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燒掉2個億?ela亦來雲還值得持有嗎?

一年燒掉2個億?ela亦來雲還值得持有嗎?

來自專欄韭菜之家

因為我是去年8月份私募的,所以對這個項目關注還挺多,也很看好,在公眾號內也推薦過幾次了。之前幾次拉高都出貨了,但後面又捨不得接了回來,做了幾次波段,幣也越接越多。即便個人水平不夠,白皮書中多處看不懂,但也勉強過了幾遍。只是近期ela下跌幅度較大,難道只是單純的市場行為?

前幾日,亦來雲公布了過去一年的財務報表

去年總計支出為927.04btc,今年總計支出106百萬ela,即便今年ela和btc波動較大,但ela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200rmb左右,btc也在4萬以上,最最最保守估計也有2個億rmb的支出。花在什麼地方,表中也有說,但是十分籠統,透明度太低。我們來看看亦來雲之前募集了多少錢。

根據官網的銷售信息

2017年8月私募情況如下:

兌換比例:1BTC=1500ELA,約¥14.5

售出量:4,000,000ELA

籌集資金總量:4000BTC,約8700萬人民幣(1380萬美金)。

2018年1月公募情況如下:

兌換比例:1BTC=800ELA,約¥100

售出量:2,000,000ELA

籌集資金總量:2500BTC,約2億人民幣(3175萬美金)。

兩次籌資行為共售出了600萬枚ELA,籌集了大約2億8700萬人民幣(5100萬美金)。根據官方白皮書的信息,計劃總共出售800萬枚ELA,剩餘未售出的200萬枚ELA是將會歸入亦來雲基金會,具體視官方計劃,目前披露信息未提及。

也就是說,之前募集的資金,這麼快就花得差不多了???

我們簡單了解下亦來雲是做什麼的。

從白皮書可以了解到亦來雲是要做一個底層的操作系統,類似國產的「麒麟」「紅旗」之類的os。亦來雲採用的是「主鏈+側鏈」的結構,主鏈負責基本交易,轉賬支付等,側鏈可以用來跑智能合約。之前也有人扒過,其前身是一款叫做「和欣」的國產操作系統,不過失敗了,現在在網上已經找不到太多的信息了。也就是說亦來雲其實是把之前快廢掉的操作系統,套上區塊鏈的外衣重新包裝後再拿出來賣的項目,這次能否借著區塊鏈的風口重新煥發生機,就不得而知了。

但項目難度確實大,研發費用高是必然的,而操作系統的完成,不光是埋頭寫代碼,整個生態建設和市場推廣宣傳也是必要的,所以支出構成還是合理的。同比之下,許多項目動不動就圈一兩個億,結果最後就只做出了一兩個dapp?更重要的是連財務都不敢公開,投資人的錢直接進了項目方的口袋,縱觀整個幣圈,敢於公開財務狀況的項目屈指可數。亦來雲能主動公開,已經算不錯了。(怎麼感覺像在一堆爛蘋果裡面選個比較好的???)但是有些可以節省下來的費用,是否也被揮霍或是用作私人用途?我們不得而知。整個行業還處在非常混亂的時期,沒有任何制度或者第三方可以對資金進行監督,希望隨著行業不斷完善,可以解決這個痛點。

並不能說亦來雲花得多,就認為他沒錢了,畢竟除了ico外,還有許多項目投資方提供資金,實在不行,就到二級市場割割韭菜。(???)

小結:做操作系統確實難度大,十分燒錢,所以亦來雲開銷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希望能將具體開支情況公布出來,做得更加透明。有機會希望去公司參觀一下。

但最最最重要的是,我依然看好這個項目。原因如下:

第一,亦來雲至少算半個半個落地項目,而且有項目的基礎,絕非空氣幣,在國內的區塊鏈項目中,絕對算得上靠譜了。

第二,亦來雲的團隊和投資方陣容都十分強大,比特大陸和neo都是其早期投資者,比近兩年來冒出來的各種XX資本靠譜多了。

第三,亦來雲和許多大型企業都有合作關係,富士康,一汽集團,騰訊,快牙等各領域都有涉及。

第四,因為我入了這個坑

建議:現在的價格已經接近年初公募的成本價了,根據我多次在亦來雲做波段的經驗,這個價位可以不斷地建倉吸貨了,即便被套,也套不了多久。

在下一輪大的反彈中或者下一輪牛市中,亦來雲必定十分亮眼。

掃描下面二維碼

可在公眾號內交流互動

幫你分析所持倉的幣種

weixin.qq.com/r/hS5SVp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多雲解決方案——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IBM借道萬達科技 爭搶中國公有雲市場
華為進入公有雲的為與不為
橫掃晶元後,紫光數百億資金到位:進軍公有雲

TAG:雲服務 | 公有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