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藏傳佛教達瑪茹(阿姐鼓)
來自專欄歷史⑨課80 人贊了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裡面所提到的阿姐鼓,有很多人說是用人皮所製造的。沃在這裡引用藏學家羅伯特 比爾中《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裡面漢譯本第114-116頁,做出如下解釋:
(梵文:Damaru;藏文:Da-ma-ru,rNga-chung)
達瑪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哈拉帕文明,最初是以象形文字出現在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中。作為濕婆教的早期標識, 達瑪茹是以「舞蹈之王」[1]化身顯現的濕婆右手所持的一件器物。濕婆奮力擊鼓,形成雄渾的節奏[2],以說明柔美的曲調節奏(貪慾[3])是世界結構的基礎。自遠古以來,游商和街頭藝人曾使用印度的達瑪茹或「猴鼓」來「召引」觀眾,其時斷時續的演奏很快就把人們聚集在一起。達瑪茹被做成沙漏狀的小鼓,用木料車制而成,有兩個對稱的羊皮鼓槌。用系在兩張鼓皮間的一根Z型長繩將濕婆教達瑪茹的鼓面繃緊,這樣,通過擠壓鼓腰上的繩格就可以提高它的音調。兩個小圓鼓槌或兩個小球固定在達瑪茹鼓腰的兩側。高舉右手前後快速搖動時,鼓槌輪流敲擊鼓面,發出頗具特色的「鈴鼓」般的音色。西藏藝術作品中有時也有沙漏形狀的濕婆教達瑪茹。
佛教的木製達瑪茹或小鼓是由兩個空心的半圓組成,半圓的拱頂處連在一起。達瑪茹的尺寸各異,從直徑大約四英寸到十六英寸的巨型斷行鼓[4]不等。更小的達瑪茹常常是手工雕刻成圓形、四葉形或與人的顱骨相似的橢圓形,形狀要根據顱骨進行設計。兩個羊皮鼓槌的皮是從同一張整張羊羔皮上割下來的,現將皮放在水中浸泡,然後將其粘在兩個木半球的邊緣上。這樣,在皮幹了之後,兩張皮能夠發出相同的音調。羊皮常要經過染色或塗成綠色,也可用蛇皮或魚皮製作小型達瑪茹。
達瑪茹中腰處圍有一塊起裝飾作用的綢緞、毛皮或金屬箍條,上面掛有布墊手柄或珠寶飾手柄。手柄中心箍條的兩側掛有兩個布墊而成的或用鉤針鉤出來的小球,用於擊鼓。通常用兩條擰在一起的紅色或黑色絲線將小球連在一起,有時,在兩個小球連接的中心處打上一個結。在達瑪茹的布墊手柄或珠寶飾手柄上垂掛著絲綢「尾穗」。在傳統上,尾穗上有一個布墊手柄,形狀宛如三葉「雲紋」。一塊五彩絲綢帳幔從上面垂下來,在帳幔的沿緣和上邊下緣處縫著顏色排列順序相同的絲線穗子。帳幔在不用時,長長的穗尾將其卷繞在鼓腰上,達瑪茹則放在一個鼓狀的、帶有布襯的盒子里。布襯兩面的中央處一般都有用十字綉法或凸綉法綉成的圓形圖案,圖案上有三色「喜旋」。在神靈手持達瑪茹的彩繪圖上,手柄通常是一個珠寶鏈,珠寶鏈末端有一個三葉雲紋和一個帶穗的三層帳幔。
佛教怒相神或半怒相神手持的密教達瑪茹是用信奉婆羅門教的十五或十六歲的少男少女的顱骨製成,或是十六歲男童和十二歲女童的顱骨連在一起製成。藏族藝術家常把雙面達瑪茹左側畫得稍小一些來代表青春少女的顱骨。在密宗儀禮中常明確規定使用人骨和其他真言芥子,因為它們的特質能使禮器或「力器」與被安撫之神建立起特殊的親密關係(參閱下面有關脛骨號筒的內容)。達瑪茹的鼓槌和手柄裝飾物都是用人骨製成的,令人生畏的手柄是用黑絲絨製成,黑絲絨上織有各種武器的圖案。由於達瑪茹的兩個鼓面是用「同時發聲」的兩個少男少女的顱骨製成,因此,從性的角度來看,搖動達瑪茹象徵著方法和智慧的結合就是相對和絕對菩提心露。兩個顱骨的顱縫被精準地粘連在一起,這也是在強調這種結合,顱縫被稱作「梵孔」[5]。
藏式達瑪茹一度相當的多,是用從屍林或天葬場得到的人的顱骨製成。但現在,這樣的禮器在東方藝術市場上已寥寥無幾,且售價極高。現代「仿造品」是印度工廠用「再生骨」製成的。工廠把遭意外傷害的無主顱骨和骨頭清洗和漂白後用於出口。但根據密宗的規定,在即使使用這種顱骨的儀式中,它們已毫無效力。現在還可以地道用猴子顱骨製成的小巧玲瓏的達瑪茹。
男女神靈或密宗修持者的陽性「方法」右手總是手持達瑪茹。其功能是召喚一切佛陀、菩薩和空行母,用大樂激勵他們。「陽性」達瑪茹發出「大樂之聲」,它經常與法鈴相配,握在「陰性」的左手上,發出「空性之聲」。空行母的達瑪茹召集並激勵所有空行母發出大樂之聲。大樂源自鄔摩天女[6]或「外道女」[7]噼啪作響的內火,因為,在藏族瑜伽修法中,這個噴焰「天女」從中脈中升騰。
大型的木製達瑪茹用於藏族的「斷行」[8]修法中,能夠發出「無常之聲」。它召喚所有空行和空行母共跳「斷我之舞」,並召喚一切精靈赴「盛宴」,一起吞食修持者的屍體。斷我修持是大成就者帕·當巴桑傑[9]從印度傳入西藏的,又經其著名的藏族女弟子瑪久拉珍[10]傳承下來。斷我修法是讓人親眼目睹自己被肢解的屍體獻給眾神和心懷不滿的鬼怪來清還業債的方法,尋求斷滅「二執」[11]和自愛。這個有效的斷執修法在傳統上要在夜間的一個與世隔絕或超自然的地方進行,如鬼怪出沒的十字路口或屍林。斷行鼓的典型尺寸在直徑八~十六英寸之間,鼓邊常飾有蓮花生八大化身或八大屍林袖珍畫。在蒙貼鼓皮之前,達瑪茹內側面上常要刻上咒語。
達瑪茹的空心鼓體象徵著法身,兩個鼓槌頭象徵著相與空的結合。鼓中腰處有一圈起裝飾性作用的箍條,箍條上可以裝飾寶石或子安貝殼[12],代表著應身的三十二大相。兩個鼓槌把報身比作方法與智慧的結合。填充而成的三葉雲紋代表著三角形的「法相」。五色絲綢帳幔的尾邊代表五佛。達瑪茹上半部手柄有時是用海螺殼的某一部分製成,代表著「語」。鼓本身代表「身」,絲製帳幔的尾邊代表「意」。上文選自《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中國藏學出版社
其中鼓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在各個民族裡面都會出現,取材卻各不相同,大小也不相同。西藏的手鼓文化毋庸置疑來自於印度文化,一般來說對於取材會採用當地特點有的或者比較多的東西來引用,如前文說的蛇皮,蛇在熱帶地方非常常見,取材也非常容易所以大部分的都是蛇皮做的,傳到西藏地區西藏沒有蟒蛇但是羊皮非常多,且韌性和抽拉性更為強烈,所以使用這個比較多,一般上面都會塗抹綠色的或者藍色的顏料對鼓面作為修飾。早期的文化中的鼓要從婆羅門的種性裡面去選,有如下記載:婆羅門者和賤民生的孩子,父親和女兒生下的孩子,在年紀上要求十五六歲婆羅門信奉者,或者是十二歲男子女子十四歲的頭顱所做,這個在當時的西藏是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
首先說一下天葬,其實天葬並不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一種喪葬方式,他是後來慢慢後期形成的一種喪葬方式,他主要是結合宗教的傳說故事以及地理環境造成的。佛經中說佛祖割肉喂鷹講究布施,而天葬呢是最清潔最環保最原始一種喪葬儀式。根據佛教的教義或者的時候要積極布施,死了以後屍體成了最後一次的布施。其二由於西藏地區氣溫寒冷,屍體如果埋在地下長久不能分解,如果一點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會產生瘟疫一類的疾病。所以天葬便由此而生。還有一點是由於西藏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人們都是靠天吃飯,如果大雪封山那就是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以上的封山,在生活上大都是聽天由命的生活,對於土地的依靠並不敏感,主要依靠畜牧業為主,游牧的方式來繁衍,這就造成了和農耕民族不同的地方,農耕民族更加依靠大地,而且在陵墓的修建上一定要在居住的地方附近才可以,這個深深的體現對大地的崇拜。而藏族由於長久的游牧生活使他並沒有入土為安的一種該概念。
由於西藏動土比較厚在挖掘和埋葬上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財力,特別是在早期沒有先進工具的時候這簡直是一種考驗,其二游牧民族多過著水草而居的生活,居無定所,對於鄉土的感情沒有農耕民族來的強烈,如果屍體埋葬在固定的地方在人的心理上難免有牽掛,如果這些遺留的回歸大自然,也許是對人們最好的安慰,所以天葬這樣的喪葬方式便產生。
這個天葬以說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早期的野葬,後期受到宗教文化影響才有天葬一說。早期的西藏的部落制度的時候就有天赤七王被送上高山,死後自己攀登上天繩 逝於天界一種說法,猶如彩虹的消散。其實這就是最早的喪葬方式野葬。後來由於佛教文化進入西藏後,肉體和靈魂的分離文化逐漸產生,肉體變得沒有那麼重要,而未來的嚮往卻更加的深入人心。佛教講的布施,因果輪迴,六道輪迴說也使得天葬的理論更加的具體更加的賦予吸引力。人們對於屍體沒有太過於的這種留戀性這樣的化對於取材這些東西去作為宗教上面的東西這個也不足為奇。但是現在大部分都是用旃檀木或者是紫檀塑造的。取一個代表的含義。
還有要闡述一下上面有人說西藏沒有猴子,那這個錯誤真的是太幼稚了,西藏的傳說故事說西藏的領土是一個羅剎女,羅剎女和猴子結婚以後有了藏族。《法王松贊干布遺訓》、《西藏王統記》、《賢者喜宴》、《如意寶樹史》等史書記述了獼猴變人的神話故事,將獼猴視為藏族的祖先。獼猴神話在藏族社會的影響最大,民間的歌謠中也以猴菩薩和岩羅剎為藏族的先。在當今藏族地區殘存的獼猴崇拜的遺俗中,會有這樣的情況在房門上方貼有猴子的畫像,猴子一手提刀,一手提鬼怪的頭,傳說這樣可以來辟邪,有的時候也把將猴毛放在門頂上,同樣認為有辟邪的功效,沒有一個物種的的話會有這樣的傳說故事么?西藏地貌特徵多樣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非常寒冷,有的地方也是一年四季如花畫的,有的地方像阿里地區環境惡劣,但是像林芝等地氣候非常宜人。西藏地區的藏獼猴是獼猴的一個亞種廣泛的分布於巴基斯坦、阿富汗東部努里斯坦(Nuristan)和西北邊境省吉德拉爾(Chitral)、中國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而藏南和藏東恰好是西藏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所以說用猴子作為手鼓的面子也是由依據的。
希望大家有疑惑提出我們一起探討,藏族有句諺語口說如水泡,實踐似真金。有必要的討論可以使得文化更升入人心。下面是書中的講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