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世界盃》:足球是信仰,也是一場修行
來自專欄一隻箭影5 人贊了文章
?透射出佛教智慧光芒的好看又有趣的好電影 。
——《高山上的世界盃》
《高山上的世界盃》是不丹的第一部電影,宗薩仁波切是世界上第一位喇嘛導演,也是台灣戲劇泰斗賴聲川和丁乃竺的上師。
?影片的誕生,使世界第一次注意到了不丹這個地圖上很難找尋的小國家。有趣的是,導演宗薩仁波切也是一個喇嘛,其經歷富有傳奇色彩。他於1961年生於不丹,7歲時,被確認為一代喇嘛宗師轉世;13歲,才第一次看到電視,從此被影像所吸引。
《高山上的世界盃》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拍攝手法嫻熟流暢,猶如有神明在暗中指點。影片洋溢著溫馨之情,有許多感人有趣的細節。最大的噱頭是劇中的演員皆來自寺院,本色演出,新鮮有趣,獵奇者可以從中窺見喇嘛的日常生活與心路歷程。影片里宗教的思想被隱藏得很深,並未刻意說教,只是充分顯現了善與愛,可謂高明。
?在現實中,宗薩仁波切巧妙地將各種生活化的事物打上了佛家的標籤,足球象徵起一種「執念」,98年世界盃的狂熱和寺院的凄清之間構成一種巧妙的參比,對某種事物的執迷越深便越發困苦,寺院的高牆則加劇了這種困苦,小喇嘛深夜溜出看球,白日睡眼惺忪地提燈行禮,甚至慷慨地為某場比賽貢獻賭資。
?過於迷戀某物稱之無明,小喇嘛扎巴的房間貼滿了馬拉多納和巴喬等人的各種照片,寺院的牆壁上塗鴉似地畫滿了「某隊萬歲」的字樣,而身上的球衣已經穿到掉色還仍然拿出來炫耀。為看一場比賽,扎巴廣集資金出外租來一台電視,興緻勃勃地架上天線,就當一切安排停當,他瞟了眼身後悲傷的尼瑪,忽然感到了歉意和不安,也正是這個時刻,他戰勝了對世界盃狂熱的執著,慈悲心油然而生,便邁出了修行的第一大步。
??電影中對仁波切和大師兄的塑造格外到位,兩人明知其究卻並不說破,是一種因循善誘的教導之法,在大乘佛教的概念中,引導與開示,遠遠比單純的戒律有效。
足球場上的勝敗充滿了無常,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成為一些喇嘛思鄉之情的某種排解物,正如扎巴支持法國隊的初衷,流亡僧人的眷戀是為追求佛法做出的犧牲,所有的恨意無關足球,而是不能在故土之上安詳清修。
?仁波切用一生時光祛除仇恨的種子,換來內心廣闊的寧靜,對他而言,腳下已成綿延的皮草,可以任意遊走。而對於心神不定的小喇嘛來說,腳底的鞋子一樣可以踏上旅途,只是他不曉得放下恨意便能解放自己,擺脫腳下的羈絆就能自由前行。困苦之下,拆解快樂與不快樂始終是個深邃的命題,前路漫漫,根基尚淺,很多智慧還需要一生去參透和證悟。
推薦閱讀:
TAG:足球 | 宗教 | 世界盃WorldC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