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電影》

《名家看電影》

  本書邀請眾多名家,對1949年至2005年的中國大陸五十餘部電影進行點評,並附有每部影片的詳細資料及圖片,勾勒出半個世紀的華彩樂章,是向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的獻禮之作。五十餘部影片,藝術地展現了1949年以來祖國大陸不同時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縱向構成了一部新中國經典電影史,具有文獻性的認識價值,兼有電影工具書和電影教科書之功效。

回顧與思考(代序)——在2005上海「影評人獎」頒將大會上的發言梅朵

主編絮語

石揮唯一的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影片《我這一輩子》評析余士君

新中國電影的首創之作——影片《白毛女》評析馬修雯

史詩戰爭片的基石——影片《南征北戰》評析李亦中

真實可信的英雄形象——影片《董存瑞》評析王海洲

成功的改編精美的藝術——簡評《祝福》的電影改編周斌

凝練而悠遠、俊逸而深邃的美學品質——影片《林家輔子》評析石川

金山的藝術創造——影片《風暴》評析劉幗君

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傳記片——影片《林則徐》評析林洪桐

喜劇的苦旅——影片《今天我休息》評析王海洲

強烈深沉,昂揚抒情——影片《紅色娘子軍》評析章柏青

悲慘的歷史與悲壯的故事——影片《甲午風雲》評析高小健

來自民間的喜劇藝術——影片《李雙雙》評析陳思和

我國現代類型影片的開山之作——影片《冰山上的來客》評析陳山

一部音畫表意高度自覺的影片——影片《農奴》評析賈磊磊

有傳世價值的兒童影片——影片《小兵張嘎》評析倪震

……  在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的日子裡,《名家看電影:1949—2005》一書終於得以出版了,我的內心充溢著感慨之情。這是一種交織著藝術感悟和歷史感動的感慨。因為正是新中國成立前後一代又一代的電影藝術家、電影理論家和電影事業家,滋養了這一炫目而迷人的新型藝術,同時也催生了這本旨在弘揚新中國電影煌煌業績的小書。在那些傑出的電影人面前,中國電影不再抽象,不再艱澀,半個多世紀的歷程是如此栩栩如生,給人以無窮的思索、回味與啟迪。

  1998年春夏之交,上海「影評人獎」評委會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50周年,決定開展新中國優秀國產電影的評選工作。當時年近八旬的梅朵會長親自主持了這項工作,我們20名評委(名單附後)經過反覆斟酌,篩選出了50部經典影片,並特別邀請北京、上海兩地的相關評論家、專家分別為人選的電影撰寫評論文章。遺憾的是,後來由於時間與經費等原因,那些凝聚著諸多名家文化智慧的文稿未能於1999年結集出版。這一耽擱,就是整整6年。

  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欲振乏力的尷尬局面有所改善,特別是2004年,全國共拍攝了206部故事片,取得15億元票房,生計艱辛的國產電影業已透露出一絲曙光;而中國電影理論也已從電影的社會學評論、電影的本體審美評論,走向眾聲喧嘩的電影文化批評。今年初,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和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決定舉辦「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活動,並發來了評委邀請函;梅朵先生再次委託,要我從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歷年評出的「十佳影片」中補選若干部,重新編撰篇目,使書稿重見天日,以向中國電影百年誕辰獻禮。

  於是,我們再次為約請作者、落實圖片、爭取經費和聯絡出版方;開始了緊張的奔波,個中艱辛,難以言盡。其間,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燕爽、廣西師範大學原副校長王傑和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編委會主任郝銘鑒等先生,均曾予以真切的關注和呼籲;最後,近些年在出版界異軍突起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慧眼獨具,承諾在無出版經費的情況下迅速向市場推出這部「有很高價值」和「紀念性意義」的書稿。這才有了讀者眼前的這本著作。

  本書原擬取名《新中國經典電影名家評析》。發排之前,廣西師大出版社編輯向我徵詢:能否改為《名家看電影》?因為該社以前出過一本根據同名網站影評結集而成的《後窗看電影》,可與本書「形成對照」。兩下相較,一部是學者深思熟慮的歷史回顧,一部是民間影迷率性而為的即興觀感;一部莊重,一部活潑,倒也相映成趣,遂欣然同意。

  重新審視本書時,我們充分考慮到了多元化時代電影文化傳播的綜合要求,力求在保持學術性的同時,兼顧書稿的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所以本書庶幾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電影的經典性。據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張思濤會長披露,自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誕生至2004年底,中國共拍攝了,6961部故事片,468部戲曲片,642部美術片,這還不包括1949年以後香港、台灣地區單獨拍攝的1.5萬餘部影片,以及科教片、紀錄片;而在大陸生產的故事片中,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又佔了大多數。本書所包括的50餘部國產故事片,由長期研究電影的影評家、史學家和文藝評論家通過系統回顧、認真探討甚至激烈的爭論,最終遴選而出,基本上每年僅一部,故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經典性,同時也體現了上海」影評人獎」的評獎個性與獨特視野。

  二、闡釋的權威性。電影闡釋雖不創造價值,但電影的文化價值必須通過評析、闡釋才能突顯。本書作者多為熟請電影藝術的著名評論家,如羅藝軍、章柏青、余倩、王人殷、黃式憲、倪震、陳思和、任仲倫、顧曉鳴、賈磊磊、王志敏、李道新等。其捕捉意蘊、臧否人物、議論得失,自不乏名家的功力與風采。有人戲稱,大部分文稿是以新中國成立50年獻回覲書名義組織撰寫的,若是現在去組稿,這些權威恐怕很難有暇親自動筆了——此言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書稿的權威性。讀者能從本書的不同篇什中體驗多種風格:有的沉潛往複、從容而含蓄有的清秀飄逸、典雅而純正;有的文思敏捷、鞭辟入裡,有的筆力縱恣、鋒芒畢翼。而且評析的視角各不相同,既有風格點評的,也有文本讀解的;既有自美學角度切入的,也有用社會學方法批評的一掩卷之後細細品味,足可加深對影片的理解,得到享受性體驗。

  三、資料的實用性。本書的資料部分,包括拍攝年份、出品單位、導演、編劇、主演和獲獎情況等,除名家評析外,還有電影故事和相關圖片,豐富而翔實。誠如國內一位女學者所言,電影史大抵是現當代史的鏡像版「電影不僅迅速介入了歷史、構建著歷史,而且改寫和填充著人類的記憶」。我們選評的 50餘部影片,藝術地展現了1949年以來祖國大陸不同時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縱向構成了一部新中國經典電影史,具有文獻性的認識價值,兼有電影工具書和電影教科書之功效。而插圖的直接呈現,也契合廣大讀者的閱讀習慣,相信會有利於讀者開啟記憶、叩擊心靈,獲得審美愉悅。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篇幅有限,本書在選片方面仍有滄海遺珠之憾。諸如《上甘嶺》、《柳堡的故事》、《林則徐》、《五朵金花》、《我的1919》、《生死抉擇》、《驚濤駭浪》、《天下無賊》等影片,雖未入選本書,也都是優秀影片。另外要說明的是,本書少數作者雖非「名家」,但他們琢磨文理、表述思想、評估影片價值,自也毫不苟且。上影集團副總裁許朋樂接受《美麗上海》約稿後,短短7天,便於製片間隙郵來文章,還謙稱「塗鴉之作「;展閱之下,卻覺文采斐然,別有一番情趣。其精神委實使人感動。

  令我感佩的人還有很多。倘若沒有出版社領導鼎力相助和責任編輯的胼胝辛勞,這本書是絕難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版的。那些可敬的作者,也給予編者極大的支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章柏青會長聞悉本書幾經周折終可付辭時,十分欣慰,表示名家們撰稿只為弘揚中國電影優秀傳統,縱無稿酬亦無怨言。此外,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上海蒙太奇進修學院及我的研究生孫玲、秦玉蘭,以及上海電影評論學會駐幹部黃一慶、曹霞雲等同人,均為本書付出了許多心血。特別是素以大力扶掖藝文佳作為己任的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在本書出版前夕慨諾將給予一定資助,一併謹表誠摯的謝意!由於時間緊湊和工作調動等種種原因,有部分圖文作者一時無法聯繫上,希望這些作者見書後儘快與編者聯繫,在此也為我們工作上的疏漏致以歉意。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願百年中國電影伴隨著歷史的脈律,再鑄輝煌!

 2005年7月 30日於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聶巧平:宋代杜詩的輯佚
名家寫景:《長城春色無限好》王含英
京城欲落雪,同賞古代名家雪景圖
京劇名家,演戲自成一派,孟小冬師傅余叔岩書法端麗、學養深厚!

TAG:電影 | 名家 | 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