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劉俏:一個學院的學術堅持

北大光華劉俏:一個學院的學術堅持

來自專欄學術光華6 人贊了文章

近日,由北大光華張志學教授、徐淑英教授主編的新書《博雅光華:在國際頂級期刊上講述中國故事》正式出版。該書的作者們畢業於光華管理學院的IPHD(國際博士生)項目,有多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這在中國的社會科學界是罕見的。即將執教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劉海洋(點擊跳轉原文),即是其中之一。

在為該書作的推薦序中,劉俏院長結合光華管理學院三十餘年的實踐,就以下問題分享見解。

學術研究對商學教育究竟有什麼重要意義?

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學術研究的氛圍?

怎樣真正推進中國具體的經濟和管理問題的研究,最終形成中國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口號(slogan)是「因思想,而光華」。在我的理解中,完整的表述還應該在前面再加上六個字,「因學術,而思想」 。

現在看來,學術研究對一個以「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界領袖,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的管理學院而言,意義已經不言自明。但是,在中國商學教育最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對以科學的理性精神為基礎的學術研究的價值的認知,經歷了一個不斷摸索和逐漸深化的過程。

學術研究對商學教育究竟有什麼重要意義?

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學術研究的氛圍?

怎樣真正推進中國具體的經濟和管理問題的研究,最終形成中國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

……

光華管理學院過去三十三年走過的摸索之路,已形成了以「學術為本」的價值觀,對於聚焦研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商業前沿實踐重大關鍵問題,能提供很多啟示。「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張志學教授和徐淑英教授主編的《博雅光華:在國際頂級期刊上講述中國故事》一書,更是透過一個項目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不僅折射出一個學院經年累月的學術堅持,也彰顯了學術研究的價值所在。

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四十年,在取得驕人成就的同時,也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和挑戰。

宏觀層面上,一個積貧積弱、人口眾多的國家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國家發展戰略、遵循什麼樣的發展路徑?中國經濟改革的突破口在哪裡?怎樣構建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在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如何採取進退有據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建立審慎的宏觀經濟管理框架,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出相對穩健的宏觀政策環境?等等。

微觀層面的問題更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涉及財務會計、市場營銷、企業戰略、組織行為、領導力等諸多方面。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的光華管理學院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以學術研究來破解具體問題,然後用研究成果反哺商學教育的過程。

植根於北京大學「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蔡元培語),致力於追求真理但寬容異見的科學精神傳統,光華管理學院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和教育者直面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商業實踐前沿的重大關鍵問題,他們敏銳的觀察、嚴謹的研究對國家經濟社會政策的制定和中國管理前沿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逐漸形成光華管理學院「以國際通行的學術規範和學術方法,做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學問」這樣一個獨特定位。最近幾年,學院在大量的外部調研和內部研討的基礎上,更是形成一個共識——用十年時間,把光華髮展成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

在我們的理解中,「中國」兩個字包含著兩層意義:一是地理位置意義上的,確確實實是在中國;二是研究意義上的,研究問題紮根於中國,這跟北京大學一貫的家國情懷是聯繫在一起的。的確,對於研究者,中國是個富礦,一個如此大體量的國家,在短時間內發生這麼多事情,而且未來還會發生很多事情。這個過程中沉澱下來很多問題需要去思考,很多經驗需要去總結,很多新的挑戰需要去應對。怎樣通過學術堅守研究透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對於像光華這樣國人心目中的「國之重器」,既是應盡的職責,也是巨大的挑戰。如果成功做到了,這樣的商學院必然能在全球頂級商學院的序列中找到一席之地。

雖貴為顯學,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在中國發展的時間其實並不長。這個過程中,來自政策制定和前沿實踐的巨大需求給了供給端極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與嚴肅的學術研究並存的,是各種怪力亂神粉墨登場:經驗主義者四處分享他們極度褊狹的經驗,江湖郎中兜售以權謀為核心的「管理思想」,大量背景不一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把經濟學和管理學直接定位為「鍊金術」,兜售各式各樣的藥方或者心靈雞湯。在一個缺乏科學理性精神的市場環境里,逆淘汰盛行,「鍊金術」和心靈雞湯更容易被接受。

然而,真正的力量是理性的力量。商學教育和研究的實質不在於迎合,而在於引領。建立在邏輯推理和實證分析基礎上的科學研究範式,能夠真正幫助我們建立起對那些穿透時間、具有普適性的商業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基本認知,讓我們在同一個地方不會反覆跌倒——這也正是學術研究的真正價值。

光華管理學院為什麼能夠形成「注重學術」的價值觀,始終把學術研究作為立院之本?光華的學者們為什麼會選擇學術研究這樣一種相對寂寞、註定辛苦的方式?光華的這種卓爾不群很大程度上是個「謎」(myth)。感謝張志學教授和徐淑英教授,使我們有了《博雅光華:在國際頂級期刊上講述中國故事》這本書,幫助我們來破解這個謎。

張志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副主席(2016-2018)兼2018年IACMR學術大會主席,IACMR當選主席(2018-2020)。研究興趣包括企業領導與文化、談判與衝突處理等,近百篇研究作品發表在多種國際和國內著名學術期刊上。

徐淑英(Anne S. Tsui),美國聖母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傑出訪問教授。她是IACMR的創會主席,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的創刊主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的第14任主編,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 )的第74屆學會主席(2011-2012),是全球管理研究領域論文引用率最高的50位學者之一。

在書中,兩位教授以光華管理學院的IPHD(國際博士生)項目作為分析的切入角度,邀請這個項目的直接「產品」——國際博士生項目前後十來年培養的學生——和培養的參與者們,一起來講述學術之路的苦與樂。透過他們不同角度的講述,我們得以知道這些優秀的年輕人是如何在博士學習期間為自己的學術生涯打下堅實基礎、脫胎換骨成長為優秀的研究者、成功地向國際學術界講述「中國故事」的。他們的講述不僅啟迪中國學術界更多的年輕學者,在世界上講述更多的中國故事,也提供了一個個可以深入思考的案例,理解光華管理學院「堅持學術」這個風氣是怎樣建立起來的。這本書記載的不僅是一個項目的學術堅持,更是一個學院的學術堅持。

本書所講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過程,我們看到中國的管理學者們是怎樣頑強地堅持用國際通行的研究方法做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學問;我們看到這些年輕學者是怎樣成長成熟,逐漸培養出學術自信的。我們相信,這一代的管理學研究者不會僅僅滿足於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現象,他們正嘗試著從中國故事中提煉出中國的管理學理論。

這個目標顯然不會一蹴而就。我們需要有使命感的學者更多的參與,我們需要營造更有利於產生重大、原創成果的學術氛圍,我們需要更多的有針對性的舉措。

光華管理學院在2017年推出了一個叫「光華思想力」的研究平台,把我們認為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商業前沿實踐關係最密切的關鍵性問題和結構性問題梳理出來,有針對性地以研究課題的形式去破題。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書中的很多講述者正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光華思想力的研究。我也借這個機會發出邀請,期盼更多的研究者們參與到這些重大問題的研究中來。所有這一切的努力都在實實在在地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正面、理性的力量。其結果,不論以何種方式體現,都有助於中國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的誕生。

劉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於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獎,2014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7年擔任中國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

劉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實證資產定價、市場微觀結構和中國經濟研究等方面擁有眾多著述,發表在《金融經濟學期刊》,《金融和數量分析期刊》,《管理科學》,《會計研究期刊》,《經濟學期刊》等頂級學術期刊。此外,他最近出版的英文書籍包括Corporate China 2.0: The Great Shakeup以及Finance in Asia: Institutions, Regulation and Policy

劉俏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得經濟應用數學學士學位,於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獲得國際金融碩士學位,並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博士學位。


推薦閱讀:

從話題到問題:教育研究方法芻議(《教育學術月刊》2013年第3期)
張鳴:學校的面子和學術的里子
知名學者、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去世,標誌一個學術時代的結束
經濟學網址大全 - 學術資源與會議、講座 - 人大經濟論壇
劉鶴的學術思想和政策意涵

TAG: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 管理學 | 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