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其實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騙局
6 人贊了文章
關於西周王朝的滅亡一直流傳著烽火戲諸侯的傳說:西周最後一任君王周幽王任用虢石父為上卿,加重對百姓的剝削,造成國民的怨恨,繼而引發了西周末期的國民暴動。同時艷福不淺的周幽王遇到了大美女褒姒,不久褒姒生下了男孩,取名為伯服。在褒姒的讒言之下,周幽王廢掉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這名美女走的是冷艷冰山路線,天生不愛笑,周幽王為了讓自己的愛妃開懷一笑,想盡了一切辦法逗其開心都失敗了。後來虢石父進言,設計了「烽火戲諸侯」的劇情。於是周幽王利用早先建造的烽火台呼喚諸侯來救,諸侯看到漫天火光馬上帶兵趕到了鎬京,得知大王在細山,又轉而殺到細山。誰知一個敵人都沒有,有的只是音樂與歌唱。周幽王對眾人說:「我就是逗逗你們,大家都回去吧。」上了當的諸侯們十分憤怒,褒姒卻笑的很開心。受到鼓勵的周幽王十分開心,覺得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于是之後多次點燃烽火,頻繁受到調戲的諸侯們不僅憤怒,而且對報警的烽火失去了信任感。終於犬戎來了!受到攻擊的周幽王趕緊點燃烽火尋求支援,卻沒有一個諸侯前來勤王,西周王朝在犬戎攻擊下就此滅亡。整個一出昏君+紅顏禍水的典型劇本,類似的劇目在日後不斷上演。
總覺得這個故事和「狼來了」的故事極其相似,也不知道究竟是誰抄襲了誰。其實仔細推敲不難發現這個故事有明顯的漏洞:首先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各地諸侯不可能同一天趕來勤王,必然是有先來後到的。我們試想一下褒姒天天看著一路諸侯接著昨天那一路前來勤王,就算一開始覺得好玩好笑,天天來這麼一出不覺得煩嗎?其次西周分封諸侯時為了駕馭控制地方諸侯還組建了一支由周天子直接控制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換句話說即使諸侯們不來救援,周天子自己依然掌握著實力遠在各諸侯之上的六軍,結果卻在與犬戎的戰爭中一觸即潰,幾乎沒進行任何有效抵抗。最後關於烽火台最早的史料記載出現在戰國時代,莫非周幽王是穿越者?怎麼會掌握這種幾百年後的高科技?唯一的解釋是烽火戲諸侯本身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杜撰出來的騙局,那麼究竟是誰出於什麼目的一首導演了這場騙局呢?
首先我們不難看出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矛頭直指周幽王和他所寵愛的褒姒,很明顯編造這個故事就是為了抹黑這兩人,那就讓我們看看這是什麼樣的兩個人呢?周幽王是西周最後一任君王,長期以來背負著昏君的罵名,以此類推他所寵愛的褒姒自然也不會是什麼好人。只是這樣把人臉譜化真的符合歷史的真相嗎?褒姒是褒國國君的公子進獻給周幽王的禮物,關於她的父母和早期經歷正史缺乏記載,但可以確定只是作為一件禮物的她不可能是貴族人家的千金小姐,在周幽王的後宮中她就是一個毫無背景的小人物,只因為得到君王的寵幸才飛上枝頭變鳳凰,如果僅止於此周幽王和褒姒之間幾乎就是中國版的王子和灰姑娘。我們不妨大膽假設: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王子身邊環繞著一大群諸侯貴族人家的千金小姐,他無權選擇自己所愛的人而只能接受祖祖輩輩沿襲的政治聯姻,偏偏這時出身平民的灰姑娘以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出現在王子的視線內,這使他充滿了新鮮感和征服的慾望。不過如果誰以為周幽王寵幸褒姒只是因為這種新鮮感和征服的慾望那就太天真了。
事實上王宮從來就是勾心鬥角最激烈的地方,政治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一點不比戰場廝殺的酷烈程度低。任何一位君王只要智力正常,不是白痴的話那就絕對是個人精。或許治國理政算不上一把好手,但要論玩弄陰謀詭計耍心眼那可個頂個的聰明。在這出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故事中褒姒或許動了真情,不過幽王想的可不止這麼簡單,事實上幽王寵幸褒姒乃至廢掉自己的原配夫人申後整件事背後隱藏著幽王深深的政治謀略:西周王朝分封諸侯,由於古代交通條件的限制各諸侯事實上成為自己封地的土皇帝,畢竟天高皇帝遠,周天子對各地的實際控制力度是有限的。這有點類似於一家大型公司存在著若干大股東,雖然董事長佔有最多的股份,但並不具備壓服其他股東的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與諸侯貴族進行政治聯姻也就成為鞏固周天子的王權的一種手段。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既然周天子有求於諸侯貴族,長期和諸侯貴族通婚,漸漸地諸侯貴族勢力日益發展壯大。在周幽王的時代王權和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已經到達臨界點,所以周幽王執意廢掉貴族出身的申後而改立平民出身的褒姒事實上就是想要打擊諸侯貴族外戚干政的現象,強化王權統治。可惜幽王雖有政治謀略,但他的政治能力實在太差,壓根玩不過老謀深算的諸侯貴族們,於是申後的父親申國國君勾結犬戎入侵。因為自己的乳酪被動而早就看幽王不爽的各路諸侯自然不會前來勤王,而申後和前太子宜臼則勾結地方諸侯和犬戎人以出賣周王室整體利益的方式換取自己上位。
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成功上位的宜臼成為了周平王,由於他是靠地方諸侯的擁戴上位的,只能進一步讓權給地方諸侯,這就是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可對成功上位的周平王和擴張了自己權力的各路諸侯而言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洗白自己,畢竟自己作為臣子勾結異族幹掉君父的行為是相當不光彩的。要是讓各諸侯國的平民和奴隸知道諸侯貴族們用這樣卑鄙的方法做掉了天子,那是否意味著他們可以同樣起來幹掉這些騎在自己頭上的貴族老爺們呢?所以周平王和諸侯貴族們迫切需要尋找替罪羊,在這樣的情況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逐漸應運而生。後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以及掌握著主流話語權的儒家學者又竭力維護一種上下有序的尊卑秩序,竭力鼓吹周禮,既然周朝的禮法制度不存在問題,那就只能由無道昏君和紅顏禍水來背這個鍋了,於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被歷朝歷代一再重複講述。當謊言重複N遍之後人們已不大能分辨它究竟是不是謊言了。事實上把王朝的滅亡歸結於昏君+紅顏禍水的固定模式是荒謬的,任何王朝的覆滅都必然是其政治經濟制度中的固有矛盾日積月累的結果,而不僅僅只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的問題。
推薦閱讀:
※Fuhrerreich更新報告03,18-波蘭王國
※故事的歷史背景
※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
※他是明朝歷史上的一位明君 為什麼又任性廢掉無罪的皇后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