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行業遇上知識付費,你是否也焦慮?

當教育行業遇上知識付費,你是否也焦慮?

來自專欄短書研習社 - 關注知識付費與內容電商4 人贊了文章

2016年開始,知識付費甚囂塵上,隨之引發了一場江湖混戰……從此,不少江湖人士得了一種叫「知識焦慮症」的病!

當知識付費與知識焦慮同時向教育行業從業者撲面而來的時候,你還好嗎?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源於兩點:

一是,最近一直在琢磨教育培訓行業的知識付費,總覺得想說點什麼?

二是,在知乎上的看到一個爆款提問「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太有感觸。於是,有了下面的內容:

與其講知識付費,不如講講知識焦慮!先來看看度娘上的知識焦慮的定義: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量呈幾何數增長,人類的思維能力遠沒達到對其接受自如的階段。求知慾使人類渴望把更多非我的東西轉變成自我的東西,這符合人類進步的需要,但現代社會非我的知識無限浩大。未知的知識就像黑暗對於孩子,對未知的恐懼感使現代人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擁擠」。就像個無形殺手,時時侵蝕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

定義中傳遞出幾個重要的信息:一是信息大爆炸,二是,個人思維能力,三是求知慾!

信息大爆炸是知識焦慮的起源!大概是在2016年開始更為明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通過PC端和WAP 端,信息的獲取難度幾乎為零,或者說,我們由之前的主動去找信息變成了現在的被動去看信息。就像刷朋友圈和APP一樣,並不是我們真的想去獲得某個內容,而是通過標題,覺得這篇內容符合個人,所以每天都在被動的接受一些不成體系的、碎片化的內容。

個人思維能力向我們傳達的實際上是個人知識結構建立與否,這也是知識焦慮的關鍵因素所在!知識結構給予我們的是一種信息甄別和篩選的能力!我們在看到一個標題,一篇內容的時候能否清晰的知道自己是真需要還是假需要,從而通過對內容的識別,為個人帶來某種啟發或技能,真正的幫助個人提升!

第三是求知慾!求知慾本身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力量!但在今天來講,它可能會是個人成長的阻礙,當然,如果你具備個人知識體系,那麼將受益於求知慾,因為你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這也是開篇談到的「越努力,越焦慮」的話題。

所以,在整個社會,掀起了一股叫著知識付費的風,教育行業也未能倖免!大抵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市場需求吧!

知識付費存在的第一片沃土應該是求知慾,有一股無名的向上的力量在推動著。於是產生了兩類需求:一是個人有大量實戰經驗,但不知如何將各個點串起來,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和思維體系;另一種是個人能力有明顯的短板,希望通過一場培訓或者一堂線上課,提升自己的某項技能!

第二個必備要素是:策劃和運營!為什麼叫策劃和運營?因為目前來講,知識付費的進入門檻非常低,可以說,只要是個人,你都可能搖身一變成「講師」!那麼,如何讓大眾為一個平民的講授內容買單,必須需要經過周密的包裝和策劃,從一個標題的撰寫,到課程大綱的包裝,再到傳播渠道的設計。當這三者無縫對接上,無名草根也將成為行業名人!

最後一項,我把它歸結為天時,也就是社會大環境!互聯網發展的大環境,免費紅利消失的大環境,以及全民焦慮的大環境!不論你是打開手機還是電腦,總能看到很多「非常符合自身發展訴求」的內容!

當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時候,知識付費的風就刮起來了當然,教育行業也未能倖免!各類線上線下培訓,1小時掌握XX技能、如何在30分鐘搞定客戶、零基礎學會用微信帶來XX萬銷售額等等內容,開始橫行!

而我們能做的,唯有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你就搞清楚了知識付費與知識焦慮:

1.你為什麼會焦慮?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會比較容易,a.能力不足;b.能力太足;c.競爭太大;d.未來不定;

弄明白了這幾個根源,我們再來分析下這四者之間的關係:能力不足與能力太足是客觀因素,競爭太大和未來不定是主觀因素!弄清楚了這裡面的關係,實際上就能對號入座了:如果是能力方面的問題,找到改變的方法,付諸行動;反之,對於主觀因素,能做的就是自我疏導和緩解!曾經有看到過一幅圖,非常有深意,大抵意思是:當你碰到某個難題,要麼努力找到方法去改變,要麼聽之任之,任何來自主觀上的影響都將隨著客觀問題的解決而不復存在。

2.焦慮時,你怎麼辦?

如果說第一個問題是方法論,那麼這個問題就是辯證法了!當焦慮時,你怎麼辦?這是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個人一般是這樣解決的:先找原因,要具體到來源於哪個細節,如:是能力太強沒有形成體系?還是能力太弱?如果是能力太弱,需要具體到,是來源於專業技能OR人脈OR崗位升遷OR企業管理等詳細因素。

第二步是尋找方法,能力太強,我們需要學習的可能是關於個人思維體系搭建的內容,如思維導圖法、漏斗原理、逆向思維等,通過這類內容的閱讀和學習,摸索出一套符合個人發展的思維模式,然後把所有具備的知識變換成這條思維主線上的一個個點,最後串成一個面!

如果是能力太弱,我們需要分析到具體模塊,然後找到一些技能型內容或者課程,學習、實踐、總結、改進、再實踐、總結,如此反覆。所以,技能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至,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反覆實踐驗證,最後運用自如!

再者是甄別信息,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要善於撥去那些「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的外衣,看看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加以甄別、分析。如果無法甄別信息,進入的將是無限的死循環:報名學習、學完沒用、繼續焦慮。

最後是建立體系,這個也是最關鍵的!如果將所有的知識分類的話,大抵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啟發式,就是我們去瀏覽一篇文章或者聆聽一場講座,整場下來,可能只有一句話能夠真正的幫到我們,這一句話,給我們靈感和思路,引領我們見到新的東西!這一類歸結為啟發式內容,啟發式內容的出現有個前提,就是自身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需要學習的是一些高屋建瓴的知識!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我們迅速的將自我知識隨意組合出新的知識。

第二類是混合式,也是最迷惑人和受歡迎的一種!什麼是混合式,就是整個內容看似既幫助用戶建立知識體系,又傳授工作方法和技巧的。能夠給到所學者一個大的思路框架,以及整個框架上的細枝末節!在日益繁忙和焦躁的今天,也成為了知識付費的主流!從宣傳文案上,所有人都可以對號入座,而實際上,學完以後,更加無厘頭!因為,適合講師的知識體系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加上學習者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基本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

最後一類叫技巧式,也是整個知識付費裡面最難的。就是讓所學者真正的掌握一門技能,從而提升個人能力,以緩解知識焦慮。既然是技能的提升,那麼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這與知識焦慮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所以往往這類產品無法互聯網上形成快速複製,往往需要持續幾個月或者一年的反覆教授、實踐、總結。這與知識焦慮者急於求成以及知識變現者急功近利的心態是相悖的。

3.給多少時間讓自己不再焦慮?

這也是癥結所在!我們能不能放掉快速達成的心態,真正踏實的去學會一門技能,這是能力能否提升的關鍵。本人是用了6年時間,深耕教育行業網路營銷和市場運營,通過對市場運營各個模塊的一線操作,從而掌握一門技能。再用一年的時間,快速學習思維導圖法,歸納、總結,藉助教育行業資源整合平台「有資派」進行實操改進,最後才慢慢養成了屬於自己的思維體系。

而現在忙碌的人們是希望通過1-2小時的時間掌握一套思維體系和一門技能,這恰恰也是知識付費能夠風靡的原因!結合互聯網文案的包裝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知識付費的坑。給多少時間讓自己不再焦慮?這不再是一個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所有信息和資訊都唾手可得,讓人們不再願意花時間去甄別信息的真偽,無論能不能用,反正先拿過來再說!這應該算是真正的「拿來主義」吧!

所有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建立,一定不是來源於一朝一夕的!

期盼通過一場線上課或者線下培訓來達成技能提升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

緩解「知識焦慮」,最好的方法是:

腳踏實地做實事,

做好實事提能力。

提升能力多思考,

思考過後成體系!

(本文作者劉偉華,教育培訓行業資源整合平台「有資派」創建者;個人微信:254005765)


推薦閱讀:

服裝界的「領頭羊」,營銷戰略如何整改?
wifi廣告機,互聯網時代最新
用戶體驗詞條-49.紙質原型(Paper Prototype)
用戶體驗詞條-32.問卷調查
用戶體驗詞條-11.什麼是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AG:知識焦慮症 | 知識付費 | 移動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