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不了疫苗和三聚氰胺,就做好輔食添加——千萬別忽略這件事

掌控不了疫苗和三聚氰胺,就做好輔食添加——千萬別忽略這件事

疫苗事件之後,除了恐慌和無奈,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首先要明確兩點:

  1. 不要因為擔心疫苗有問題而拒絕給孩子注射疫苗,畢竟,疫苗接種是人類預防某些疾病的重要途徑,也是國民健康保障的一道防火牆,不能輕易拆掉。
  2. 疫苗補種存在一定的風險,不要盲目補種。需要認真諮詢當地疾控部門或孩子的接種單位,經由專業指導後決定。

在此之外,對於下一代的健康,我們是否可以在可控範圍內,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努力呢?通過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讓孩子們可以有更好的體質和可塑的健康,可以遠離那些我們不可控的風險,包括正在召回的諸如含有高致癌物質降壓藥類的治療……

奮鬥在輔食添加一線的家長,10個裡至少會有5個為了「寶寶不愛吃輔食」發愁,剩下那一半,往往有2個是因為命好趕上了吃貨寶寶,還有1~2個是因為寶寶的性格超級大條……

話說,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吃嘛嘛香,咱家的孩子就喂啥啥不香呢?

我在好幾個平台上都講過關於輔食添加的微課,聽過的父母都知道,輔食添加絕對不是老闆布置任務員工悉數完成那麼簡單的事兒。對於很多家庭而言,輔食添加簡直就是一場鬥智斗勇的戰役,備戰期甚至要從孕期開始(當然,百分之八九十的父母都已經完美錯過)、貫穿整個哺乳期,然後才是戰役的正式打響。

插播一句:孕晚期提前諮詢一下我們這樣的專業人士,絕對有助於避免後期輔食添加的常見問題——別說我沒告訴你哦~

輔食何時開始、添加順序、餵食工具、奶前還是奶後……這些,估計大多數家長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二。但是,與上述這些方面同等重要的另一件事,相信很多數家長都不知道。也恰恰是因了這件事,導致原本可以打贏的戰役意外敗北,特別遺憾特別可惜。

賣了半天關子,到底是什麼事呢?

你的表情&你的聲音

沒錯!那就是:你的樣子(情緒)

仔細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身為一隻廚房菜鳥,只為愛洗手做湯羹,花了整整一個小時、費盡了心思、浪費了不少原材料、動用了一堆鍋碗瓢盆,好容易才鼓搗出來一碗自認為還算滿意、無論質地顏色還是營養都達標的輔食......

然而,當你滿懷期待地拿去喂小情人時,竟然遭到了拒絕!殘酷冷漠的拒絕!不捧場暢吃也就罷了,甚至緊閉小嘴就是不接受!你的熱情瞬間跌倒了冰點,伴隨著自信心的大大受挫。當然,你會繼續給自己打氣:「我是小仙女,我不生氣」,你會耐著性子繼續嘗試喂寶寶,心裡抱著「萬一下一口就吃了」的僥倖......

只是,理想雖然豐滿、現實卻常常骨感,就算你使出了全身解數,小祖宗依舊金口難開。此時的你,表現會是怎樣呢?

大多數家長,遇到這樣的尷尬,是很難一直好脾氣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聲調、語氣急迫,表情從微笑到皺眉到撇嘴到焦慮......心理陰影面積怎麼算都比你家住房面積大。

然後,你就會有很大的幾率遇到傳說中的「寶寶不愛吃xxx」了。

情緒是個舉著夜叉的小惡魔。

首先聲明一點:這絕對不怪你,無知者無罪,再說了,誰不是第一次承攬當爹當媽的活兒呢。不過,屋主覺得你有必要知道原因和解決辦法,一來避免再次踩坑,二來,萬一你準備要個二胎呢?

事實上,對於輔食添加初期的寶寶:「」基本等同於「」。已經習慣於餓了就有奶「」的小傢伙們,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將「」這個動作與「吃飯果腹」這件事兒聯繫在一起,畢竟人家已經喝了好幾個月的奶了,而「吃飯」與「喝奶」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行為,單就牽涉的肌肉就大相徑庭,更不要說改變平日的「就餐」習慣了。

所以,誰來喂輔食,誰就肩負了一個「陪玩」的任務:陪著寶寶通過不斷的接觸和「把玩」,了解一種食物進入嘴裡的感覺和味道、逐漸接受這種味道、接納這種可以進嘴的「玩具」是安全的……直到他們最後從味道和口感上建立起對這種食物的接納、直到他們慢慢發現:誒,原來這玩意兒不僅能玩,味道還不錯,進了肚子還能讓我有「滿足感」,我要將它長期據為己有。

想想看,如果我們把一個不足一歲的娃娃放到泥坑裡或沙堆里,會發生什麼?他們會抓起泥土和沙子往嘴裡送,他們可不管這玩意兒在你們大人的眼裡有多「可怕」!站在寶寶的角度上,嘴就是體驗世界、與世界交流的通道——萬事離不開嘴,就像你我離不開手機。

既然是陪玩,喂輔食的大人的情緒和態度,就會深度影響到寶寶的玩興,並波及他們對這種「玩具」(食物)的好感。

  • 如果大人的聲音和表情都是歡快輕鬆的,且時不常地自己吃兩口給寶寶看,讓寶寶有真正的「被陪伴」感。他們會更容易邁出接受這種食物的第一步:咦?爸爸一直在往嘴裡塞這種東東,它一定是好玩且安全的,我也要試試,真好玩的話可以沒事兒就放嘴裡「玩一玩」。
  • 相反,如果大人開始變得沒有耐心或焦慮,聲調開始升高、語氣開始捉急,那麼,本來還算和諧的玩耍氣氛就會被破壞,寶寶能夠敏感地從大人的聲音、語調、語氣、表情中捕捉到不和諧不愉快的信號,從而動搖他們要繼續玩下去、或者改天再玩的念頭。性格敏感的寶寶會更嚴重,他們會因為爸爸媽媽的焦慮而不安,甚至將這種食物與「不安全」聯繫在一起,從此以後恐懼和躲避。

看到這裡,估計有家長會不以為然:別逗了,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可能聽的懂看得懂?

嗯,擺事實講道理的時候到了!

前幾天,《PLOS ONE》學術期刊上,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一篇研究結論,通過與以往不同的研究方法,再次證實: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具備情緒辨別能力,他們不僅能夠分辨分辨情緒的生理差異(比如媽媽的聲音是開心還是生氣),還可以將快樂的聲音與快樂的表情關聯到一起,從而識別情緒。

在這之前,早就有很多研究發現:嬰兒在2~3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能識別大人臉上的表情是不是高興臉,表現出來對開心的表情更敏感(他們會盯著看的哦~),可是如果換上一副沒表情的面孔,他們就不感興趣了。而且,貌似小寶寶們更喜歡盯著開心表情的女性面孔。等到他們3~5個月的時候,就能夠區分你臉上的表情是開心還是生氣了哦~

瞧,剛好是輔食添加期,對嗎?

《PLOS ONE》的這篇,研究者覺得既往的研究方法有一些不足之處,結果到頭來,依舊證實大家的判斷是對的,不僅證實了既往的結論,還進一步證明:6個月大的寶寶甚至是可以將聲音和表情關聯到一起識別大人情緒的。

講到這裡,爸爸媽媽們,爺爺奶奶們,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低估了小傢伙,合著人家雖然不會說話,但什麼都懂!

回到我們的主題~

如果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給寶寶嘗試某一種新的食物,都遭到了狠心的拒絕,請千萬不要心灰意冷,麻煩你:

  • 換個時間繼續試,試個十多二十次就行,我保證你不需要30次就能讓小傢伙接受這種食物;
  • 保持:微笑臉+耐心。一旦發現自己開始怒上心頭,就學習川劇的「變臉絕活」,回過頭去深吸一口氣,數5秒鐘,然後帶著一臉「佯裝的溫柔」扭過頭來繼續面對。當然,如果實在裝不了,提前結束今天的戰鬥,也好過嚇退對手的玩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最好還是有融入感一些,面對面地自己多吃幾次給寶寶看——玩遊戲嘛,總要有A角B角對不對?不過,注意不要用沾過你的嘴的勺子去碰到準備餵給寶寶的那一半食物哦,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還是要時刻預防的。

當然,輔食添加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很多,絕對不止這一件事兒,但是,這件事絕對是可以舉一反三到寶寶養育的很多方面的。合適的語氣聲音表情會讓大家的情緒都平和,更容易培養出一個性格良好的寶寶,也更有利於他們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更廣泛接納和學習新鮮事物。

做父母很難,確實是的。不過呢,要想以後的日子更容易一些(無論是餵養還是教育),在寶寶兩歲之前賦予足夠的耐心,還是值得的!

遂謙碎碎念

偷偷告訴你們:輔食添加期,越是「縱容」寶寶自己吃,日後的各種商越高。生命最初1000天,之所以被稱為「起跑線」,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哦~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推薦閱讀:

男嬰接種疫苗40天後死亡 涉事疫苗曾被暫停使用|疫苗
九大重疾十年將出疫苗
腫瘤治療型抗體疫苗
陝西為保護野生大熊貓給千餘只貓狗注射疫苗

TAG:疫苗 | 嬰兒輔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