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風雲錄

手機行業風雲錄

來自專欄江畔獨步12 人贊了文章

  • 前言

我比較喜歡產品的設計,之前構思過幾款APP,但沒有考慮過硬體產品。最近參加了華為終端的面試,之後這段時間思考了一下手機公司的競爭以及手機上未來幾年可能的創新。在本文中我想綜合之前看過的一些文章和與朋友的一些討論,談一下對手機行業發展以及手機未來形態的一些思考。

手機行業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硬體升級速度,二是行業中公司的更迭速度。從硬體而看,過去五年中包括處理器、內存、容量,每年都會有顯著的提高,很快6G+64G/128G將會成為旗艦機的標配。而雙攝像頭、指紋識別模塊等各種黑科技在被不斷地加入到手機中。從公司更迭來看,且不談諾基亞、黑莓的沒落,單看從前幾年的「中華酷聯」到今年的「華米歐維」,其中伴隨著多少公司的興衰。手機行業很像戰場上的短兵相接,一招一式都很重要,一款產品的銷售就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公司的發展,一個例子是三星Galaxy S7/S7 Edge的火爆以及三星Galaxy Note7的尷尬,另一個例子是一加1和一加3的熱賣以及一加2的平淡。

當前國內手機行業的主要玩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陣營有華為、小米、vivo、OPPO;第二陣營有魅族、金立、樂視、酷派、聯想、中興、360等;第三陣營有一加、鎚子等。

  • 第一陣營

我們先看小米,小米重要的價值在於它第一次將互聯網思維引入到硬體製造產業之中。說大一點,小米公司對中國製造產業的升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小米之前,國內的硬體製造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是格格不入的;從小米開始,國內的手機公司開始注重互聯網營銷,也由此影響到了後續的智能硬體公司。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也就是說互聯網能夠將企業和用戶直接連接起來,同時能夠將用戶與用戶連接起來,小米所創造的互聯網打法(注重品質、口碑營銷、製造營銷熱點、重視用戶反饋、粉絲經濟)即基於此,周鴻禕在《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一書中對此有精彩的論述。那麼為什麼小米在13、14年達到巔峰之後逐漸衰落,乃至今年上半年銷量已經落後於華為、OPPO、vivo?我們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發?首先,這表明了小米「鐵人三項」模式(軟體+硬體+互聯網)的失敗,這表明了在各個Android系統體驗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手機行業比拼的還是硬體,比如屏幕、電池、相機、信號等等。其次,個人認為小米高端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品牌區分度不夠。在低端紅米產品線和中端小米產品線之外,應重新推出高端品牌,以求與小米品牌給大家「性價比高」的印象區分開來。第三,個人以為小米在戰略上某些地方可能有問題,比如想做智能硬體屆的Costco感覺看不懂,比如一直想利用大數據創造利潤卻一直沒有落到實處,所以小米給我的感覺是在戰略定位上可能不太清晰。第四,小米創造的互聯網營銷模式中好的一方面被後來者學習到了,但其中的一些不好的地方被拋棄了,比如利用飢餓營銷來降低成本。第五,小米可能有些過度營銷,過度營銷的同時如果產品質量沒有跟上反而會導致產品缺點的放大化。

那麼小米的未來發展會怎樣呢?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小米的發展。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小米的人才儲備,特別是前幾年,小米公司吸引到了最優秀的IT人才,這是公司發展的基礎。第二,小米有著很好的手機研發以及供應鏈管理能力。第三,小米在改進原有的互聯網打法,比如不太依賴於搶購的策略,比如注重線下營銷(小米之家實體店),比如加入黑科技、推出旗艦中端機、注重精品戰略,我覺得現在看來小米5s/5s Plus是一款比較出色的手機。第四,小米的智能電視業務勢頭很好,將會成為手機之後第二重要的業務。第五,小米投資了大量智能硬體公司,這可能會成為其護城河。所以之前有報道說,小米估值縮水十倍,只有40億美金左右,我感覺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小米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哪些?第一,現在可以查到的小米最後一輪融資是在2014年以估值450億美金融資11億美金。之後小米進行了大量對內容和智能硬體公司的投資,雖然雷總在公開採訪時說小米賬面上有大量現金而無須融資,但這至少限制了小米在很多關鍵領域的資金投入。第二,小米布局雖廣,亮點不足。從手機、智能電視、路由器,到米聊、遊戲、金融等互聯網服務,雖然形成了雷總所說的鐵人三項式的系統布局。但現在來看,手機無疑是核心,智能電視業務將會成為下一個關鍵點,而其它業務要麼受制於這兩項業務的發展,要麼自身發展空間有限。僅憑這兩項業務,如何支撐起450億美金的估值?小米當時融資時,是將自己定位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而現在看來,小米本質上還是一家低利潤硬體製造公司,我雖然看好小米的發展,但是我想小米的下一次融資很難達到上次融資時的估值。而小米鐵人三項式的布局會不會反而導致公司專註不足,力量分散?這又是一個問題。而且,小米的戰略中既想做手機和智能電視公司,又想做互聯網增值業務公司,還想做智能硬體屆的Costco,看起來很宏大,但反而覺得好像沒有重點。第三,小米手機業務中缺乏高端機,沒有形成高利潤的高端品牌。第四,小米專利儲備不足,這大大限制了小米在海外的布局。

所以,我對小米的判斷是:在手機領域將依然是強有力的競爭者,發展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高端品牌的塑造情況;小米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對整個社會的改造程度;智能電視將會成為手機之外第二重要的業務;互聯網增值服務的發展還是取決於手機銷售情況。

在最近兩三年華為硬生生地將手機業務做到國內第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華為原有的電信業務將要做到世界第一而面臨天花板的時候,恰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興起,這是華為的大幸。華為的幸運就在於手機業務與其原有的電信設備製造業務的強相關性,這大大方便了其轉型。華為的技術和專利積累(比如在晶元和手機信號相關技術方面的積累)為其手機業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與電信設備業務一脈相承的注重品質的價值觀成為其手機業務的保障。但即便華為在手機業務上有良好的技術積累,也有著前些年的手機業務經驗,但最近三年的發展依然令人驚訝,因為從2B業務到2C業務的轉型還是有很大難度,這體現了華為高超的戰略眼光,對手機行業深刻的認識,良好的學習能力(比如學自小米的營銷手法),以及強大的執行力。個人感覺華為手機業務和小米有一個很大的不同,華為手機業務是以硬體銷售為本,很多其它服務是為了促進硬體銷售;而小米更注重手機銷售之後能夠帶來的價值,也就是說,小米更注重將手機業務作為流量入口。現在看來,隨著華為終端在國外廣闊市場的持續開拓,以及國內加大線下營銷力度,在兩三年內華為手機業務應該都會保持較快發展,但是之後可能會面臨瓶頸。不過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終端社會,首先現在社會中的很多硬體產品都會智能化,其次會出現很多以前沒有的終端產品。所以VR/AR、智能硬體、智能家居業務,甚至於機器人產業,可能會是華為終端在手機之外的發展方向。再說一句題外話,方興東先生之前文章中說,除了智能手機以外,華為還應該在雲計算領域及時突破,但是我感覺這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雲計算業務和華為原有業務距離有些遠,而雲計算現有競爭又已非常激烈,華為在雲計算領域發展如何,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vivo/OPPO的成果讓全體學小米的手機公司重新意識到,針對三四線市場的,大規模廣告投入來塑造品牌加上線下銷售的傳統營銷方式依然重要。所以也就有了今年華為的渠道下沉和小米之家的加速建設,也有了華為和小米啟動代言人以及華為冠名浙江衛視《聲音的戰爭》,這體現了華為和小米對於三四線城市品牌營銷和線下渠道的重視,這也是直接針對於vivo/OPPO的打法。前華為榮耀總裁、現在酷派CEO劉江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相信明年現在排在前面的幾家公司一定會有一家出問題,那就等著別人犯錯誤你去搶」。我個人的判斷是vivo或者OPPO可能會有一家在未來兩年會出現銷量下降,這一是因為只是依靠用戶定位和產品營銷,而沒有好的研發能力,很難款款手機都是爆款;二是因為面對華為和小米對於三四線城市的進攻,很難有好的反制措施。

  • 第二陣營

第二陣營中,樂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企業,是一個有爭議的企業,也是一個我看不懂的企業。賈躍亭的格局我非常佩服,樂視的戰略布局(視頻、體育、手機、電視、汽車)讓我有種看到阿里巴巴的錯覺,樂視對易道、TCL、酷派的投資也令人咋舌,而樂視挖到的無數牛人更體現了賈躍亭的慷慨、捨得、合作以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的思想。我只能說,樂視要麼一下子資金鏈斷裂倒掉,要麼就會成為一家非常了不起的企業,而最近的樂視體育融資70億人民幣和樂視汽車融資10.8億美金讓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個人看來,手機業務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產生價值:從硬體銷售(手機及附屬產品)中獲取利潤;為互聯網增值業務提供流量入口;作為智能硬體或者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中心;為內容提供入口。其中,前兩方面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會涉及,除此之外,小米是從第三方面入手,想構建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產品的平台,樂視是從第四方面入手,這也就是其所構建的內容+終端體系(如果從智能電視的角度考慮,則小米和樂視對第四方面都有所涉及)。樂視手機業務的特點是:線上與線下營銷相結合;質量還不錯,性價比高;以硬體免費為噱頭,大致走的是硬體不盈利/微利、內容收費(會員費)的路子。我還是比較看好樂視手機業務的發展除此之外,智能電視應該會成為硬體銷售的下一個熱點,我很看好小米電視和樂視電視的發展,未來智能電視領域的盈利模式將會是硬體微利,靠內容盈利(會員模式/廣告)。電視將會作為內容的重要入口,將會成為用戶和視頻網站之間的一個介面,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甚至會影響到電視台的未來形態和視頻網站的格局對於酷派來說,樂視已經是其第一大股東,酷派這幾年衰落比較快,遠沒有前幾年「中華酷聯」時的風光,但現在我看到了酷派的一些希望。樂視挖來劉江峰做酷派CEO帶來了酷派轉型亟需的戰略眼光,我一直以為從一個人的訪談和他寫的文章很能夠看出其思想,也就能夠大致推測出其領導下企業的發展趨勢,前些天讀了有關劉江峰的兩篇文章,感覺他對手機行業認識的非常清晰,能夠知己知彼,了解行業各公司的優缺點,也能夠相應制定符合酷派自身的戰略方向,再加上他領導榮耀品牌時的經驗,相信他能夠給酷派帶來很多東西。除此之外,樂視的入股給酷派帶來了內容資源,而酷派原本就有不俗的技術積累,我對酷派還是有一些期待的。

360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周鴻禕對於互聯網思維,對於產品體驗的把握非常到位,這也使得360能夠長盛不衰,能夠不斷進入新的領域,比如在安全、瀏覽器、搜索之後,又進入了手機和智能硬體領域,而且都做的不錯。但現在問題時,手機行業基本大局已定,消費者對於現有手機品牌已經形成了固化的認識,即使360的用戶體驗做到再棒,也難以扭轉大勢了。360進入手機行業太晚,又在和酷派撕逼以及品牌轉換(奇酷到360)中消耗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早已錯過了群雄並起的時間點,其實360手機能夠取得現有的成績,已經非常棒了。所以,對於360手機,我的判斷是它能夠做得很不錯,並且和智能硬體一起,會成為360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想要做到國內手機行業前三或者前五,已經沒有希望了。

剩下的第二陣營的企業我關注較少,只是談一下大致感覺。金立手機印象中是主打商務、安全之類,給我的感覺是定位明確,研發實力較強,高中低端都有布局,走的是傳統品牌營銷+線下銷售的路子。現在可以說金立已經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後續發展勢頭良好,而且相對於其他企業,利潤率應該相對較高,這樣會有更多的投資在研發與營銷上,構建起正循環。魅族一直是手機市場的重要力量。從一個原有的擁有眾多粉絲的追求獨特格調的手機企業,在這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也開始緊跟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戰略,大量融資,蛻變為一個大眾手機品牌。從2016年上半年銷量來看,魅族做得很不錯,在第二陣營中銷量是最好的,我判斷之後魅族的發展依然還可以,勢頭會中規中矩。中興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好像不錯,但在國內市場業已不復往日榮光,不過中興有很好的技術積累,而且也有過互聯網手機的成功案例,我想中興手機業務還是有希望向前發展的,所欠缺的可能是戰略上的規劃。聯想手機業務在運營商時代之後,可謂一蹶不振,在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演進之時,聯想依然固守在個人電腦領域。聯想的了不起在於能夠將技術含量不太高的個人電腦業務做到全球第一,這其中肯定涉及到繁雜的供應鏈管理、成本削減、售後服務等等。但是聯想的缺點也在於此,它沒有技術為本的基因。印象中在個人電腦以外,聯想沒有推出過其它有很大影響力的手機產品(摩托羅拉手機產品除外)或互聯網產品,所以我不看好聯想手機業務的發展,也不看好聯想的轉型

  • 第三陣營

手機行業第三陣營中比較典型的是鎚子和一加。鎚子手機的先天優勢是羅永浩巨大的營銷影響力,而老羅做事情的完美主義追求也是產品的質量保證。但是老羅的完美主義並沒有和現實很好的結合起來,鎚子經歷的產能不足,供應商倒閉等問題恐怕也與此相關,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經營一個大的企業必走的一些彎路,甚至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老羅向現實、向市場妥協的一個過程,但是很可惜,這個過程錯過了國內手機增量市場的重要窗口期,也浪費了對於初創企業而言非常寶貴的試錯機會。我個人以為,除此以外,鎚子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時是戰略問題,我覺得鎚子就應該定於為高端手機(個人觀點),鎚子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格調和工匠精神是能夠打動一批對金錢不敏感的、偏情懷的、有獨立思考精神的高端群體,而定位於高端的鎚子T1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產能的影響。後來鎚子T2轉型為中端手機,但是鎚子沒有捕捉到中端用戶的痛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當時買手機的時候在鎚子T2和一加1之間猶豫不決,後來就是因為鎚子T2太滑而容易摔壞,所以決定買一加1。也就是說,中端用戶由於對金錢更敏感,這就導致會有更多的現實方面的考量,而工匠精神以及情懷就不得不讓位於這些現實的考量。而堅果手機的推出我更加看不懂,雖然手機外觀設計非常具有美感,但是對於低端用戶而言性價比更加重要,那麼情懷就不得不讓位於手機性能,我想這是導致堅果手機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而堅果手機的推出也分散了鎚子作為一個初創企業的研發力量。所以我覺得戰略布局以及對於用戶群體痛點的不敏感是鎚子沒能有特別好發展的重要原因。從最近的媒體報道來看,鎚子系列手機的銷量不甚理想,虧損也較多,那麼對於鎚子手機的未來,我的感覺是不甚樂觀,但是有希望,當然對於老羅本人,我很尊重

一加手機是手機行業的一批黑馬,它所推崇的「不將就」精神,和鎚子標榜的工匠精神交相輝映。但是在具體產品來說,一加和鎚子形成鮮明對比,它有著更多的現實主義考量。鎚子手機有其獨特的優點,也有明顯的短板,與之相比,一加是一款非常均衡的手機,沒有明顯的短板,可能沒有哪一方面特別突出,但是各方面都不錯,讓用戶使用起來非常舒適。這反映了一加抓住了用戶的需求:對於很多用戶,不一定手機要哪方面特別突出,夠用就行,好用就行,用著舒服就行。當然這個需求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做到,它要求在手機的每一方面(比如續航、攝像、流暢性)都做的不錯,這背後需要對用戶痛點的清晰把握,良好的技術基礎,以及在手機行業的經驗積累。經歷了一加1的火爆,和一加2的平淡,一加3目前情況來看應該也會大賣。一加作為一家小公司,它的旗艦產品並不比大公司推出的旗艦手機差,而且都會被拿來和大公司的旗艦產品進行對比,這是很了不起的,我個人比較看好一加後續的發展

  • 手機未來形態

智能手機近五年來性能提升飛快,現在可以說即使千元機的性能也已經足夠滿足用戶使用,未來「跑分」將不再是手機比拼的關鍵。但是硬體方面的發展,比如電池續航、屏幕和相機依然會是用戶關注的重點。除此之外,手機未來的發展將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1) 將會有更多黑科技被加入到手機中。近年來,有很多新的技術(如指紋識別,快充技術)被整合到手機中,成為手機的主流配置,這些黑科技,豐富了手機的形態,拓展了人們對於手機的想像。而第一次加入某種黑科技的手機往往也將其作為營銷熱點,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這反過來促使了手機企業敢於進行創新。那麼未來在這方面的發展會怎樣呢?首先,現有的手機上的黑科技將會得到進一步推廣,比如小米5s使用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比如華為P9使用的雙攝像頭,比如iphone 7使用的無線耳機,比如三星Galaxy S7 Edge使用的曲面屏,比如三星Galaxy Note7使用的虹膜識別技術,再比如YotaPhone使用的雙屏技術(一面液晶屏,一面電子墨水屏)。其次會有更多的黑科技被融入到手機中,比如現在雙攝像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那麼未來手機上會不會使用多攝像頭?比如雙攝像頭的一個作用是為了3D成像,那麼未來深度感測器甚至更多的感測器會不會被直接整合到手機中?比如今年iphone 7力推無線耳機,那麼未來無線充電技術會不會在手機上得到使用?比如隨著VR/AR領域的發展,其相關技術會不會應用到手機上?比如今年iphone 7的防水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那麼未來三防手機(特別是防摔)會不會成為主流?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多現在想像不到的黑科技被吸收進來,豐富手機的功能。

(2) 語音交互將會成為重要的人機交互方式。這個不僅僅是體現在用戶與手機的交互中,隨著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成熟,語音交互將會成為用戶與智能硬體/智能家居之間最重要的交互方式(比如亞馬遜Echo)。對於手機而言,APP和用戶之間將會有一個語音識別層,APP將會開放介面給這個語音識別層,用戶將通過語音識別來直接操控APP;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語音識別層可以和智能助手結合來幫助用戶智能化地處理很多事情。這個語音識別層可能會由操作系統來提供(比如由Android系統自帶),可能會由手機廠商提供,也可能會由某個公司來提供。舉幾個應用場景的例子,比如在手機處於鎖屏狀態時,可以直接告訴手機「打開計算器」、「打開微信朋友圈」或者「今天北京天氣怎麼樣」,這樣會省略掉很多手機交互的時間;比如,告訴手機「我想買一本周志華的《機器學習》」,手機會自動地整理出各網站這本書的價格比較和鏈接;再比如,告訴手機「最近要上映的電影」,手機會將最近上映的電影、評分、附近電影院排片情況整體出來呈現給你;再比如,告訴手機「電腦死機怎麼辦」,它會將互聯網上比較優質的答案整理給你。我們可以看出,除了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之外,這其中還涉及了對APP的調用,還涉及了對互聯網信息的整合,還涉及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加入等等。說一句題外話,這可能會影響到百度的發展,之前從互聯網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時,由於專門功能APP的出現和很信息被封閉到APP上,對百度互聯網信息入口的霸主地位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接下來的人工智慧時代,語音交互+智能助手的方式很可能會進一步弱化搜索公司的存在感,這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方式會截取流量,並且在用戶和搜索功能之間又加入了一層,也就是說搜索離用戶更遠了;另一方面在這種方式之下,搜索可能只會作為底層功能的提供者,比如說,如果對用戶的回答是在智能助手中顯示,那麼搜索廣告將會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問題是搜索公司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3) 更多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會被整合到手機中。從第二條中其實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技術在手機上的一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到手機之後,直觀的結果就是手機變得更加懂你,也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懂你」是指手機能夠通過你的使用習慣,更好地了解你,從而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更加優質的服務。比如如果你經常去豆瓣查看電影的信息,那麼在推介電影史就會優先選擇豆瓣評分;再比如會根據你的待辦事項來對你進行自動提醒,比如提醒你什麼時間會開會,比如提醒你什麼時間有場比賽,比如提醒你結婚紀念日或者媽媽的生日等等。這個與今日頭條裡面的新聞推薦在技術上很相似,都是根據用戶信息來進行用戶畫像,但是由於我們與手機的大量交互,手機會對我們進行更加精確的畫像,而且在功能上也會比單純的新聞推薦有更多地擴展。「更加聰明」是指手機能夠更好地領會你的意思,並且能夠自主做很多事情,類似於你的一個智能助手。比如你告訴手機我想看笑傲江湖,那麼手機就會自動找到有笑傲江湖資源的網站進行播放;比如你想告訴手機要買一張從哈爾濱到北京的火車卧鋪,那麼手機會自動地將可能的車票選擇列給你,這方面功能可以參考Google Assistant。所以說,語音交互+智能助手的方式不僅改變了用戶與手機之間的交互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改變了手機的定義,這也預示著在移動互聯網之後,智能時代逐漸到來。

(4) 手機會作為智能硬體的控制中心,並可能會作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本文中所說的智能硬體側重於可穿戴智能硬體,不是廣義的智能硬體)。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無疑是未來的趨勢,會看似緩慢但卻不可逆地改變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現在出現的幾乎所有智能硬體,包括手環、手錶、耳機等,大都會開發一個相應的手機APP,作為與用戶交互的中心,這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在智能家居方面呢?目前來看可能有三種方式會成為其控制與交互中心。一種是智能家居自帶語音交互功能,比如雲知聲和華帝合作推出的智能煙機;第二種是有一個專有硬體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整體控制,比如之前小米推出路由器就是在這方面的探索,再比如比如亞馬遜Echo和Google Home;第三種是使用手機來進行整體控制,這個功能可能會基於專有APP,也可能會被集成進智能助手中。現在的情況是很多高端家居產品中已經採取了自帶語音交互的方式,但我感覺將來可能會是第二種和第三種結合起來的方式,也就是專有硬體+手機結合的方式來對智能家居進行交互和控制

而如果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我希望手機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希望能夠改變彎腰低頭動手指的手機使用方式,我覺得這種方式並不人性化我期望中的手機是這樣的:顯示上使用直接3d全息投影或者頭戴類似VR頭顯的方式;與手機之間的交互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語音控制(在需要輸入文字時可使用語音識別),另一種方式是使用手指在空間中的移動和點擊(不需要在某個屏幕上進行),技術上可以使用手指上加上某種感測器或者計算機視覺的相關方法。那麼手機的使用場景可能是這樣的:在家裡,我帶上某種類似頭顯的設備,在看電影/視頻的的時候只需要直接用語音告訴手機,它會將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顯示在頭顯中;而在需要瀏覽新聞或者查看APP內容的時候,可以通過語音加手指移動/點擊結合的方式來操作手機。不過這只是我的腦洞大開,而這樣的設備如果出現了,可能也就不叫手機了,但是我個人認為在不遠的將來,類似的設備將會出現。

  • 總結

手機市場的一個共識是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我覺得是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基本大勢已定。目前來看,華為在至少未來兩年將繼續高歌猛近,在國際市場不斷拓展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國內市場的份額;小米的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它到底能做到多好要看能否進行品牌重塑、高端品牌樹立、以及整個智能硬體和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vivo/OPPO要小心華為和小米的渠道下沉和對於三四線城市中其目標用戶的侵蝕;魅族發展會不錯,中規中矩;樂視+酷派我比較看好,樂視手機會有較快發展,酷派可能會崛起;金立由於定位的獨特性,會獨樹一幟;360手機比較看好,雖然難以達到第一陣營,但是銷量會有進一步的提升;中興手機在國內市場只能說還有希望崛起;聯想手機個人感覺恐怕會有些問題;一加手機比較看好,會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鎚子手機的處境不好說,可能正處於公司發展的節點上。

  • 後記

我是一名國內計算機視覺專業苦逼博士,沒有真正在手機行業一線做過,用過的智能手機也只有幾年前的一款華為低端機和一加1,只是結合媒體報道和與朋友的討論,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思考,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的微信公眾號「工大商業評論」,不過現在還沒有發過文章,後續有時間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一些思考整理出來,發布在上面。現在已經有幾個題目已經考慮好了內容,比如「論信息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用戶體驗最好的幾個互聯網公司」,「百度的未來」以及「深度學習在動作識別中的應用」等等。

-----------------

非商業性轉載不需經過許可,不得改動,須註明作者及來源、鏈接。

商業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文字引用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推薦閱讀:

小米商城以舊換新:3685元現金券無法落地消費細思極恐的產品啟示
小米路由器pro和榮耀路由器pro哪個好?
為什麼小米國內缺貨國外也有貨?
#純米君的美食教程# 生滾魚片粥
小米將上市,一篇文章弄懂小米商業模式和產業鏈

TAG:手機 | 小米科技 | 華為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