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網路,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有關。
如果我們認為人生的歸宿是幸福,而不是金錢、權利,遇到一個能給你帶來幸福感的人,我們便會認為他是對的人。
因此,總是做積極、善意的事情,能讓你在遇見幸福的第一瞬間,自我圖式便亮起燈,提醒你向幸福靠攏。
所以,少做消極不健康的事情,減少負面圖式的積累機會;多做積極健康的事情,建立正面的自我圖式,能幫助你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感到幸福、快樂。
02.提高控制性社會認知水平
進入社會,我們一定要擺正自己的立場:做一個社會思考者,而不是盲從者。
對於自己拿不準的事情,多用腦子思考,而不憑直覺做決定。這樣一來,你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鍛煉。
對於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直覺是難以有所提高的,大腦卻是越用越活。思維能力越來越強的好處在於,能讓你做決定的時間越來越短,做出的決定卻越來越穩妥、靠譜。
03.減少消極的自戀/自卑情結
社會自我薄弱的人,大多屬於自我關注過高,卻忽略了自我與外界的鏈接。有的人過於自卑,有的人過於自戀,都導致他們與外界產生隔閡,讓旁人覺得他們「不好接近」。
我們最大的錯誤,就在於過多的關注自己的錯誤,這會讓我們缺乏對他人的感同身受。
當我們把關注點從自己身上,轉移到放在如何關心別人身上,這種錯誤就能得以減少。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少點自我關注,多點對別人的關心確實能讓我們更快樂。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可是卻沒有了「我們」。自我並非一成不變,如同電影最後分開的情侶,用一聲「再見」道出了自己的成長。
自我會隨著時間和經驗積累改變,也會在懈怠中停滯不前。我們總是渴望成為更好的人,卻遲遲無法對自己刮目相看。如何能夠在愛上他人之前,先與自己牽手成功,接納真實的自我,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可以保證的是,在追求自我、愛上自己這條路上,我們沒有前任。一旦接納,便是永恆。
-END-
作者簡介: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已出版《識男手冊》。公眾號:芒來小姐(ydsakyml)
推薦閱讀:
※【情感美文】感悟婚姻與性
※為什麼男生對主動追求他的女生反而不感興趣?
※情感:11
※承認吧,周冬雨演的方小曉就是渣女
※成年人交往中的潛台詞,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