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無線體溫監護系統研究

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無線體溫監護系統研究

摘要 目的:減輕目前護士手工體溫採集的工作量,提高體溫測量的準確性,實現對住院病人體溫的連續觀測,並自動提示報警。方法:設計一種基於物聯網的新型無線體溫監測系統,通過給每個病人佩戴一個體溫採集標籤,標籤周期性地上報體溫數據。結果:護士可以通過護士站大屏直觀地查看住院病人的體溫,溫度異常者有提示告警. 結論:無線體溫採集系統大大減輕了護理工作量,提高體溫採集的準確性和連續性,提高護理質量,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

關鍵詞 移動醫療 生命體征 物聯網 體溫監護系統 無線網路

Research of Automatic Patient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ctive RFID technology / KANG Chang-chun, ZHANG Xin-bin // China Digital Medicine. -2017 12(5):118 to 1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workload of manual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o achieve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 with automatic alerts. Methods: Design a new type of wireless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ctive RFID technology, which is used to report the body temperature data periodically. Results: Nurses can visually check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rough the large screen at the nursing sta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body temperature. Conclusion: The wireless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and continuity of the body temperature collection and proven itself to hav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ing staff.

Keywords mobile healthcare, vital sign, active RFID,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wireless network

Corresponding author Information Department, Shandong Tumor Hospital, Ji』nan 250000, Shandong Province, P.R.C.

1. 引言

體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命體征參數,是護士進行護理操作、醫生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體溫測量是臨床護理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體溫測量的準確性及合理性會直接影響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

為使醫護工作者進一步了解各種測溫方法,合理選用測溫器材,提高體溫測量的準確性,本文將簡單介紹現在常用的測量儀器以及測量方法,並詳細介紹一種基於物聯網的新型無線體溫監測系統,為廣大護理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2. 傳統人工測量方法:

方法分為接觸式測溫和非接觸式測溫兩種形式。

接觸式測溫器材包括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的優點:讀數清晰,靈敏度高,測量時間短,缺點:穩定性不如水銀溫度計。[1]

非接觸式測溫器材包括鼓膜溫度計、紅外熱像儀。鼓膜溫度計是通過測量鼓膜和周圍組織發生的紅外熱能來間接獲取大腦組織的溫度[3]。紅外熱像儀採用非製冷焦平面紅外探測器,將物體的紅外熱譜圖以偽彩圖像方式展現,從而達到非接觸式測量人體表面溫度的目的[4]。這類器材測量的是局部皮膚的溫度,它受體表下血液循環及周圍環境導熱狀況的影響,與機體深部組織的溫度有差異,平均比口溫低,而且其精確度較差。[1]

綜上所述都是人工定時測量的方式,每天護士定時查測每個病人的體溫,手工記錄並繪製體溫變化曲線。存在耗費大量的人力,操作重複性大,對測量結果進行匯總、查詢、分析比較繁雜,容易出現遺漏、測量頻次錯誤、觀察錯誤、記錄錯誤、系統錄入錯誤等問題。

3. 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無線體溫監護系統

醫療物聯網無線體溫監護系統綜合分析了體溫測量及記錄的特點和醫院無線應用情況複雜等因素,在「一網無限」醫療專用無線網路平台上,構建醫療物聯網患者體溫監護系統,與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溫度感測器結合,進行科學有效的體溫監測。

系統使用一種高精度、高靈敏度、小巧便攜的熱敏感測器標籤,通過醫用超薄黏膜粘附在病人的腹股溝大動脈處,實時採集病人體溫數據信息,並通過感測器內部的無線射頻晶元實時將採集到的體溫數據發送出去,已經部署在病區的「一網無限」醫療專用無線網路系統將接收到的這些體溫數據傳輸到後台數據採集引擎及管理軟體系統,做到準確、動態、高效地反映病人狀況,為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同時減輕了醫護人員的負擔,提高了對病人的護理水平,有效地減少醫護人員與病人的交叉感染(見圖1)。

無線體溫監護系統

物聯網體溫監護系統利用Mini RFID無線溫度感測器標籤對病人體溫數據進行實時採集和記錄,通過病區內高穩定性高可靠性的醫療專用無線網路將與後台數據採集引擎進行數據交互,並存儲在資料庫中,系統應用層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如果體溫數據超過設置的範圍,將即時觸發告警信息通知病區護理人員。系統還可以根據儲存的體溫數據自動生成日體溫單和周體溫單。

4. 患者體溫監護系統組成說明

4.1. 無線體溫感測器

經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認可,可以自動周期性的測量病人的體溫,防水設計,可酒精消毒,使用醫用透氣雙面粘性貼膜粘附在病人身上,每隔30秒通過無線上傳一次體溫數據,測溫精度高達0.1攝氏度,無線體溫感測器的電池使用壽命可以滿足6個月不間斷的使用,電池可以更換,無線體溫感測器不用時在專用存儲盒內是處於斷電的狀態。

4.2. 感測器存儲盒

用來存放和關閉體溫感測器。當感測器標籤放入儲存盒中時,標籤自動斷電關閉;當標籤從盒中取出時,將自動開啟。

4.3. 體溫監護管理系統

系統支持自動生成電子體溫單,可以通過管理界面將患者和體溫感測器綁定,註冊、激活和註銷體溫感測器,可以暫停和取消體溫監護。

4.4. 監控視圖界面

護士可以通過護士站大屏實時查看病區每個床位病人的體溫,屏幕顯示報警級別最高的12個病人,以12個方格表示,方格中顯示病人的床位、姓名、體溫。報警級別從高到低分別以紅色、橙色表示,正常體溫為綠色,報警級別越高排在越靠前,方便護士觀察。監控頁面每分鐘會自動刷新(見圖2)。

4.5. 通信引擎

通信引擎實時接收來自基站的體溫信息,提供資料庫標準介面,可設置數據採集頻率、時間間隔,支持連續、暫停、停止採集數據,一個醫院只需配置一套通信引擎。

4.6. 體溫監護告警系統

告警類型:

系統有兩種告警類型:生理告警和技術告警。

生理告警:當病人體溫超出系統設定的範圍時,即會觸發生理告警。

技術告警:當感測器出現故障或電量不足時,會觸發技術告警。

這兩種告警都會產生聲音和視覺信號。

聲音告警信號:

聲音告警信號是一組「嘀嘀嘀」的聲響,每3秒重複一次。報警信號的音量可通過音量旋鈕來調節。

此外還有視覺告警信號等。

5. 系統建設效果

採用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無線體溫監測系統,可對醫護工作的各個環節帶來益處。

對醫護人員,無需安排大量人力及工時進行重複性的體溫測量,解放了護士,減少護理工作的勞動強度;通過電子感測器採集溫度並自動生成體溫單,不會出現測量錯誤,觀察錯誤,記錄錯誤,系統錄入錯誤等問題,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了護士與病人的直接接觸,減少交叉感染。

對醫生,對測量結果進行匯總、查詢、分析通過軟體進行,更方便有效,

對病人,體溫監護感測器24小時準確、動態、高效地反映病人體征,當出現特殊情況體溫異常時可以及時反饋,不會造成治療時機的延誤。

對信息科,體溫監護系統與HIS對接,方便管理與維護,採用「一網無限」醫療專用無線網路平台,日後接入其他系統擴展應用高效便捷,減少了信息系統的建設成本。

綜上所述,醫療物聯網無線體溫監測系統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先進有效的方式來提高體溫測量工作,並對智慧醫院的建設助力加碼。

昂科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021-51028298

【參考文獻】

[1] 鄭文瑤、孟慶義. 體溫測量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學,2008(1).

[2] 劉坤堯、杜一華、郝澤余. 生命體征自動採集系統設計及其在移動醫療中的應用[J]. 中國數字醫學,2014,9(2).

推薦閱讀:

LoRa自動化停車場解決方案
看清物聯網(IOT)本質的6大特徵
期待已久的物聯網危機要來了,我們準備好了嗎
智慧農業視頻監控系統

TAG: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