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幾多郎論文閱讀小感(2)

西田幾多郎論文閱讀小感(2)

來自專欄 Constantine的書房1 人贊了文章

最近補充閱讀了《場所論理と宗教的世界観》(1945)。此文是西田的絕筆之作。由此,我對《絶対矛盾的自己同一》有了更深的了解。論感想如下:

1.西田在《絕》一文中,講了時間空間的絕對矛盾自我同一性。個人與世界關係,從被製作者到製作者的世界等等。在本文中,西田首先完善了他的人與世界的關係。世界在絕對矛盾自我同一的限定的意義上產生出了時空。

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萊布尼茨所謂單子般的存在,我們可以看作是這世界的自我限定。而世界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映照出來。在大的世界中有無數世界的碰撞,外部的大的世界就是西田所云絕對無的場所,而場所是一切如是呈現的「無基底的基底」。換言之,若把場所比做一個「無限球體」,每個人都是這「無限球體」的焦點,每個人的底部都是這「無限球體」。這個球體的焦點是無限變化的,也就是說,本身是一個矛盾。但它時時刻刻都保持自我同一。這就是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

2.這無限球可以說就是「神」或「佛」。神和佛不是巴特講的「與人有絕對距離的實在者」。而不得不是含有絕對否定的,只有這樣才能說是「絕對」。(這一塊沒看太細。容以後補充)。西田在文章之中論及了以下的系統神學問題。但他的論證完全是哲學的而不是神學的。

(1)創造論:時間和空間是被造的,但這是「無限球」的自我限定,而不是從無到有的。即神通過絕對否定自己創造了世界。

(2)救贖論:成肉身事件是神的自我倒空,也即自我否定。神在自我倒空之中成為人。同樣凈土真宗講絕對他力的救贖也是一樣。

(3)人神關係所謂「逆對應」:在任何宗教中,人與神都是「逆對應」的。所謂「逆對應」就是人只有在意識到自己是罪人,完全放棄自己才能獲得拯救;同樣,神並不是通過保持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完成救贖的,而是通過倒空自己,降卑自己。基督教中的神與凈土真宗之中的佛都是如此。也就是說,人並不是通過「自我為義」而獲得救贖,惡人、不義的人才能獲得救贖;人並不能通過逐漸修鍊自我提升,而完全是通過神佛的他力拯救來提升自己。

3.人的宗教心。西田認為,無論是什麼人都有宗教心。其根源就在於,我們生活在絕對矛盾自我同一的世界之中,這世界是我們生存的場所。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世界即上文的「無邊界的球體」,它就是神或佛自身(西田說他自己免不了受到「泛神論」之類的評價)。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回到我們生存的最根底處,我們一定會接觸到神或佛,接觸到我們所生存的世界,那麼我們必然有宗教心。

這裡必須多提一句,西田的學生,京都學派哲學家西谷啟治在其成名作《宗教是什麼》中也有類似提法。即「疑到無可疑處」時,「大疑現前」,我們人生就化為一個巨大的問號。在這裡,作為一種回應,宗教就產生出來。西谷的說法與他的老師有一定的傳承,同時又對存在主義進行了回應。可以看做是西田晚期宗教觀的發展。

另外,西田的另一個學生,京都學派哲學家武內義范,也對「kenosis」(倒空)有著精彩的議論。我因為沒有收集到他的書籍,所以暫且不表。

4.西田的宗教觀,從早期《善的研究》,到中期「自覺」和「場所」,最後到晚期的「絕對矛盾自我同一」,有一個「正-反-合」式的變化。初期西田的宗教觀主要說神和人是同性的,神沒有超越性,神人合一是最高境界。道德與宗教只有量的差別。例如他說「知道真的自我,……就是與宇宙的本體融合,與神意相冥合」(《善的研究》第四編《宗教》)中期則發生變化,認為道德與宗教無路可通,人與神也有質的區別。在這裡,西田更強調超越與人神關係的非連續性(見《一般者的自覺體系》)。晚期則轉變視角,從神的角度去看人神關係,如上所述,尤其是在《場所邏輯與宗教的世界觀》中,神既超越又內在。神與人只有通過否定的媒介,即「逆對應」才能產生關係。人神關係既要通過人的自我否定,也要通過神的自我倒空。同時,我們在否定自己的時候,會發現神並不僅僅是超越的,而就存在於人生存的根底。所以從早期強調的「內在性」到中期強調神的「超越性」到晚期強調神的「既超越又內在」的性質,西田的宗教觀有一個「正-反-合」式的變化。

以上僅僅是我讀了一點點文章的感想。希望各位讀者指正。更為詳細的分析,則留待我讀完岩波文庫的三本選集以後再來陳述。

推薦閱讀:

日本幼兒園將提前實現全部免費
隨意漫步在街上,都美如畫的日本景象 | 05季46集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文化 |《日本名所解剖書》
日本文化史

TAG:哲學 | 日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