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卓有成效的職業經理人

成為卓有成效的職業經理人

來自專欄工程要聞6 人贊了文章

管理層的能力、技能和職責的確對整個自由世界利害攸關

--彼得·德魯克

長遠的看,國家推廣裝配式建築,加快建築產業化進程,對建設方而言確有好處:

提質增效--既改善了工程質量,又縮短工期;

減少人工--現場人工費逐漸高企,產業化可節省大量建造成本。

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由於參建管理人員經驗和相關配套不完備,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未見明顯改善,工期倒是增加不少,與此同時,建造成本卻節節攀升

對裝配式項目管控而言,甲方面臨著進度,質量,成本的系統性風險

一,說好的工期優勢在哪裡?

圖示案例,一個塔吊服務於拼接的兩棟塔樓,塔樓合計有78塊預製疊合板,每塊板的吊裝時間約15分鐘的話,預製構件的吊裝時間合計將長達19個小時。

除開夜間不能吊裝的時間,這19小時將穿插在整個標準層的工序中:

鋼筋及安裝材料調運-牆柱鋼筋綁紮及驗收-牆柱設備管線預埋及驗收-牆柱模板拼裝及驗收-梁板支撐搭設-梁模板拼裝及鋼筋綁紮-疊合板吊裝-水電預留預埋及驗收-板面鋼筋綁紮及驗收-混凝土澆築。

原本6天一層的進度很可能妥妥的變成了8天。

主體標準層的工期優勢?

不存在的。

除此之外,設計周期的增加,專項設計的前置,設計與施工現場的進度接駁,都處在項目關鍵路線上,且迥異於傳統項目。

作為甲方管理者,是否熟悉這些工作分解及其周期和邏輯關係,能否做到在前期準確鋪排進度計劃並在後期執行達成,面臨巨大考驗。

二,裝配式建築質量是否可靠?

之前就裝配式建築快速推進的話題做了個調查。當問及地產同行們是否願意購買裝配式的商品房,得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疑慮可以理解,就拿之前引起熱議的灌漿套筒連接來說:

要讓我們的安裝工人,在數十米高空環境下,擺弄著四五噸重的牆體,同時對準插入下面預留的十多根細細的鋼筋,並按照要求完成灌漿--這一波毫米級誤差的操作困難得讓人咋舌;

這也挑動了大家最敏感的神經--質量如何保證?房子安不安全?

裝配式技術很成熟,只是要高質量實施,給缺乏經驗的管理團隊提出了更多挑戰:

在過程管控上,從模具誤差,預留預埋精度,到運輸堆放,成品保護,需要每個環節執行到位;

在現場實施上,高度重視工人培訓上崗,堅持樣板先行,推廣採用成熟工法,加強現場監督留痕;

在制度保障上,建立模板驗收,預製構件生產驗收,出場驗收,進場驗收,首層吊裝驗收等質量管控制度,並嚴格執行。

除了基本的安全問題,產品的耐久性(保溫,防水),產品呈現質量(外立面效果,防漏漿控制,內隔牆的防開裂控制)都是裝配式建築特有的技術要點,更是甲方管理者在質量維度的關注重點。

三,裝配式建築,成本貴在哪裡?

以一個案例來看PC的成本增量。

一個吊裝班組,共計7個人(樓上4個工人,樓下2個,工頭1個),每個月的工資大約6萬元(工人8000,工頭12000)。

案例中每層的施工進度是9天,每層的PC在88個立方左右,每個立方就是220元左右。

這僅是PC增量在吊裝費中部分的人工成本,除此之外,完整的增量成本還包含PC產品的到場價,設計費增量,隔牆板成本增量,施工措施費增量等。

考慮裝配率和地方供應情況的的不同,根據有成熟經驗地區的數據,裝配式建築的建造成本增量在200~550元之間。這樣一個量級的成本增加,對於房價較低地區而言,從拿地開始的大成本策劃決策,以及後續各階段目標成本的動態控制,都不得不仔細考慮裝配式的影響。

成熟地區的PC成本增量數據

低房價城市對此特別敏感

要在前期準確預估裝配式建築成本,要在執行過程穩定控制增量,讓項目「有利可圖」,這需要我們對成本增量有詳細的解構分析,並針對不同增量要素採取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作為管理者,若無法穩定控制裝配式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本目標落地,建設方必然從骨子裡抵制建築產業化,國家層面倡導的,所謂快速促進行業升級,只能是一種扯。

新形勢之下,迅速完成知識迭代和自我升級,並能帶領團隊系統性解決裝配式建築管控難題,完美的融合企業和國家的訴求,這是甲方管理者本職工作卓有成效的體現,更是對社會的卓越貢獻

END

推薦閱讀:

2018年裝配式建築管理師培訓
裝配式建築師培訓考試
廣西柳州裝配式建築產業園案例

TAG:裝配式建築 | 結構設計 | 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