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是這麼教育孩子的,受教吧您吶!
來自專欄四九城10 人贊了文章
在北京,我們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美國式自由,
只知道天黑了,和小夥伴兒在衚衕玩兒彈球兒,
我媽會隔著整條衚衕喊我回家吃飯,
在北京,我們小時候經歷過中國式寵愛,
更留下了很多老一輩兒人的規矩。
小時候,最動聽的一句話:別攔著,給孩子的!
最悲劇的一句話:來,媽先幫你存著!
每到春節到能聽到這兩句話,
開始很不理解,為什麼我的壓歲錢總被我媽收著?
長大後才明白:因為家長怕我們亂花錢。
是的。在北京,節省不浪費是一種美德,一種規矩。
在北京,打小兒我們的第一堂課就是規矩。
北京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意識,如果出去被人說:
這誰家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規矩!家長沒教好!
聽到這些,那真是比打臉還難受。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見面叫人,這是規矩。
北京孩子小就被家長灌輸這麼一理念,見面叫人!
尤其是遇到長輩,咱小輩兒必須先開口打招呼。
一句「您吃了嗎?」這種禮貌是打小兒養成的,
親切、自然,街坊四鄰的關係多麼融洽。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對長輩說「您」,這是習慣。
在北京,「您」是一種敬語,一種禮貌。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許跟長輩你我他仨,顯得沒大沒小,缺家教。
北京孩子打小兒被教育,對長輩,必須說「您」。
聽到「您」的稱呼,心裡熱乎、親切、舒坦,這是一種尊重。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一聲「師傅」,這是尊稱。
在北京,無論男女老少,有事想問要喊師傅。
比如打聽道兒,您要說:「師傅,請問這個地方怎麼走?」
北京人找人幫個忙什麼的特別忌諱用「喂」,
誰要是找我問路說「喂」,就算知道我也不告訴他。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在外面要謙讓,別惹事。
不知道北京孩子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
但凡小時候在外面打了架,惹了事,爸媽一準兒說我。
甭管我的錯還是對方的錯,
耳朵一提拉,揪著回家就是一頓臭罵。
北京家長不護短兒,對孩子的教育大大方方,
坦蕩做人,厚道待事,這是規矩。
在北京
爸媽從小告訴我:飯桌上,要有規矩。
吃飯時,老人如果沒有動碗筷,晚輩是不能動碗筷的。
飯桌上不能吧唧嘴,在飯桌上吧唧嘴是被人嫌棄的。
用筷子夾菜,只能夾盤子表面上的菜,不能用筷子翻來翻去。
吃完飯,碗里要一乾二淨,不能剩飯,浪費可恥。
沒有規矩不行!
在北京,無論生在富裕還是貧窮的家庭
爸媽從小告訴我的規矩太多太多,
而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一樣要按「新規矩」
讓他們也記住了下面的話!
▼▼▼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約人要提前一天說,這樣對方能提前安排好其他事兒。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不要在座位上面抖腿!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在地鐵上,不要一個人靠著扶欄,別人會沒地方扶。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別人在休息的時候,要懂得安靜二字。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咳嗽打噴嚏時,請及時用手捂住。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借錢及時還!還不了請及時打招呼,讓對方知道你沒忘記。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看電影請保持安靜,別踢前面人的椅子。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飯桌上即使偏愛哪道菜,也不要一直只吃那道菜。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在公共場合看視頻,玩遊戲等請戴上耳機!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別人在輸密碼時,請自覺走開或將臉轉向另一側。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有人夾菜時,請不要轉桌。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排隊的時候,扎馬尾的女同志不要來回甩頭。
在北京,爸媽從小告訴我:
聚會的時候,請不要自顧自低頭玩手機。
北京的規矩還有很多,作為北京人,咱的老規矩不能丟!
這些規矩透著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和諧美好,這也是老北京的為人之道!
仔細想想,咱北京人一直都在延伸著這種精神,而這種精神來源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小小的家庭氛圍,也是父母那一輩兒的人帶給我們的經歷積累。回首往事,童年雖早已過去,但至今仍然記得那些打小兒學來的規矩。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今晚,所有北京人徹底沸騰了!
※北京人為什麼愛說您?
※一個字,等瘋了幾代北京人
※香港未來能怎麼樣中:一個久居香港的北京人的看法5
※除了夢想,早上叫醒北京人的還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