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來自專欄基礎教育雜談4 人贊了文章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宋代教育學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這話是很有道理的。「須教有疑」,提問就是通過巧妙的激疑設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惑,引起積極的思考;而思考,是學習深入的源頭,啟迪知識的鑰匙,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樑。在動態生成型的課堂中,我們要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途徑、角度,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價值,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我們發現課堂提問存在諸多問題與誤區:
1.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於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問題的設計是為了教師好教,不是為教學服務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3.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
4、粗放提問實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問題,發現型、創造型問題等開放性問題比例太少。
如果把提問視為簡單的一問一答,所提的問題低思維度,過於簡單,所提的問題幾乎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
5.不會傾聽學生正在回答的問題。當學生的回答與教師預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時,教師應學會有效傾聽,千萬不要打斷學生的回答,叫另外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說出正確的答案,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會意識到自己的答案是如此的錯誤,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聽完。導致學生不願意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還有的老師忽視學生的提問,或者總選擇相同的學生回答問題,甚至把「提問」當作懲罰的手段。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二、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所謂「有效」,就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問要明確、清晰。教師要把問題交代清楚,必要時將一些問題口語化,讓學生聽清楚教師在問什麼。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優化課堂提問首先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熱點構成提問序列,力求提問過程新穎別緻,使學生喜聞樂答。
2.提問要適時。提問該作鋪墊時就鋪墊,該作歸納時歸納,要把握最佳時機提問,使之能化解難點、深化認識,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提出相應的問題。
3.提問不宜太多。一堂課如果有太多的問題,讓學生長時間地處在思考中,學生就會厭倦、懈怠、生成的質量就會明顯下降。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問題精要恰當,避免繁雜瑣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不僅本身要經得起推敲,同時還得強調組合的最優化,就是問題與問題之間有聯繫、有層次,力爭使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組成一個有機的嚴密的整體。讓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時,既理解和掌握知識,又得到嚴格的思維訓練。
4.提問涉及面要廣。有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往往面向優等學生,很少叫中等生,後進的學生更加收到冷落。這樣做教師比較省力,提問也一帆風順,但是這與因材施教相違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逐步「升級」,對後進生可適當「降級」,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滿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
5.要學會傾聽。喜歡打斷學生回答的教師,表面上似乎時時在關注學生,提問學生,但教師並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是因為沒有很好傾聽。教師往往並不願意追究:學生為什麼會這麼回答?是否應該從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回答出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教師應該學會有效傾聽,在這種傾聽的環境中,學生的回答應該成為教師進一步追問、引導的起點和階梯,開發並轉化學生的觀點,引發更複雜的回答。這樣既能激勵學生積极參与,可以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回應轉化為教學的資源,學生成為重要的課程資源,而不是簡單的接受者。
6.要學會有效評價。
有效提問總是和有效評價緊密相連的。有效提問離不開有效評價,少使用或不用「好極了」或者「你真棒」等等這種程序化的、毫無意義的評價,真正有效的評價應該是真實而真誠的,做老師的應該儘力澄清、綜合處理、擴展、修改、提升或評價學生的回答。
三、 培養學生自身提問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提問的能力,讓他們敢於、樂於、善於提出問題呢?
1.訓練提問的膽識。學生天生好奇,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興趣和許多問題,數學也不例外。可是我們學生為什麼提不出問題呢?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學生不敢提問。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和諧的問題環境,使學生有提問的膽識和勇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自信心的形成特點,打破學生自卑心理和疑問狀態,激發「我能行,我提的問題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識,從而樹立學生提問的自信心。
2.養成提問的習慣。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抓住數學思維問題的特殊性進行有效教學,促使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習慣的開始。在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對教材靈活應用,使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促使下,激發問題興趣,從而養成提問的習慣;增強質疑意識,促習慣提問。良好的提問習慣是在日積月累的不斷質疑中形成的。在數學教學時要抓住學生好奇好問的心理,鼓勵學生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增強學生質疑意識,從而形成提問習慣。
3.培養提問的技巧。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提問的方法與技巧的培養尤為必要,這樣才能「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瀰漫」。①觀察提問。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和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藉助觀察學生能從數學學習中發現問題。②聯想提問。學生善於想像與聯想,卻不會運用去發現、提出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聯想到與其有關的其他事物。③猜測提問。猜測提問,顧名思義就是憑藉自己的想像、估計、推測出來的問題。這種猜測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瞎猜,而是要根據數學的特點和規律來猜測。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和認知發展規律,針對性地設計具有知識過渡性的鋪墊,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結構上創造性地猜測出問題。④歸納提問。數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規律,讓學生在歸納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總之,在實踐中,教師要聯繫實際,優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推薦閱讀:
TAG:教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