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可以讓自己避免「鑽牛角尖」?
5 人贊了文章
在前面,梅灑曾經說到過鑽牛角尖的問題。不知你是否覺得,其實人人都在鑽牛角尖,只是一般人不會用這種說法。梅灑沒有要冒犯各位讀者的意思,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說法,可以停止往下看。
在歷史上,最偉大、最受人崇仰的人物,和那些最邪惡的人物,都是鑽牛角尖的高手,否則不會被冠以「最」字。差別在於,鑽的方向不同:一個是往天上——追求的是好像過於理想化,甚至好像有點虛無縹緲的境界;另一個是往地下,追求的掌控全人類,統治整個地球的境界。是不是這樣?
在此前的文章中,梅灑曾經提到,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張三與李四在爭論的時候,都覺得對方是在鑽牛角尖的情形。有一種情形,大家是否覺察到?在我們的大腦里也經常會上演這樣的一齣戲;有時候,一個聲音說(比喻為李四說):「如果.............."。然後,馬上腦袋裡可能就有另一個聲音說(比喻為張三說):「不要鑽牛角尖了,..............。」如果李四繼續要說下去,爭論下去,張三就會很緊張了,爭論可能會升級。到最後,張三獲勝的概率比較大,就算張三暫時性地失敗,在生活中張三也很容易就會找到幫手:往往是李四最親近的人。他們會和張三一起來說服李四,最終反敗為勝讓李四知難而退。是不是這樣?
今天路過一個廣告牌,上面寫著:「137年前,沒有人相信黑暗可以被光明照亮。」如果沒有法拉第、愛迪生等這些科學家和發明家的鑽牛角尖,今天的時代會是這個樣子嗎?
回頭看看,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說過多少次「不要鑽牛角尖」了?再看看我們在怎麼教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鑽牛角尖」了?你有什麼感受啊?——庸才是怎麼練成的?!
當一個個老氣橫秋、世故圓滑、剛愎自用的成年人,用「不要鑽牛角尖」這個尚方寶劍,硬生生地讓一個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慾望的天真的小孩,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被複製成他們的翻版,這樣的現實不是有點殘酷和無聊嗎?
生命是活的,是充滿不確定性和種種可能性的。梅灑很喜歡這句話:「人生就是一場充滿未知和冒險的,不斷在尋找幸福的旅程!」
梅灑覺得「鑽牛角尖」反映了一種思維的衝勁與能力,需要耐力、勇氣和智慧兼備,才能鑽透「生命」設下的重重迷障。鑽透了,也許就有可能達到「沒啥」的境界了——都鑽掉了嘛!
現實中的人們——那些自認為不在鑽牛角尖的人,他們面對人生的問題和困境時,是怎麼樣讓自己脫困的呢?
要麼是把責任歸咎於過去的人事物,要麼是寄希望於未來,這樣的模式被默認為是標準模式——就好象電腦啟動時的默認設置。那些抓住問題不放,堅持不懈地努力在尋找真正答案的人(所謂的真理吧),往往就會被認為是在鑽牛角尖了。比如,禪宗的「參話頭」,在很多老百姓看來就是閑的沒事的鑽牛角尖,是不是?
也許是因為在現實中,絕大多數的鑽牛角尖的企圖或行動,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慢慢地鑽牛角尖就變成是否定性的了,是失敗和愚昧的象徵。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抑制不了地要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沒有人願意把這個標籤貼在自己頭上。可是,當把鑽牛角尖這個標籤貼到別人身上時,至少在貼的那一刻,自我感覺是很好的。同時,為了不被身邊的人說成是鑽牛角尖,一個保險的做法是:別人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大家都一樣就不會被說成是鑽牛角尖了。所以,寧願在飯桌上、牌桌上、電視上消磨時間和金錢,也不願去思考「怎麼樣可以讓自己從不斷經歷的同樣的不良情緒中脫困?」。進而還會嘲笑那些還在鑽牛角尖的人,尤其是身邊那些熟悉的、還沒有鑽出什麼名堂的人。
有的人可能一開始也充滿勇氣和活力,在努力地探索(鑽牛角尖的一個被認同、好聽的說法),可是時間一長,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什麼進展,甚至感覺有點遙遙無期,就是有點感覺鑽不出去,被困住了。這個時候自己往往又不願意去承認這種暫時性的失敗,於是就放棄了,或者以找到某位高人了,找到某種信仰了,以此作為這趟探索歷程的終結——跟著被認為是鑽透了的人後面,自己也就不必去鑽了。更有甚者,會自我認證,認定自己鑽透了,不用再鑽了,然後反過來會去勸別人不要鑽牛角尖,只要跟他一樣就可以了,就沒事了。如果對方不聽勸,繼續要鑽,他可能就會有一種緊張,有一種恐懼,感覺不是那個人在鑽自己的牛角尖,而是在鑽他的牛角尖了。所以,為了阻止這種行為,不惜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舉動。在歐洲中世紀的黑暗中鑽牛角尖的人,隨時都可能被送上絞刑架,以便終結他們這種愚昧的甚至帶有傳染性的行為。好在即便在那樣的一個黑暗的時代,總是有那樣的一群勇敢的先行者,能成功地鑽出一點名堂,才最終有了今天的所謂文明時代——允許所有人自由地鑽牛角尖的時代。
事實上,大家都在鑽牛角尖,只是這個說法不太好聽,甚至很刺耳,所以大多數的人是只看到別人在鑽,只會說別人鑽,梅灑是位數不多的自認為是在鑽牛角尖,而且還費這麼大力氣說這麼大一堆關於鑽牛角尖的「論文」——鑽勁不小吧!
群眾永遠只能跟在權威人士後面鑽自己圈子裡的小牛角尖,比如家裡的布置一定要怎麼樣,小孩一定要怎麼教育,一定要住多大的房子,一定要.........等等。
還有一些人在鑽了一段時間牛角尖之後,到了某個點,發現好多人在那裡停住了,那些人的數量是那麼多,各種類型的都有。那些人以各種方式告訴他,就像林語堂寫的書——《人生不過如此》——沒有什麼好鑽的啦,或者說我們都已經出來了,再往前走就是鑽牛角尖了。
沒錯,大多數人真的只是停在了牛角里的某個位置,其實連尖在哪裡都不知道,就停住了,因為那裡的人實在太多,很熱鬧,所以好像也顯得比較寬敞,比較有安全感。
有些自以為已經鑽透了的人,為什麼有時會以近乎瘋狂的方式去阻止別人鑽牛角尖呢?也許是他隱約感到,如果不阻止的話,萬一別人真的鑽透了,眾人就會發現他原來也只是縮在一個角落裡,是呆在真正的牛角尖里。這是他無法面對和接受的,所以會拚命攻擊那些在鑽他所呆的那個牛角尖的人。
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這麼多廢話,讓你浪費了這麼多時間。不是要「沒啥」嗎?怎麼說這麼多?天啦!什麼時候才能鑽出去啊?
推薦閱讀:
※人生的抉擇
※小窗幽記:人生的抉擇
※想實現目標?先「摧毀」自己幾次再說
※遊戲人生
TAG:人生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