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論語」5.8:三弟子孔門賢人,各有長不知其仁
「公治長篇第五」8
【原文】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譯文】
孟武伯問:「子路仁嗎?」孔子說:「不知啊。」孟武伯再問(子路是何等樣人)。孔子說:「仲由嘛,可以讓他管理大國的軍事,只是不知道他仁否。」(孟武伯又問)「冉求怎樣呢?」孔子說「冉求嘛,可以讓他作大夫的家臣總管。只是不知他仁否。」(孟武伯又問)「公西赤怎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處理國家的外交事務,只是不知他仁否。」
【注釋】
1、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即孟懿子的長子,孟子的五世祖。「為政篇」第6章曾記載孟武伯問孝。
「子路」、「由」,即仲由,字子路。
「千乘」,一「乘」為四匹馬拉的戰車一輛,加百人兵力配置。「千乘」就是千輛戰車,加四千匹馬和十萬兵力。在諸侯國人口只能以百萬計的春秋時期,「千乘」絕對是大國才可能有的軍力配置了。
「賦」,古代徵兵員及修武備皆稱賦。「治其賦」即治軍也。
2、「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求」,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周文王后裔,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小孔子29歲。冉求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任季氏家宰。冉求亦曾率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取得勝利。後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周遊列國14年的孔子。
「邑」,此處是指大夫的采地。
「千室」,即千戶。古時人口稀少,能有千戶人家已算得是大邑了。
「家」,古時稱卿大夫的采地食邑為家。可有戰車「百乘」,兵力配置萬人。
「宰」,是卿大夫的家臣之長、總管。
3、「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赤」,即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華。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歲。公西赤以長於祭祀之禮、賓客之禮,且善於交際,曾「乘肥馬,衣輕裘」,為孔子出使齊國。
「束帶」,意為整肅衣冠。
「賓客」,「賓」指貴客,「客」就是普通客人。「與賓客言」,意指處理外交事務。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分別評價了子貢、冉求和公西赤,認為他們分別有軍事、內政和外交才能,但對他們是否達到了「仁」的標準,孔子卻均避而不談。在孔子看來,此三人雖然各有所長,但在仁德的修養上,卻仍有不足,故曰「不知其仁」。
在孔子看來,仁道至大,仁德至高。曾子作《大學》,篇首即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至善方為「仁」,可見其標準之高,非常人所能及。
在孔門弟子中,大概只有顏回能得到近乎仁的評價。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推薦閱讀:
※儒家經典語
※儒家經典名言手抄(三)
※圖文:《論語》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儒家經典
※《論語斬件》2.3 道之以政
※中國儒學-孔子與早期儒家經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