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療投資面臨變局

基礎醫療投資面臨變局

5 人贊了文章

面向基礎醫療的投資自從2015年以來漸成風潮,這主要是由三個方面推動的:政策、其他形態轉型和外部資本的湧入。雖然政策支持力度較大、資金持續注入,但受制於基礎醫療的市場特性和中國市場的獨有挑戰,基礎醫療市場的發展仍須尊重其內在規律,無法獲得爆髮式增長。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用戶消費能力和意願的提升,體制外基礎醫療機構的發展仍將獲得一定的發展空間,但這一過程較為漫長且財務回報並不明確,並不適合快進快出的熱錢進入。

首先,政策推動的分級診療更多是在體制內循環且效果不彰。從政策角度來看,分級診療和強基層是近年來醫改的重點,政策的本意是希望通過給予基層大量補貼和推動上級醫院的幫扶來推動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增強。但是,基層醫療機構長期疲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是基層醫療機構收入低且無法發展科研,無法吸引優秀的醫生,另一方面,大部分基礎醫療機構缺乏藥品和必要的醫療設備,無法為病人提供進一步的服務。即使上級醫療機構將名醫和其他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也無法在短期內提高醫生的素質和能力。

雖然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基葯目錄放開和大力放開第三方服務推動了部分公立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但從目前來看,這只是將原先因基葯制度實施後被迫去三級醫院開藥的病人引流回來,而不是因為病人就醫的第一選擇就是基層導致的。而且,從數據上來看,三級醫院的虹吸效應依然在持續增強,無論是從門診還是住院來看,三級醫院的佔比逐年上升,而基層的佔比逐年下降,三級醫院的門診和住院分別從2010年的13%和25%上升到2016年的21%和37%,而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和住院則分別從2010年的64%和31%下降到57%和20%。

再從亞洲的都會屬性來看,病人就醫更願意選擇大型醫療機構。因為東亞人群主要集中居住在都市而非郊區,即使在大規模發展郊區的過程中也是聚居而非分散式居住,因此,病人去大型醫療機構就醫較為便捷,也喜歡大型醫療機構的一站式服務,特別是檢查和藥品在大機構更為方便的獲取,無需多次往返。而且中國的大型醫療機構在為病人服務的流程已經優化,除了名醫資源較難獲取,其可及性較強,病人並不存在可及性弱而選取其他醫療機構的需求。另外,在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下,醫療服務價格不可能大幅度上漲。在這一背景下,加上中國醫療服務的收入主要集中在藥品和耗材上,各個層級之間的醫療收費差距也不足以改變用戶習慣。

其次,基礎醫療投資的快速增長也來自其他發展形態的轉型,尤其是互聯網醫療面臨困境之後,原先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線下,以此尋求新的發展機會並藉此獲得更多投資以維持自身的生存。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挑戰主要是大部分投資者和創業者並不尊重醫療發展的規律引發的,但他們進入線下同樣沒有理解市場的內在發展邏輯,仍然試圖以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複製到這一行業。基礎醫療的內在邏輯是區域性、營收天花板和單店成本無法降低,再加上中國大醫院的虹吸效應和用戶總體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不認可,從線上轉型進入線下醫療機構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既無法滿足原先的高估值,也不可能真正做大,只能在部分區域小規模的生存。

最後,外部資本的進入雖然在短期內推高了行業的投資規模,卻也造成了大量的無效供給,並不能真正推動行業的變革。由於政策近年來加大了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補貼力度,並取消了藥品加成,體制外的低端醫療機構與其競爭的優勢越來越弱,無論是從醫生的能力還是依靠藥品盈利的模式,體制外醫療機構未來的危機會越來越大。而在商保仍較弱小的前提下,中高端醫療機構仍然主要依靠自費用戶來獲得發展,限制了其自身市場規模的擴大。雖然市場非常看好消費升級可能帶來的市場擴容,但根據LH在2017年的調研顯示,中端人群雖然在消費領域有服務升級的需求,但在醫療領域仍然首選公立醫院特需而非中高端私立醫療機構。這表明體制外的醫療機構希望藉助消費升級來擴容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因此,雖然基礎醫療的發展受到了諸多因素的推動,但這些因素並不能真正推動基礎醫療的爆髮式增長,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成為發展的阻礙。因此,體制外基礎醫療的發展仍需等待政策所引發的整個體制的變革才能出現轉機,在體制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之前,基礎醫療無法獲得大規模的增長。當然,由於醫療需求的持續增長,體制外的基礎醫療仍將獲得增長,但更多的集中在消費屬性上,而非剛需性的醫療服務上。

總體而言,基礎醫療的發展仍需較長時間,市場遠未到核心變局出現的時刻,當前的熱潮依舊是重複幾年前的互聯網醫療投資泡沫而非市場已經出現真正的轉折所引發的。

本文節選自Latitude Health在2018年4月推出的報告《變局:基礎醫療的挑戰和趨勢》。該報告現在開始預售,預期期到5月16日,如欲購買此報告,請直接點擊購買。


推薦閱讀:

私人診所管理的正確打開方式?!人情管理還是制度管理
開一家診所的流程
開辦合法的私人診所需要的條件和程序如下
私人診所迎來春天?

TAG:私人診所 | 投資 | 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