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SM與BLDC的分割線
17 人贊了文章
說起PMSM電機與BLDC電機區別,其實在現代各種電機應用方面,兩者的區別並不大,兩者之間可以互相替換。
先說起源:PMSM電機起源於19世紀20年代,但是當時永磁鐵採用的天然礦石,磁能積低,所製成的電機體積大,沒有多久就被現代常說的電勵磁電機或是非同步電機取代,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釹鐵硼NdFeB材料出現PMSM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推動了伺服電機領域的快速進步。
BLDC無刷直流電機不得不說直流有刷電機,1873年,英國詹.麥克斯韋(這個人大家都應該很熟悉)完成了電磁理論基礎(電和磁),電機繞組發展為鼓型繞組,這是直流電機具有了現代直流電機的基本形式,1891年,阿諾爾德建立了直流電樞繞組的理論,當然當時的直流電機都是利用電刷換向。直到本世紀中葉晶體管的誕生,使用晶體管(IGBT)電路代替有刷電機的電刷換向器,採用電子換向形式,克服了有刷電機的壽命、安全、維護保養、過載能力等問題,當時的技術能力有限,霍爾感測器是當時的標配,隨著科技進步,不需要霍爾感測器也可以實現電機的轉子位置反饋,但在控制精度較高的情況下,步進伺服電機等方面,仍採用霍爾感測器進行轉速控制。
插曲:非同步電機出現時間晚於永磁電機,1888年特斯拉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交流電機,但由於勵磁限制,通常稱此種電機為非同步電機,這種電機結構簡單,使用交流電,無火花等優勢,廣泛應用於工業和家庭中,現代用的非直流變頻空調就是這種了(當然直流變頻空調是BLDC了)。1902年丹尼爾森提出了同步電機的構想,將轉子部分單獨直流供電,實現了同步的感應電機,目前這種用途已經淡出了市場,多用於以前的鐘錶、電唱機、磁帶錄音機。部分因素是,永磁電機PMSM或是BLDC都是同步電機取代同步的感應電機是歷史的趨勢。但現代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特斯拉是與眾不同的,部分車型採用的是感應電機,其中的因素很多了,這裡就不再說明了。
回到重點上,PMSM與BLDC區別,我們常稱前者為永磁同步電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後者為直流無刷電機(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傳統區分以兩種的反電動勢進行區分,前者接近於正弦波,後者接近於梯形波。波形區分相對比較明顯,但是波形受到轉子磁場的影響,波形並不會很完美。
定子部分對比比較明顯,PMSM常用短距分布繞組,偶爾也會用分數繞組,以進一步減小紋波和齒槽轉矩;BLDC採用集中繞組。轉子部分,以前多用PMSM採用弧形磁鋼(以粘結形式居多),BLDC多採用瓦片形狀(以燒結形式居多),兩者使用上區別並不是很大,以至於現在都可以互換使用,但燒結磁鋼的形式磁能積普遍高於粘結形式,所以多採用燒結形式。
控制策略方面,現代普遍採用矢量控制FOC演算法,這些本人不是這方面的人士,不再詳細說明了。
功率密度、轉動慣量:普遍認為的兩者相同體積、材料均相同,銅損、鐵損相同情況下,比較兩者輸出功率,由於控制方面使用正弦波與梯形波的原因,BLDC功率密度要高15%;因為BLDC可多提供15%的輸出功率,所以其可多提供15%的電磁轉矩,如果兩者轉自的轉動慣量相同,那麼BLDC的轉矩慣量要大15%。但由於正弦波控制的穩定性,如果控制策略均使用正弦波控制,兩者區別並不明顯。
性能方面:與之前條件相同,普遍BLDC性能高,但齒槽轉矩、諧波分量等方面PMSM更具有優勢。
製造工藝:轉子製造兩者相同,但定子組件從上圖很容易看出PMSM更為複雜,主要包含 鐵芯衝壓——繞線——嵌線——整形——綁線 幾道工序,過程中易出現漆傷、槽楔槽絕緣損壞等問題。BLDC主要省去了嵌線、整形的工序,因其繞線過程直接繞在鐵芯上。
總結:實際上BLDC直流無刷電機是一種特殊的PMSM永磁同步電機,區分也僅是集中繞組與分布繞組產生的不同。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哪種形式更為適合,取決於客戶最終追求的目標和實際生產的加工方式。
以上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和知識分享,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留言。
推薦閱讀:
※大洋電機35億收購上海電驅動,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前景
※普通電機和變頻電機的區別!
※BAUER電機
※修課如遊戲?台大電機這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