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

4 人贊了文章

我一直想著,我一直忙忙碌碌,是為了什麼?我問別人,人回我,要買房啊,要養孩子么。可是我感覺我對兩者毫無感情和興趣,買房,相比於租房可能歸屬感強一點,而在北京買房付出的代價極大,而孩子,呵呵,我自己還沒活夠活明白活快活呢,就想著養個孩子?於是我想,我又對什麼有感情呢?我能很明顯的想到的充滿感情的例子是小時候,經過持續的琢磨,我得到初步結論,那種感情來自於赤子之心。

自發性

小時候的行為是自發的,無計劃的,較少控制的。例如一個星期天。不會提前規劃,但是到了星期天后,就想出去逛,想到找誰,就直接去他家找他,然後可能臨時想到要玩捉迷藏就玩捉迷藏,想到玩跳棋就玩跳棋。偶然進到街機廳。看著屏幕上的人物在動來動去(遊戲是《西遊釋厄傳 2》),還能做出漂亮的招式,把敵人打敗,就很嚮往,直接入迷。下課就想去看,看多了就想自己試試,開始可能很難打好,但是樂此不彼,慢慢地,也能控制的更好,也能單人一個幣打三關(很難的),在別人羨慕的眼神下打過三關真是開心啊。於是一直想玩,可是沒錢,家長不給零花錢。於是就去街上閑逛,期待著能撿個 5 毛 1 塊錢的,撿到了就開心,沒撿到就感覺有點失落。會去工地偷鐵,當廢鐵賣掉。偷又害怕被抓到,偷到賣錢後非常開心,又可以玩一下午了。

不需要舉更多例子了。這裡可以看到,小時候的行為是自發的,從想幹什麼開始,觸發其他行動,在行動過程中,如果滿足了自己的想法,就很開心,不滿足,就失落。這就產生了兩種情感。可以說,一切情感,來自於最開始的想要。而小時候對自己想要的,是很自然而然的,自發的,並且會直接地去按著這個自發的想法去行動。你如果跟一個小孩子說,為了以後好,你應該學習,他不會理你的。

長大以後,這種自發性降低了,或者說消失了。似乎會為了自己並不激動的東西而忙碌,每天重複無聊也不覺得不對,生活被意識給主宰了,蒙蔽了來自自然天性的東西。可以持續的沿著之前的生活模式僵硬地過下去。更多計劃,明天該幹什麼,這周該幹什麼,下周該幹什麼。更多控制,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你為什麼做這個?因為我要負責任。被工作教育,被社會教育,於是,漸漸地,不知道自己自發地想幹什麼,自發性越來越低,內心本質的自我,漸漸地被外來的東西壓住。就比如說,錢有什麼意思?做 CEO 有什麼意思?買房有什麼意思?不是說這些不可以追求(我當然追求錢),但是這些東西本身不是人的自發性,小時候會為了想打遊戲,而遊戲需要錢,於是對錢有感情,有渴望,有了錢就立即去打遊戲,滿足自己的自發性,想打遊戲為什麼是自發的?因為遊戲本身的屬性,『屏幕上人動來動去,招式很漂亮,自己能控制』,這些是人的本性的東西。

那麼退回來,假設我不需要買房,不需要學習,不需要養小孩,我會幹嘛?

  • 會去拿個劇本,然後找人一起來演,演的不好了,就互相指指點點,開懷大笑,然後去看人家怎麼演的,去看一些文章,然後下次再演,這次可能演的更好了,也可能沒有,如果掌握了,可能就嘗試更難的,如果都掌握了,可能就去試鏡,讓專業的來評判,別人評判了,不管好壞,就很開心,然後繼續持續玩,一直升級。不因為不能馬上當演員而焦急,因為能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就好了,滿足了基本物質需求人能幹嘛,就玩,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地玩,因為那樣的遊戲沒有意思,以專業演員為目標去玩,但不是因為專業演員能賺錢,能滿足虛榮心,而僅僅是演本身,和別人一起演,有觀眾觀看的演,好玩。
  • 我會在羽毛球場上跑動跑動,練練動作,這次沒做好就看下別人怎麼做的,自己再試著做一遍試試,再不行就找教練教一教,再試一試,然後去跟別人一起打,別人打的不好就交流下自己的看法,教他可以這樣這樣。然後有一堆觀眾,打完就有人去網上評論評論,然後自己回去看,覺得有的說的有道理,有的沒道理,然後又更有動力的投入到練的過程中去。
  • 寫個 VR 程序,區塊鏈程序挺簡單的。那麼接下來,遊戲升級,能不能想出一個應用?能寫程序,很 OK,遊戲升級,能不能找出程序的性能瓶頸?能了,那麼能不能設計大型程序,都 OK 了,能不能針對應用優化。
  • 能一個人幹了,能不能分攤讓兩個人干?能了,能不能組織出一個團隊,做更大的事情?其樂無窮。

現在面對的種種事情,就是一個個更高級的遊戲。一個東西做到了,就等於升了一級,遊戲會升級,就可以去探索下一個點。我感覺現在的編程遊戲缺乏的是觀眾,所以顯得有點乏味。競技遊戲,體育遊戲為什麼這麼有意思?一來是因為遊戲本身有內涵,另外也是因為有觀眾。

面對未知的勇氣

小孩子面對未知,是充滿勇氣的。後來接觸到《傳奇》,第一次看見自己能培養一個人,他彷彿是自己的化身一樣,他每升一級,就感覺自己多擁有了一些東西,每可以放一個新技能就很開心。一開始是打鹿升級,砍倒了鹿,挖鹿肉去賣,賺了錢,很開心,然後學會了火球術,就很自然的想用火球術去打鹿,但發現鹿肉的品質會下降,於是就學會了繼續用砍的方式殺鹿。並不提前知道用火球術打鹿會使得鹿肉品質下降,而是在拿到鹿肉後得到反饋,拿到負反饋後並不傷心,反而開心,因為這樣之後就知道不能用火球術打鹿了。並不追逐一下子就升到最頂級,拿最好的裝備。因為每個階段都有新東西,都有人陪伴。小孩子對於事情並沒有成見,帶著一副探索的心態在小心翼翼的接觸世界,當事情跟預想不一樣時,選擇更新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因為現實跟想像不一樣而討厭現實或憤怒。

小孩子面對未知,是一種不確定的姿態。什麼是不確定的姿態?就是不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對的,而是帶著探索的心態,對問題不確定的心態去面對問題,看怎麼辦,用現實檢驗是不是對。小孩不會有一些固有的概念,認為自己面對問題的解法一定是對的,也不會認為問題一定有解決方法,就是走走看。比如學走路。小孩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一定能學會走路,不認為自己現在的走路方式一定是對的。但是他就是喜歡走路,喜歡去摸索,跌倒了會哭,因為疼,但他不會放棄,因為走路也許對它來說是很有意思的,於是他一直嘗試,直到有一天,他真的學會了走路。

世界不是一切東西一定有答案而等待你去掌握答案的一個東西。而是充滿未知的。對於每一人來說,你不知道的東西就是未知的,即使別人已經知道。對待世界的態度不應該是放佛一切都已知,一切都確定的,而是去假定還有那麼多未知。很多人頭腦中有錯誤的概念,市面上也充斥著未經驗證的個人觀點,然而人們對待這些觀點和自己腦中的概念是堅持認為自己了解一切,即使現實已經出現反例,還是看不見,所以錯誤得不到更正,真理淹沒在一大堆垃圾之外,甚至根本從未被發現。

認為自己不熟悉的是未知的還是說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一切造成的差別是巨大的。如果認為是未知,那麼我們會保持耐心,仔細研究,問的問題都是探索性問題,當事實和自己的想法不符合時,會糾正自己的想法,並感激事實,下次也更敏銳地覺察事實,從而更有可能接近真相。而如果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一切,則會對現實排斥,拒絕吸收接納,以一個滿的杯子,是盛不下任何東西的。

這裡重要的是面對新東西的一種探索的興奮,以及從容的根據問題去找出解決方法的現場應對,而不是期望一開始就知道一切,然後通關,或者羨慕已經怎麼怎麼樣的人,要以探索的心態去接觸新東西。

好了,總結一下,在六一剛過的時候,一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恢復自己的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自發性和對未知不確定但勇敢的姿態。


公眾號『lyc的小站』同步發送,不常用知乎的可以關注下,努力做到對他人有所啟發,不定期更新。

推薦閱讀:

沒有誇獎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優秀教師的教育箴言
中國教育報:什麼是「好生活」
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英語口語學習之朗讀訓練法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