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婦女節,不快樂——簡論男女不平等之起源

婦女節,不快樂——簡論男女不平等之起源

來自專欄吃瓜群眾7 人贊了文章

今天是三月八日婦女節,首先得祝廣大女性同志們,節日快樂,當然,也有不太快樂的事,就像這篇文章要講的,關於男女不平等起源的一些探討。

哎呀,這篇文章選在3月8日放出來,會不會很有多女瓜迷取關啊。


一、人間處處女兒國——母系社會的女強男弱

當今女權運動的最大的歷史支撐,就是母系社會了。

是的,科學研究表明,約從10000年前開始,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人類的氏族社會的早、中期都為母系氏族社會,這是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在該時期女性不僅沒有不平等,相反,女性佔據主導地位,因為母系社會實行族外婚制,子女跟隨母親,所以,那個時代是一個無父無夫的時代。

《呂氏春秋》:「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

遠古時代,人間處處「女兒國」。

母系氏族能存在並運行的現實基礎,就是採集漁獵的生產方式。

採集漁獵生產方式的時期,男人漁獵提供大約1/3的食物,女性採集提供大約2/3的食物,漁獵也不是男人才會的工作,沒生育和帶孩子的女人也會去漁獵,男性主要還是負保衛部落的工作,所以可以說,是女人養活了整個部落,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才有了以女性為主導的母系社會。

而遠古時代生產力又十分落後,採集也好,漁獵也罷,生產效率都十分低且不穩定,部落能生產的物資十分有限,為了保證部落的生存與延續,採集狩獵時期的部落實行的都是平均分配勞動產品的原始共產制。

你看看,女人當家的上古時代,是多麼公平美好啊,廣大男性同胞們一定要滋瓷老婆當家的基本國策。

因為上古時代的天下大同,所以人類學家這個群體在政治上基本是左傾,而與之相對應的,受學術職業影響,律師這個群體在政治上基本都是右傾,這個反襯很有趣。

推而廣之,我們可以這麼說,人類社會一開始的天下大同,是在生產力落後和資源匱乏下不得不實行的共產制。而人類社會最終的天下大同,將是在生產力極度發達和資源極度豐富下理所應當實行的共產制。


二、生產力的發展與私有制的產生——從母繫到父系的變遷

如上一章所講,人類的氏族社會的早、中期都為母系氏族社會,那麼顯然,氏族社會的晚期就不是母系社會了,是的,它的晚期就是父系氏族社會。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歷史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約5500年至4000年前,人類的母系氏族社會為父系氏族社會所取代的這一過程,就很好的驗證了這一真理。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特別迅速發展,男子逐漸從漁獵活動中轉入農業牧業生產領域,特別是犁耕,勞動強度大,一般只有男人才能勝任,從而加強了男人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同時,制陶等手工業中工藝變得複雜,技術性強,勞動強度大,身強力壯又無生育、家務之累的男人,成為主要承擔者,這樣,取代了女人在生產領域中的主導地位,而女人則主要從事紡織、炊煮和生育兒女等家務勞動,正是這一變化成為導致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社會原因。

人們在生產中所處地位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在分配社會產品中的不同地位,男人成了社會生產的主要力量、財富的重要創造者。而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剩餘物品的出現,上古時期的公有制也轉為了私有制,有了私有制,也就有了貧富兩極的分化,經濟基礎又決定上層建築,女人的統治就被財富值與武力值俱高的男人所顛覆,這樣,女人為主導的母系社會一去不復返了。


三、東西方的「男貴女賤」發展史

從採集漁獵到農牧業手工業的發展變化,奠定了男女第一次不平等的基礎,後世的東西方文明演化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子,但男女這一步不平等現象依然得到深化。

先說東方。

夏商周時期,男人一夫多妻,社會制度嚴密,女性附屬地位明顯,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女權有所抬頭,最典型的例子是《左傳》記春秋女性參政者多達59例。到了漢初,更是女權興起的年代。

漢惠帝死後,呂后曾臨朝稱制達八年,西漢這種所謂「母黨專政」,「權在外家」的情形屢有發生,這大大提升了女子的社會地位。於是,就出現了漢朝女子尊貴的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在漢朝,女子在政治上不但可以封侯,還可以擁有爵位和封邑,在生活上可以協議離婚,寡婦可以再嫁、情侶可以私奔,那真是一個開明的時代。

然而,西漢女子尊貴的現象,在東漢被狠狠的扼殺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皇權與相權的鬥爭是貫穿中國兩千年政治歷史的主線,皇權這邊的重要幫手有外戚與宦官。而整個東漢,各種幼主繼位然後英年早逝,幾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權,而在鹽鐵會議後已正式進入政治中心的儒家士人群體,就不得不輪番和外戚宦官惡戰。

因此,在東漢,掌握了社會話語權的儒士們為了壓制外戚專權,紛紛借打壓女權為由打壓外戚勢力,就像西漢女權因呂后稱制而興,東漢女權也因外戚權斗而滅。

西漢寡婦再嫁很正常,東漢安帝開始,朝廷就開始褒獎「貞婦」,由儒家執筆,受到國家意志承認的《白虎通義》更明確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宣揚維護封建統治。其中,《白虎通義》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理論,開歷史先河,對程朱理學影響深遠,要女人戰戰兢兢做人做事的《女誡》也是東漢時期班昭寫就的。

東漢還有另一個影響深遠的東西,就是鳳信仰和十二生肖。鳳信仰源遠流長,本是東夷族的圖騰,上古民族大融合後,龍鳳信仰遍布神州大地,如鳳鳴岐山等瑞兆。到了秦漢,以龍代表皇帝,以鳳代表皇后,但是到了東漢,為了打壓皇后權威,摧毀外戚專權的迷信基礎,鳳信仰被儒士大削特削,最典型的就是成型於東漢的十二生肖,本來有龍有鳳,但最後鳳被改掉了,改成了十二生肖中的雞。

落地鳳凰不如雞啊,如果不是東漢那輪打壓女權的潮流,現在屬雞的人,應該是屬鳳的。

因涉及外戚權斗,東漢儒士一改西漢開明世風,對女權群起而攻之,東漢後,中國女權日漸式微的命運已無可挽回。

西方的女權式微,則是另一番情景,簡單說說。

雖然雅典信奉的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但希臘時代男女也不平等。希臘婦女地位低,即使平日出行也須有女奴陪伴,公民大會也不允許女人進入,女人沒有投票權。而在希臘神話里,潘多拉是一個女人,她的匣子里裝滿了災難,潘多拉神話形象代表了希臘文明對女人認知的潛意識。

即使是在雅典娜女神的雕像下,大哲學家柏拉圖也是這樣說道:「感謝上蒼,讓我生為希臘人而非外邦人,讓我生為男人而非女人。」

——是不是很諷刺?

到了以基督教主導的中世紀,女性的地位就更不說了,在基督教的《聖經》中,女人只是男人的一條肋骨。中世紀,婦女沒有獨立的人格,被當做男子的私有財產和附屬品。女兒被當做父親的私有財產。當少女受到傷害時,法律首先認為是父親的財產受到了損失,應該進行賠償。所以,少女無權決定自己的婚姻,父親可以不徵求她的意見把她許配出去。

基督教對女人最大的壓迫,是剝奪了女人的受教育權,比儒家認為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更嚴重的是,在中世紀的西方,能看書的女人,不是才女,而是巫女。

從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這段長達三百年的期間,全歐洲都陷入了女亞大審判的風暴當中。凡是被人指稱是女巫的人,無論是真是假,都相繼遭到逮捕,經過殘酷的拷問逼供之後,再以火刑當眾處死。

李清照還好生活在東方,如果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估計燒的連渣都不剩了。

歐洲直到文藝復興後,女權主義伴人文主義才有所發展。

從東西方女權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禁錮和基督教的壓迫,是東西方女性不平等的重要歷史根源。


四、工業革命——女權運動的發展契機

生產力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最後解救女性的,不是聖人不是皇帝,不是政客不是俠客,而是一堆堆轟轟作響的生產機器。

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人類從農牧業生產方式轉為工業生產方式,女性從家庭中解放出來,進入了工廠勞作。以英國為例子,工業革命後,1870年到1900年間,婦女人口總數上升了48.7%,而婦女參加工作的人數則躍增了64%」。單在1851年的英國,佔全國女性數量26.4%的婦女已經參加了工作,職業女性工作總數更是佔據全國勞動力的30%。

雖然在工業社會的大分工下,女性因產假和體質的問題工作價值仍低於男性,但工業革命到底是提高了一大批女性的財富地位和社會地位。

轟轟作響了三百多年的工業機器,在世界各地開啟了文明的現代化,將世界各地的女性吸收到現代化大生產中,而教育又和現代化生產相輔相成,工業革命後,教育不再是男性群體的特權,在財富地位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女權意識的覺醒下,女性全方位參政議政成為社會常態,可以說,工業化發展是過去幾個世紀里女性地位提升的最大推動力。

好似一個輪迴,當年在從漁獵轉為農牧的重大轉折中,女人跌落,男人上位,如今在農牧業轉為工業的重大轉折中,女人開始了奮勇直追。


五、文章小結

經濟獨立是一切獨立的基礎,思想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前提。

女性要覺醒,女權要興起,就必然要在經濟獨立和思想自由上打好基礎。

如今,工業革命已成為過去式,信息技術的革命為現在進行時,人工智慧的革命為將來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普及,女性的社會參與度會不斷提高,男女之間的差異會不斷的縮小,特別是在有著千年男尊女卑傳統的中國,需要補課的地方很多,中國的女權運動現在還處方興未艾階段。

岱岱:嗯,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消息……

更多乾貨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吃瓜群眾岱岱:daidaichigua

推薦閱讀:

《漢虎信條》16轉戰疏勒城
追憶慧公上人文集之紫薇常伴紫雲堂
惡月佳節·五月節的非屈原因素
書法高冷神秘?其實滿是套路

TAG:歷史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