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有親,死生之繼——《教父》觀後(上)
來自專欄打破一擔砂鍋4 人贊了文章
大唐貞觀十二年九月,太宗李世民問了群臣一個問題:「創業和守成,哪個更難?」
不愧是千古帝王,既宏觀又細膩。好問題啊!到底是打天下難,還是守天下難?
電影《教父》的故事,本質是男人和天下的故事。
對男人而言,所謂天下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內心的樣子,蘊含著自身獨特的感受,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獨特對應方式,是男人的心延伸到的極致;同時,天下也是一個男人的家、一片領地、一個他所建立的國度;又或者說,其實天下,就是一個男人的命運。
把一個男人放在天下去看待,這樣的人一般稱為王,古今無別,中外一致。王,在漢字里有天下歸往的意思,表示所有人都願意跟從他。王經常和君字一起,並稱君王。君從群而來,是群體的引領者。
一個人要能夠讓其他人願意依附、跟從,接受他的引領,需要展示出強大的自我。
這樣的人在西方文化里,有一個耶穌。在耶穌身後,出現了一個龐大的宗教。在這宗教的信念之下,有一個詞叫做教父,是在嬰兒受洗時,賜以教名,並承擔其宗教引領的人。
宗教,是個歸宿問題。它解釋和決定了人的去向,意味著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蘊含審判和評價。生身之父,決定了孩子的生命的誕生,教父,決定了孩子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父》之中的家族來自義大利西西里,據說當地有句俗語:「世界太危險了,孩子必需有兩個父親才行。」因此當地在孩子到達一定年齡後,他們的父親就會去請求當地有威望、有權威的人來充當孩子的教父。
兩個父親,一個讓孩子來到人間,另一個則保護和引導孩子在世上如何生存的智慧。就好像命運兩這個字,命代表了生命的誕生,而運則是在世上的遭遇。
教父,首先是個保護者。
影片之中的第一代教父,名字是維托·柯里昂( Vito Corleone),但一般人都會稱呼他為唐柯里昂(Don Corleone)。
唐(Don),這個稱呼在義大利等一些拉丁語國家中,表示對男子尊稱,差不多是「閣下」或「老頭子」,也相當於日耳曼語中的「馮」和英語中的「先生」。
Vito在義大利語之中,是表示給予生命的意思。
這是一個好名字,如同在《教父》的經典開場之中,略顯黑暗的空間內,一個殯儀館老闆開始緩緩地陳述自己的女兒被傷害的事件。他是來尋求公道和正義的。
為什麼到一個黑社會老大那裡去尋求公道和正義?
顛覆常識。在大眾耳濡目染之中,黑社會是暴力和邪惡的象徵,站在公道和正義的對立。這個矛盾的呈現,解構了柯里昂家族的存在方式,也同時對教父形象進行了一次強力塑造。
柯里昂家族存在的基礎,不是暴力,而是執行正義。
執行正義和代表正義不同,任何一個組織的存在,都必須得到支持和擁護,是其建立的基礎和根本,這是執行正義。從本質而言,黑社會的存在,恰恰是社會黑暗面的存在而形成的。正因為有很多公平和正義無法通過已有的正常途徑和機構解決,才會有了通過不尋常的手段執行正義的空間。
這讓我想起了年少的時候觀影體驗,香港電影之中的街頭小混混的口頭禪「保護費不用交啊!」
保護費,以前一直以為是交了錢就避免了我來欺負你。後來仔細讀了一些幫會和黑社會相關的書籍,才知道社會次生態之中,在光明所照不見的地帶,是層層構成的勢力範圍,最危險的就是普通人,因為暴露在沒有任何勢力籠罩的地方。
破財消災。如殯儀館老闆,當他發現法律無法庇佑他,且連基本的公平和正義都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才會去找教父。
但在他陳述完畢之後,教父的第一句話是:
「你去報警之前為何不先來找我?」
這句話對應的是殯儀館老闆的開篇的那句話「我相信美國」。美國不是一個具體對象,是一種制度,一種精神的象徵。相信國家,是普通人也是正常人的意識習慣。這不是一句空話,在任何問題發生之後,選擇相信公共機構,幾乎是本能。
沒有人會在正常情況下選擇黑社會。但這是教父介意的地方,因為這意味著對方並不認可他,也不尊重他。如他所拒絕的,並非是拒絕提供執行正義,而是拒絕殯儀館老闆把他當作收錢做事的殺手。
教父需要的是對方的友誼,和發自內心的尊重。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人做出選擇有兩種情形,第一是因為相信,第二是因為可以實現。其中微妙,不在結果,而在最初的感受。相信則出自內在的真誠和真心,代表相互接受;可以實現則注重結果,本質是功利思維。
從殯儀館老闆的角度,美國使他發財,但不能給他安全。他相信美國,是因為從中獲利,可惜得到不及失去,身外之物永遠不及自身。也如中國人一直知道的,錦上添花永遠不及雪中送炭。
教父改變了這件事的性質,殯儀館老闆不是來做了一件買兇殺人的交易,而是來找到朋友,幫了他一個忙。
兩者的性質,天差地別。一個獲得了他人的真心,另一個則能獲得一筆錢,以及一個讓他人敬而遠之的距離。
暴力始終是讓人恐懼的,無論其權柄握在誰的手中。唯有當暴力被握在正義的手中,人們都會感覺到安全。
從後面的結果可以看出,當教父的長子桑尼被槍殺慘死,是殯儀館老闆在收斂屍體。要知道,在一開始他就自白,不接近教父,是不想惹麻煩。幫教父的兒子收屍,難道不怕麻煩了?
是的,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做正義的事,幫朋友的兒子收屍。這一點認知,會讓他義無反顧。
讓別人做正義的事,而不是幫自己做事;別人幫自己,是在實踐朋友之義。能夠讓每個人去實踐正義。
這是教父,為什麼是教父!
如最初的定義之中,教父決定了人的去向問題,他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假如看不穿這一層,就只會覺得教父的確很高明,但永遠不知高明在何處。很多人覺得在開場之中,教父的權威和霸氣得到無比的彰顯,其實從中國文化的語境之中,這叫君子不重則不威。
殯儀館老闆來談買兇殺人,但教父將事件改變成了為朋友執行正義。你帶著人在幹什麼事?這是所有做老大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宋江提「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梁山上就是一窩打家劫舍的草寇,安能聚集如此之多的英雄好漢?
看待問題的維度不同,決定了人物的層次。
值得一提的是,殯儀館老闆的名字是Amerigo Buonasera,與America Buonasera極為相似,意思是「晚安吧,美國!」
晚安,是進入夜裡,是沒有光明。如殯儀館老闆在和教父對談的時候,屋子幽暗,唯一的光亮來自教父背後的窗格,但並不能照亮多少。倒是有一抹真正的亮麗,是教父胸口的玫瑰花。
玫瑰的花語是LOVE,是愛。愛,是黑暗之中唯一的光亮。但這唯一的光亮,終究仍在黑暗之中。
教父,作為黑夜裡唯一的光亮出現,贏得了他人的尊重。中國人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因為有人擁戴,所以使得世間出現了王者。
教父如此建立他的天下,他給予人在利益基礎之上的價值,以自身的感受確立了事物的層次和性質,實現的結果是令人心悅誠服。
所以,教父並非是一個完美的象徵,是一個事實,一個生活中的事實;也是一個典型,面向黑暗而存在的典型。他的存在,其實證明了生活之中諸多的無奈和不公平。他不是理想化的,所以不可能是意願之中的最好的方式,但卻又有這冷酷的現實作為支撐,這也是導致了為什麼作為兒子的邁克,並不認同家族。
值得強調的是,邁克並非不認同教父,也並非不理解教父,他不認同的是家族。在他對女友的一句話之中,解釋清楚了邁克不認同的來源。
「家父,給了他一個不能拒絕的理由!」
從人性自由和個體尊嚴而言,每個人都有拒絕他人的權利。不能拒絕,代表使用了暴力,使人屈從而不是使人敬佩,是直接侮辱了人性。邁克之不能接受家族,即因此。
作為一個年輕人,出身讓他享受了好的生活,過得無壓力且沒有遭遇問題,容易偏於理想化。從軍,就是理想化一個好的證明。從軍的情懷,是有國家之心。心懷國家,是一份無私的公心。少年之子,心無界限,才容易將自我和國家等同。及至長成,一直面對自己的生活境遇,更多的注意力才會關注到自我,顯露自私。
中國文化之中,家和國不同,家的維繫在血緣親情,國的維繫在擁有共同的文化。對於家而言,國是一個更大更多的概念。面對的對象越多,代表需要更大維度的公平和正義。
很多人以為在此之前邁克並不能完全理解教父,只有到後面才逐漸理解父親,其實不然。邁克一直以來都是十分清晰了解教父的,他的掙扎並不在不理解。
邁克的掙扎,來自純凈的理想。
開始的邁克和殯儀館老闆是一樣的,相信美國,相信國家。因為國家代表的是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群體。邁克厭惡家族,是因為家族始終考慮的是家族利益,是國家之中的利益個體,而不存在於更大維度的公平和正義之中。
國家,不是血脈。
從這個角度看,教父所執行的公平和正義,是以親疏決定的。親近於我的,我就為之執行正義,不親近於我的,則與我無關,乃至是我敵對的對方。這種目的性非常高明,使得手段和目的分開了,足以形成多重評價維度。
影片為了體現教父這多層次的一面,除了殯儀館老闆的請求,還有一個糕餅店老闆的例子,為了自己店裡的夥計能夠留在美國而不被遣返。最後一個則是歌星教子強尼的例子。如果說殯儀館老闆的例子,代表了教父的正義,有值得可取的部分的話;那麼糕餅店老闆的例子,就代表了謀私;至於到了強尼的例子,就直接是霸道了。
但觀影者的印象,會一直停留在教父為了殯儀館老闆執行正義,會忽略他為其他人謀私和威脅他人。不只是觀影者,即便是在故事之中,相信人群傳頌的,也是唐柯里昂主持公道的事迹,忽略其他。
人們只會看見,自己願意看見的事物。影片塑造人物的手段,極為高明。這三個例子,一個比一個深入,一個比一個暴露,整體基調是教父在幫助他人解決麻煩,贏得眾人尊重。但三件事次序絕對不能顛倒,否則觀影者第一印象塑造,教父會是個惡霸,偶爾興之所至還干點瀟洒的事,幫幫人作為消遣調劑。
強尼是教父的教子,從教父誇張行為看出明顯對他的偏愛,不拿他當外人。強尼不是受了欺負,而是要爭取自己的利益,要一個角色。教父解決這件事是用一顆血淋淋的馬頭,威脅了一個導演。儘管這件事,錯在強尼。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一次。
邁克就是在強尼過去的事迹之中,提出了「不可拒絕的條件」的說法。是他違反合約,自己的父親卻用槍指著別人的頭。他的語氣帶有嘲諷,甚至是自嘲,因為感受到了不光彩。教父的確是獲得了一些人的尊重,但不是讓所有人敬佩,而是讓一部分人敬佩,另一部分人害怕。教父對自己人有多好,相應的對異己者就有多壞。
所謂的所有人,並非實際意義上的所有人,而是要超出親疏遠近的維度,才有對象的完整性。也就是說,正義並不是從立場誕生,而應該是從事實誕生。除了親疏遠近,還要看事情是非對錯。人不能靠幫助一部分人來欺負另一部分人獲得價值。
《論語》之中有句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家族的生存之道,讓邁克感覺到羞恥。
這是邁克的否定,對家族的否定,所以邁克並不是單純的叛逆,而是背叛。背叛,是價值觀不同。但因為是自己的出身,所以只有觀念的背叛,卻沒有辦法抽身,他是由這樣的家族生養的。
即便背叛,也無法背離。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聰明如邁克是不可能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話的,不會要求教父為什麼不做的更好一點。他充分理解過教父,也思考過家族生存的生存方式,甚至比任何一個兄弟都了解,否則也不會對家族任何事物都了如指掌了,所以不存在任何的誤會。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他才有了自己從軍的選擇。這不是什麼夢想,而是對家族做了四個字——敬而遠之。包括刻意穿著軍裝出現在自己妹妹的婚禮上。
邁克是在無聲地大喊,我和這個家族不同!
他不想接受教父的生存方式,想融入主流,意識上接受美國的國家意識和道德意志,想要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不得不說,教父也認可這一點,他並不覺得兒子的做法是錯的,從某種意義上,當然他更願意兒子一直過上這樣的生活,畢竟這也是他為之努力的目標。他不想整個家族生活在黑色之中,希望邁克進入光明的生活里,甚至提出了鮮明的目標,議員柯里昂。
每個努力的人,不就是想過得好點嗎?
誰不想活得光明正大,活得體面一些。但教父也深知,生活充滿考驗,必須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畢竟,每個人的命運起點,是截然不同的。但教父始終不曾忘記,什麼才是自己應該要堅持的。
男人,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的命運起點。
在和強尼對談的時候,教父特地讓義子湯姆找來正在偷情的大兒子桑尼,而且就在桑尼進門的時候,就立即說了一句話,看似是在教訓強尼但實際是說給大兒子聽的。
「你有花時間與家人共聚嗎?」「因為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的男人」
很多人在解釋這句話的時候,提到了教父的家庭責任感,為之感動。但這句話僅僅只是一種家庭責任?教父為什麼又總是在適當的時機,用這句話來教訓兒子?尤其是知道大兒子在偷情之後。
家庭,不是什麼責任。這種說法太重了,會讓人覺得是背負,是壓力,甚至是麻煩。當一個事物成為責任,這就意味著不屬於自我的一部分,而是外來。教父的意思,家人不是責任,而是意義!
人生在世,需要意義。意義解釋了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而努力,所有的原則和目的從何而來。人生,最終是和家人在一起,家人是生活的基礎和根本,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點。
男人為什麼抽不出時間陪家人?因為這樣的男人把快樂和意義建立在別處,喜歡的是外界的刺激和誘惑。如強尼一樣,不是老婆不好,而是外界有刺激。家人終歸是平淡的,不刺激的,在日常之中,需要責任和承擔,甚至帶著沉悶和無聊,但卻是一個男人的歸屬。
教父所謂真的男人,意義就在此!始終是以家為自我,而不是以自我為我。如此才有克制之力,如此才需要剋制之力。男人不是在打天下,是在生存,帶領整個家族生存,甚至生存得更好。所以男人對外,是為了保護和照顧自己的內部。男人不可以奮不顧身,因為自己不是一個人。男人不是不為自己而活,而是男人的自我,是整個家庭。
如果不是為了家庭,那男人做一切的事情,意義何在呢?如果沒有家庭作為行為的目標和重心,那男人一切的行為就變成了爭名逐利,炫耀雄性特徵,是無法冷靜的。家庭讓男人從個體變成一個整體,突破自我而變得更大。有照顧家庭能力的男人,才是真的男人。
教父的冷靜,能剋制情緒,根源就在此;能不從個人出發,也是因此。不求自身的情緒宣洩,哪怕在面對大兒子慘死,也能知道事情該有的條理如何。因為他不只有一個兒子。為了一個兒子爆發了,那會導致另一個兒子,乃至其他的親人的問題。雖然眾多,但是同等重要,這就需要高超的平衡能力。
儒者說家,是說齊家。
家庭,讓一個男人,突破自我的小,變得更大,趨向偉大。
可惜這樣的經驗和認知永遠無法從言語之中傳授!儘管是教父的兒子,但依然各自都有自我。桑尼有自己的性格,是身體的,他的生命力很強,情緒化,身材魁梧,始終都在食色之中。影片之中他不停地在面對女色和飲食,一有空就吃,或者一有機會就偷吃。甚至在教父和他商量索倫佐來談判的用意的時候,他很自然的轉身從果盤裡拿東西吃。
身體的訴求,淹沒他的判斷。
這一點二兒子弗雷多不同,相比之下弗雷多身材瘦小,異常感性,但十分柔弱,會輕易被外在的影響改變自己,甚至失去自己的立場。他這樣的性格,決定了他一生悲劇的命運,稀里糊塗被外人利用,不乏善良,但對於命運而言,這是個弱者。
心靈的軟弱,模糊她的自我。
天賦人性,每一個人帶著自身的性格色彩來到人間。但是這個人間卻告訴人,有的性格並不適合存在。是人否定了造物嗎?或者這就是造物的其中一個設定。不用懷疑,這就是造物之大,允許一切,也否定一切,這就是命運。
什麼是命運?性格是命運,還是遭遇是命運。都是吧,男人所擁有的自我,就是命,所遭遇的就是運。如何面對自己的自我,需要剋制之力;面對遭遇,需要自己的能力進行處理。
無法突破自己性格,沒有辦法應對變故,就會被命運席捲,無法存活。桑尼和弗雷多,都存在無法突破的性格局限,以及對變故缺乏高超的應對能力。一個人成長為什麼樣子,首先要保證的是能夠有成長的機會,即首先要活下來。
在什麼樣的環境活下來,人就會活成什麼樣子。這就是命運的可怕,哪怕你抵擋住了命運的毒箭,成功倖存,但也會被命運染上一層無法褪去的色彩。
邁克,的確是三兄弟之中的特別。他是個冷靜的人,冷靜來自克制;他是個有手段的人,教父遇刺之後,路卡也死了,眾人手足無措,是邁克想出了突破僵局的辦法,而且親手實施。
他有桑尼的強大,但不是身體和情緒的強大,而是敢於應對;他有弗雷多的敏感,能體察到細膩的情緒變化,但不過分纖弱無原則,而是立場分明。如之前說了,他雖然厭惡家族,但確對家族的事了如指掌。
如果你真的心懷厭惡,你還會對之了如指掌嗎?這是邁克!
假如說桑尼是過,而弗雷多是不及的話,那恰好邁克就是中,無過也無不及,剛剛好。
教父為什麼偏愛這個小兒子,邁克不在,他就不拍照,體現教父的心思。他知道這個兒子最有能力,最像他。這和教父偏愛強尼不同,他喜歡強尼是單純純粹,但對邁克,是知道這個兒子就是自己一樣。
他希望邁克日後成為議員柯里昂,希望他過光明的日子,因為這就是他自己的願望。他希望自己就是如此的,所以說的是議員柯里昂,而不是議員邁克。一個柯里昂,可以代表他們兩個。
在儒家父子是五倫之一,代表的是父子有親。什麼是有親,意味著父子一體,父親是兒子的組成部分,是兒子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因為父親是兒子的起點,是兒子命運的開始,是父親將兒子帶到了這個家庭。作為兒子,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每一個人兒子首先要承認的就是,父親,就是第一個自己!
邁克厭惡、否定、背叛,但最後還是對著重傷的教父說,我和你在一起!
永遠沒有背離。
這就是父子。而父子之間,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繼承。
作為兒子,會繼承父親的一切,血統、基因、姓氏、家產、名聲乃至仇恨等等。在外人眼中,父子等同,中國人有所謂父債子償的觀念。
一切屬於教父的,都要歸屬於教父。邁克是教父的兒子,是屬於教父的;教父開創的天下,也是教父的。由此得出,當教父老去,教父天下就會是邁克的。因為邁克是那個合乎心意的兒子。
現在的問題是,教父打下的天下,動搖了!
推薦閱讀:
※我們懷念的哪是煤老闆?而是好忽悠的外行投資人!
※演員在影視表演知識精華(下)
※豆瓣8.8的黑色喜劇,尺度大到不敢推薦
※《我不是葯神》王傳君:從陽光男孩到頹廢大叔,他背後的故事……
※影視股普跌華誼兄弟遭兩機構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