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城市 — 台北

那座城市 — 台北

5 人贊了文章台北擁有我喜歡一座城市的全部理由。有讓人不自覺想四處遊走的街巷,其間散落的無數咖啡館和油墨香的書店是午後棲息的好地方;有多元文化碰撞的火花,中國人的傳統,荷蘭人的建築,日本人的文化,原住民的語言和外省人的酸甜苦辣讓人應接不暇;熱情和善的民風,如巷口面檔阿嫲手中那碗料足味美的牛肉麵一樣總會讓人頓生幸福溫暖之感。

這是我第二次來台北。第一次的台北很矯情,矯情的曾我碼出這樣的文字 —— 「它來自侯孝賢的電影,陳綺貞的歌和王偉忠的綜藝節目,它也可能是《海角七號》里被憤然離去的台北,或是《一頁台北》里那個市井裡的大都會,或《第三十六個故事》里的夢想出發地。…… 這座城市有太多我所愛的元素,這座城市適合去流浪,它不僅有信義區的101,中正區的紀念堂和賣假玉白菜的故宮博物院,它還有市井小巷,林蔭小道和街角的咖啡館。它沒有在水泥森林的建設中失去那片小池塘,也沒有在林立的辦公樓宇間丟失中華文化的智囊。—— 《台北,活色生香》」 ,出了一套名叫《我們在台北》的明信片「騙」了一些小錢,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所以這次的台北,我更希望能遇到些故事,然後把這些故事碼成一篇寫真的台北。

因為住在台北車站附近的緣故,自然南陽街就成晃蕩的第一站。南陽街,又被戲稱為補習街,以匯聚台北大小各式補習班和K書館而聞名。每到傍晚,這裡便會開始變得熱鬧異常,穿著各種樣式和顏色校服的國中生們從捷運台北車站的各個出口冒出,匯聚在某家便當店的門口,撥上幾口米飯,咬一口雞排或是大口吸蚵仔麵線。然後,如灰姑娘12點的鐘聲響起一般,又都迅速的消失在了南陽街兩側櫛比的補習班中。我在並不太長的南陽街走了好幾個來回,補習班門口掛著的「光榮榜」向所有人展示著補習社的歷史戰績,台大,政大,建中和北一女一個都沒有落下,言下之意就是你若補習可能就是下一個他(她)。中華教育的「優良傳統」,學霸和學渣的別樣生活,在所有華人社會都沒有被糟盡。這是台北一道別樣的風景線,買上一盒臭豆腐,坐在臨街的高腳桌前,一個晚上的功夫,你就有可能瀏覽一遍台北所有學校的校服。鍋中油炸臭豆腐的香味,誘惑的不僅只有我的味蕾,更多的應是在樓宇之上背著英語單詞做著數學公式的學生的胃。

上一次是台北的朋友帶我逛的華西街夜市,因為時間很晚了,只是草草的瞥了一眼已經閉門的龍山寺,寺內已無香火紅燭的光影,只有門兩側的燈籠還亮著,與它一街之隔的夜市依舊燈火通明,人頭攢動。這次,我打算一窺龍山寺里香客們虔誠的背影和擲茭落地時的表情,廟祝解簽參透他人人生時的洋洋得意,還有舊時台北最為繁華的「艋舺」的依稀舊影,看看電影《艋舺》中的清水祖師廟和喝一碗廟口的牛肉湯,以及沿街攤主們出攤擺鋪,牽線點燈,開灶熱鍋的夜市人生。

午後,從台北車站出發,穿過雨後濕潤的台北街頭,相比於現代高樓林立的信義區,萬華就顯得「古樸」許多,順著「總統府」的大門穿過凱達格蘭大道,路過斜角的北一女,馬上就會進入一片舊居民社區,道路逐漸變窄,兩側的樓宇也漸漸的從五、六層高向下降級,變成大都是三層高的居民樓。雨時有時無的淅淅瀝瀝的下著,走在騎樓下,倒是省去了撐傘的麻煩。路上行人很少,偶爾會有一兩輛汽車或者機車駛過,台北的午後原來可以這樣的慢和安靜。又讓我冒出想要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念頭。就這樣一路閑逛到了清水祖師廟,廟裡沒有一位香客,廟門旁的女廟祝用手支著臉頰半睡半醒的看著電視,電視里正在重播八點檔偶像劇,對於我這位訪客的到來略微感到驚訝。其實,我這個矯情的人只是來做一回電影「朝聖」和吃傳說中美味的廟口牛肉大王,所以廟祝也就請忽略我的存在吧。廟口的鋪子里坐著幾位上了年紀的街坊,他們用閩南話聊著家常,而我坐在隔壁座開始等著心往已久的牛肉湯上桌。在台灣,有太多如同這樣的經歷一甲子的老店了,他們依舊在用最傳統的技法,最紮實的食材,為每一位顧客奉上最有態度的美食。將每一位光顧的客人都當成老饕來對待,不敢有一絲的怠慢,生怕一旦偷工減料立馬就會砸了招牌,而這樣的待客之道也確確實實把每位客人的嘴都養的很刁,刁嘴的客人當然也是不會放過這一絲一毫的馬虎。美食在客人的進化中進化,唯有朴納誠篤的態度不變。尤其是像廟口牛肉大王這樣的老店,做的更多是街坊鄰居的生意,所以更是不敢怠慢半分,這種唇齒相依的經營之道,在我眼裡猶如一種生活美學,熠熠發光。

囫圇完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湯,開始向華西街方向晃蕩。龍山寺依舊香火旺盛,善男信女們將這裡堵的水泄不通,不管是許願的還是還願的,香客們絡繹不絕的從寺門湧入,手拿長香和菩薩聊著天,祈求菩薩的庇護,然後再遞上些許香油錢以表虔誠。如果還無法紓解心中愁思的,就會卜上一卦,以求上上籤的吉言加持。雖然我是一個特別注重形式感的人,但四周繚繞的太過虔誠氣場還將我逼出了龍山寺,應該還是我的心不誠吧,因為那時心裡想的是如何快點喝上一大杯燒仙草。

因為還早的緣故,廣州街(華西街夜市一部分)上還不是很熱鬧,只有兩側的一些有門帘的食肆在營業,中間還夾著一些雜貨鋪和遊藝室。遊藝室前光頭大叔穿著花襯衫,衣襟敞開著露出胸前的紋身,「三字經」(髒話)和紅色的檳榔汁一同從嘴裡吐出,依稀有種《艋舺》里黑幫老大的樣子。還記得電影里蚊子(趙又廷)時常會去私娼寮里「光顧」她生意的那個小凝嗎?如今在華西街夜市還能見到此景,在廣州街一側華西街夜市牌坊附近,還能看到很多站街流鶯在這裡做生意,只是如今小凝們都成了身材豐腴的中年婦女,光顧的也不再是英俊的趙又廷,早已都是些年過半百的大伯們。她們還有一個很具諷刺意味的名字「伊拉客」,伊在閩南語中的意義是「他,她,他們」之意。在討價還價之後,主顧兩人相互摟著消失在了小巷裡頭。街的另一側(牌坊一側),依次擺著好幾條長桌,上面整齊的碼放著一個個紙箱,紙箱裡頭放著的則是一摞一摞的島國動作片,中年大叔在一個個箱子間徘徊,認真的挑選著自己心儀「明星」的片子。旁邊的牌子上用彩色記號筆寫著價額「100新台幣7張 航空版DVD」,後經台灣朋友解釋才知道「航空版」即為國外情色片的意思。

夜色漸漸暗下來了,街道開始熱鬧,人流也開始增多。原本就較為狹小的巷子,路中無一倖免的被攤主們佔領,支上架子開始做生意了。入夜後,這裡被往來的人群完全佔據,攤鋪前懸掛的暖黃色的燈光在微風中輕擺著,鹽酥雞鋪大媽額頭布滿了汗珠,手中不停忙活著,口裡還不同的吆喝來招攬生意;街邊的「小凝」們賣力的販賣著姿色,濃妝紅唇在夜晚顯得分外顯眼;賣鮮榨果汁的大叔嫻熟的剝開芒果皮將亮黃的果肉和冰塊丟進榨汁機,一杯芒果沙冰就這樣完成了;像這樣的夜市分布在台灣的各個角落,它們蜿蜒、曲折、喧鬧、繁雜構成了特有的台灣「夜市文化」,台灣的「夜市文化」如香港的「茶餐廳文化」一樣已經成為城市(地區)特有圖騰之一。如果說茶餐廳文化是亦中亦西的話,那夜市文化就屬於本土創新,傳統的中華古早味,老兵們的眷村美食加上不斷的改良和創新,成就了如今的台灣美食和台灣美食的特有味道。在台灣夜市,你還會發現很多「明星」店家,招牌上馬英九們的簽名、郝龍斌們的合影,美食節目的採訪視頻等等都會被老闆放在也很顯眼的位置,以此來招攬食客們的光顧,即所謂的名人效應。而政治人物也很喜歡靠此來增加更多的曝光率,相比在立法院搶話筒打架扇耳光或是政論節目里賣力作秀來的要文雅、可親和高性價比多了。

出發前特意從書架上抽了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塞進行李里,其中一篇名為《永康街一千字旅行指南》的文章,洋洋洒洒一千字把永康街的風姿底蘊描繪的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嚮往,這也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旅行指南」之一。昨天逛完夜市回來,躺在床上又重新讀了一遍,對隔天就要再次探訪的永康街又新添了幾分期待。

南北走向的永康街大致上被金華街分成了前後兩段,因為這樣的劃分,永康街自然就形成了風格迥然不同的兩段街景。靠近信義路的這段永康街,食肆林立,從街口每日都大排長龍的鼎泰豐開始一直向南延伸直到金華街口,各種美食就未曾斷過。這還沒有加上旁支而出的小巷中的各家食肆了。挨著街口不遠的就是以擔仔麵聞名的度小月,再往裡走就是永康街非常有名的芒果冰店「思慕昔」啦,雖然老店的風貌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裝修,但還是有很多客人排著隊翹盼那一碗招牌芒果冰。位於永康街8巷的喫飯食堂,我要著重向吃貨們推薦,來到店裡,點上幾味台灣風味的家常菜,再配上一碗米飯,準保能讓你吃出幸福的味道。建議正午或者晚飯點來,因為下午2點之後食堂就會閉門謝客,進入午休時段了,要直到晚飯時間才會再開門迎客,所以其他時間來只有吃到閉門羹。牛肉麵、客家菜、滷肉飯、米酒館、居酒屋在永康街你都能尋覓得到蹤跡。然後是藏秘在巷子中,如麗水街的一些茶館是歇腳的絕佳之選,走累了就躲進來喝口台灣烏龍茶或是創意冰茶都能讓人消食解膩,恢復元氣後出門再戰它幾家館子。

一般遊客到了金華街後,就開始折返了,因為街對面已然是一派居民社區的景象,和街這頭有著天壤之別,以為是到了永康街尾了。但,最最讓我留戀和喜歡的永康街恰恰是從這裡才悄然開始,這裡也是舒國治最常晃蕩也是最喜歡晃蕩的一個街區,人們稱「康青龍」。「康青龍」指的是由永康街、青田街和龍泉巷所組成的這一大塊街區,它也是目前台北最具藝文色彩的地區。

透過街口的一小片綠地,遠遠就能看見一家名叫波士頓的理髮廳,白底紅字的燈箱以及邊上不停轉動著的彩色燈柱都著刻著它的年紀。這樣的古早味當然也是我的死穴,眼睛一旦沾上就移不開了。走近看,透過落地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到舊式的白色理髮躺椅,一位中年阿伯正在用推子給一位大叔剃頭,他手法熟練、眼神專註,而此時大叔則是完全信任的撒手睡去了。繞過理髮廳的拐角,再往巷子里走,路兩邊新舊店鋪稀鬆的散落著。吉利超級乾洗商店,其實就是一家舊小的洗衣店,店主看上去已經年過花甲,整個身子深埋在掛滿整屋的衣服中。店裡沒有開燈,暗暗的,只有電視機發著微弱的光,投在老人的身上。因為受颱風過境的影響,天時停時續的下著雨,這時,一對父子從我身邊經過,爸爸左手撐著紅色的大傘,肩上背著兒子的黃色書包,右手拉著穿著鮮黃色雨衣的兒子,兩個人並行的走在小雨里,這是多麼暖心的畫面呀,這一幕立馬就打動了我,看著他們的背影按下快門,而這張膠片便成了我這次台北之行最欣喜的期待。我不知道如何講出一串大道理來解釋上面的這些畫面為什麼會如此的打動我,甚至現在在描寫他們時都彷彿如昨。他們太生活,太真實,真實的甚至都會讓人忽略,但美好的東西總是在這些平凡的畫面中冒出來,冷不防的敲打下你的神經。現在,我對這樣容易動容的心有一個很合乎情理的解釋就是 —— 老了。(此處應該出現一個挖鼻屎的表情)

其實,在永康街有一個地方是我最想要跟大家介紹,但也是我最糾結是否要分享出來的,因為這裡太過有意思了,太想將這裡私藏。它是我在永康街晃蕩時無意發現的,當看到它的時候,我就如同小孩子收到了禮物一般在心中歡呼雀躍了一番,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收穫。他是一個不大的文物市集,共分兩個過道,圍成一個U字形,四排店鋪分列過道兩側。五六十年代雜貨鋪裝修的店鋪櫥窗里擺滿綠色、茶色或是透明的玻璃瓶,瓶上貼著的舊式的商標畫好看的不像話,門口一個大大的木製招牌上面用紅漆寫著大大的「冰果室」三個字,那時真有衝動將這個大傢伙搬回北京,掛在家裡的牆上。再往裡走是一家專賣舊物的商鋪,鋪前是一些小的門牌或是勳章,胸針,還有一些不知道是誰的泛了黃的黑白就照片(心中默想,誰會賣這些已古的陌生人回家呢?)。店鋪里更是琳琅滿目的精彩,玻璃櫥窗裡頭擺著各個年代的各種物件,一尊金色的佛像傍是星氏和一輝與他作伴,陶瓷青花罐邊落的是寫著日語的水果糖鐵罐,而一個青色鐵缽中藏著的是一個白色棒球,玻璃上帖子一些舊海報。如此混搭,不知道是老闆有意還是亂的實在無心收拾了。

緊挨著這家鋪子的另一個商鋪就整齊了很多,右側的玻璃櫥窗里整齊的碼放著張張黑色老唱片,比如鄧麗君、鳳飛飛等台灣傳奇式的歌手。旁邊放著一幅裱著相框的蔣經國當年一身戎裝視察民情時的舊照片。正對著的一面牆都被做成了書架,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這些書都老舊的不行了,顯然老闆也沒有怎麼好好保養,我生怕抽出一本書時都能連著邊上書的封皮一起帶出。頂上則掛滿了各時期的燈罩,整個店鋪也靠著其中幾個還能用的燈罩中燈泡發出的亮光照明。奇特的店鋪還有很多,舊門框,舊座椅,舊電視,甚至還有舊撲滿。最後我淘了一個紅色鋁製的房屋稅籍牌,現在被我做成了一個冰箱貼吸在家裡的冰箱上,心滿意足的走出了大門,這時我才注意到這個地方有一個帶著濃重日據色彩的名字:昭和町文物市集。

康青龍的探險一直持續到了傍晚,走進這條巷子,又竄到那條街,總之在這裡尋「寶」,是會讓你樂此不疲的。

在台北有一條街讓我心心念了很久,那就是溫州街。在一座你相對陌生的城市,有一條以你家鄉名字命名的街道,總是會讓人在心中產生一些些激動,想立馬就一睹芳澤。第一次知道台北有一條溫州街是一次偶然看鳳凰衛視的一個節目,閭丘薇露介紹說:「台北有一條溫州街,是台北文藝青年最趨之若鶩的地方,這裡有很多的咖啡館和獨立書店……」。溫州街其實是一個普通的居民生活街區,因為靠近台大的緣故,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獨立書店、咖啡館和一些設計師店,和永康街很像的是溫州街也有南北兩段截然不同的景象,南邊靠近台大,所以個性乖張的獨立書店和格調各異的咖啡館佔據一方天地。另一端則要靜謐許多,建築大都是在日據時期建立並且保存較好,所以剛到這裡時會讓有人有一種彷彿身處在日本的某處居民區的錯覺。颱風雖然已經過境,整個街區透著淡淡的清香,因為每家日式庭院里都種著叫的出或叫不出名的植物,又剛好下過雨,這清香就變得更加透徹和沁人心脾了。

其實,從溫州街我更多看到的是多元的台灣文化,而這也正是我喜歡台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台灣文化是移民和遺民相互衝擊相互糾葛又相互包容相互衍生的文化產物,從荷蘭人到閩粵移民,到鄭成功收復台灣,到鄭克爽降清,到清軍上島,到淪為日本殖民地再到最後的國民政府潰逃台灣,每一次移民的到來都讓台灣歷史發生轉折,而昨天的移民今天又變成了遺民,每一次從移到遺的過程也都讓台灣社會和台灣文化發生著較為巨大的改變。

就拿最後一批大規模的移民說吧,1949年蔣中正帶著來自全中國各地的民國軍人穿越台灣海峽,踏上了這片剛被日本人佔領了60年的島嶼,這些移民帶來了什麼呢?眷村文化,當時軍隊到達台灣後在各地建立起來的軍人宿舍區,被成為眷村,眷村文化也是部分軍人文化的衍生,直到現在台灣還有全民服兵役的規定;外省人文化,族群的議題爭爭吵吵到現在依舊是政治人物們選舉時的殺招,而對於老百姓來講,外省人帶來的更多的可能是對台灣美食多元化的最好補充;三民主義,不說三民主義對於台灣目前的政治架構的影響,僅從台北或者台灣各地的這些道路名中你就能窺出一二,台北從北到南先是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的主旨,而後就是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當然也給孫中山留了位置,以台灣監察院為中心南北分出了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再然後將中國地圖大大的展開,撿起地名灑落在台北的各條街巷之上,所以也就有了如今的這些名字,南京路、迪化街(新疆)、寧安街(黑龍江)、廣州街、舟山路(浙江),又如溫州街,從疆域的北邊到南邊,從西邊到東邊,統統的包羅了進來。以「山河圖」攤開的台北街道也體現了以島為基地,反攻大陸,光復山河的信念吧;還有60至70年代台灣經濟的大繁榮,當然也有二二八事件和早期肅殺的白色恐怖統治。

而最後一批遺民又留下了什麼呢?我覺得日本人留下的很多文化產物無法具象的表達,60年的日式教育讓日本文化在台灣滲透,對於如今台灣文化的形成和台灣人普世價值觀的建立是有著底層的深刻影響的,甚至可以說是被滴注在了生命里。很難僅從外在去分辨,如果非要舉出個例子的話,我能想到的只有李登輝這個日本兒子和台灣護照的日本免簽。

我多希望我能有更好的文字表達力,將我看到的一切台北都巨細靡遺的記錄下來,並繪聲繪色的講述給所有人聽。就好比我第一次寫台北時用的那個標題《台北,活色生香》,我真的好想將這活色生香寫的更活靈活現一些,更真實一些,更有畫面感一些,比如台北人也有其作為台北人的優越感,所以台北也就成了「天龍城」,台北人也就有了「天龍人」的稱號,但這些好像都只是在我的腦子裡,卻蹦不到紙上,只能身臨其境的去體會了。很多時候我想用那麼一兩個詞來形容下台北,今天我大概抓住了那麼兩個,外表樸實和風味醇厚。

- END -

關於一些「我」

微信公眾號:三生有幸 (SANSHENGYX)

知乎專欄:zhuanlan.zhihu.com/saml

微博 / INSTAGRAM:@ASAMLIFE

轉載需聯繫授權
推薦閱讀:

台灣省第一大城市,真的不是台北
台北故宮藏玉質玻璃質鼻煙壺
從北京到台北:陸歸派的不適症
【台北游】中正紀念堂 · 國父紀念館 · 士林官邸
2011.6.18白雁老師中正堂團練查功重點 ─台北陳家榕

TAG:台北 | 旅行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