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疼痛說】癌症止痛:嗎啡 VS 杜冷丁

【疼痛說】癌症止痛:嗎啡 VS 杜冷丁

6 人贊了文章

嗎啡 、 杜冷丁: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嗎啡和杜冷丁都屬於阿片類鎮痛葯,在人們因為疼痛而掙扎在黑暗的泥沼中時,他們給人們帶來希望的光芒,雖然他們不能根治疾病,但他們可以給人活下去的勇氣!杜冷丁是在嗎啡之後問世的,那麼二者的區別何在?接下來由疼痛君為您絮叨絮叨:

疼痛說 | Pain Talk

區分幾個概念

嗎啡

嗎啡(Morphine,MOP),1804年,德國藥劑師Friedrich Sertürner首次從天然阿片中分離出一種生物鹼,因發現其有夢境一般的鎮痛效果,就以希臘神話當中的夢境與睡眠之神的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字命名為嗎啡。鎮痛作用強大,在戰場,軍醫經常用嗎啡為傷兵療病;在醫院更是大顯身手:止咳鎮痛,輕鬆施行手術。

杜冷丁

杜冷丁(化學名:哌替啶),是藥理學家在嗎啡的基礎上改進結構後問世的,相對嗎啡而言,嗎啡是從罌粟中提取的菲類生物鹼,鎮痛作用強,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鎮痛葯,杜冷丁一般不用於止慢性痛,因為其止痛效果只有嗎啡的1/10,且止痛時間只能維持2.5~3.5小時。

癌症止痛:嗎啡 VS 杜冷丁

癌症止痛:杜冷丁不是首選!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醫生用藥指導原則》中,對於癌性疼痛治療,杜冷丁為不推薦使用藥物。具體原因有:

1.在中晚期癌痛頻繁爆發的情況下,需要不斷給患者用藥,想要達到同樣的止痛效果,需要的杜冷丁則是嗎啡的10倍,而且用杜冷丁後再用嗎啡必須增加劑量,否則無效,這也增加了癌痛止痛的難度。

2.杜冷丁在體內的中間代謝產物——去甲杜冷丁的半衰期較長,不易排出體外,長期應用會造成去甲杜冷丁在體內的蓄積,而去甲杜冷丁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反覆給葯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毒性作用,病人出現震顫、精神錯亂、驚厥等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癥狀。

3.杜冷丁只能注射給葯,長期肌肉注射將造成局部肌肉組織纖維化,而使局部肌肉組織失去對藥物的吸收功能。嗎啡有口服(包括控緩釋製劑)、注射劑、栓劑等,便於患者自行用藥。(看過連淑穎腫瘤康復日記後,可以了解很多癌患心理及治療,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一位75歲前列腺癌廣泛轉移的患者,用杜冷丁止痛治療,每1~2小時肌肉注射一次,臀部、手臂布滿針眼,以致護士無法注射。患者來到某腫瘤醫院後,經過免疫力提高治療和口服嗎啡鎮痛,疼痛減輕,身體狀況好轉,兩個月後已能自行外出活動。)

4.雖然杜冷丁的成癮性比嗎啡較弱,但連續使用1周,即可產生藥物依賴性(包括生理依賴性和心理依賴性),停葯後同樣會出現明顯的戒斷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不適、流淚流涕、嘔吐,腹瀉、失眠,嚴重者也會產生虛脫。

長期以來,對於癌性疼痛最常用的是注射杜冷丁,病人及家屬把杜冷丁當成治療癌痛的靈丹妙藥,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區。杜冷丁雖能起到止痛效果,但止痛緩解時間不夠長,副作用大,而且需定期去醫院注射。腫瘤學界已提出癌性疼痛不主張使用杜冷丁。世界衛生組織把杜冷丁的使用作為衡量癌性疼痛治療水平的一個標準,杜冷丁用得越多,說明對癌痛治療的認識越低。

注意

同樣是嗎啡,藥品和毒品的區別就在於是否真正有止痛的需求,以及是正規使用還是濫用。現代醫學已將嗎啡類藥物不斷提純、改進,已能做到使嗎啡類藥物在人體內緩慢有序地釋放,不會出現很高的峰葯濃度,極少產生欣快感,能夠避免心理成癮。尤其是採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給葯,癌症患者出現精神依賴性的危險很小。多年來國內外臨床經驗表明,用阿片類藥物(包含嗎啡)治療癌痛,產生精神依賴者實屬罕見。在萬分之四以下。所以,癌症患者只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服藥,基本不會出現成癮問題。

推薦閱讀:

免疫-盤點丨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覽
用艾灸控制癌症艾灸治療胰腺炎
「十大癌症」各有哪些徵兆?該如何檢查?
痛,不是癌症必挨
癌症、腫瘤、惡性腫瘤,傻傻分不清楚?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