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苦不要讓孩子吃,沒意義
4 人贊了文章
▼/01
據說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不僅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為了主流教育思想。
對於前半句我是贊同的,只不過這個窮是加了引號的「窮」,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投入的時間,心思,陪伴和引導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財富,而物質上的投入只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所以再窮不能窮教育應該是在精神上的教育要富足,要飽滿,不能讓孩子成為空心人。
後半句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就需要另當別論了,有些苦對孩子的成長是有意義的,而有些苦則是沒有必要的。
▼/02
一種是為了訓練孩子的受挫能力,磨鍊孩子的意志,進行的簡單粗暴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苦。比如讓一個4歲的孩子在身體長了紅疹的情況下還在烈日中暴走。
其實這樣的苦難對孩子毫無意義,孩子不僅不能理解堅持,不畏困難是什麼意思,還會讓心靈上變得扭曲和匱乏,因為在身體疲乏和傷痛的情況下,孩子無法跨越髮膚之痛去感受所謂的堅韌不拔。
還有一種苦難教育就是一味的和孩子強調要勤奮,要努力學習,最好是像古人那種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方式,但從不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讓孩子陷入了低質量的勤奮中,看似每天都在學習,但還是成績不好。
比如,每天讓孩子讀書,看書,不準玩任何玩具,也不能去外面和別人玩,快去做習題,去做試卷,做完數學做語文,做完語文做英語,然後再重複,孩子的大腦是需要休息和放鬆的,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不僅吸收不了知識,還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劇增,這樣的狀態只會越學越差。
這些苦只是消耗孩子的身體能量,是切膚之苦,是一種低質量的苦,這樣的受苦沒有任何價值,對孩子的身體也不利,它不會磨鍊孩子的意志,更不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堅韌,它帶來的只是身體意志上的不斷損耗和打壓。
▼/03
所以要受苦就讓孩子受那些有效的苦,有價值的苦。
中學時,班上有個非常勤奮的女生,每天起很早,去教室背英語單詞,晚自習下課了,大家都走了,她還拿著手電筒繼續看書,反正她就是很辛苦的在學習,在看書,我們都覺得她很努力,老師也表揚她很刻苦,但結果是每次英語考試她的成績總是不理想,班級排名比較後,要知道我們都以為她會考班上前幾名的。
儘管如此,她還是覺得是自己記得不夠牢固,所以一如既往的背單詞,做試卷,甚至是背誦試卷,因為自己是英語課代表的原因,經常被老師叫去幫忙老師改作業,改試卷,當看到這個女生的試卷時,發現她錯的地方很奇怪,同樣一個知識點,只是換了一種題型或者方式,她就會做錯,而且不止一次。
所以她每天勞其筋骨的挑燈夜讀不但沒有提高她的成績,反而讓她越來萎靡,身體也越來越吃不消,後來有一次被老師通知她的爸爸媽媽接回家裡去休養,
當天接的時候她的媽媽好像還責怪她怎麼弄成這樣,又要落下多少功課,怎麼補回來。
這樣的苦有效果嗎?
如果她每天早起摸黑,把這些時間更多的是用來思考和研究如何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如何更有效的去掌握知識點,總結學習方法和思路,運用到每天的學習中,然後再總結,再反思,按照這樣的學習路徑我想她肯定會考個好成績的。
苦難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經歷苦難後的感悟和思考後才有意義。
▼/04
大概這個時候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孩子了。
富養不是物質上的不斷滿足,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吃苦耐勞,既不是那種寧願自己苦也要給孩子吃大魚大肉的嬌慣、寵溺,也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的形式主義。
真正的富養是要讓孩子面對優越和面對苦難的寵辱不驚,並建立一套有遠見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模式。
如果孩子是生活在富有的家庭中,那麼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心懷善意,不驕縱,不懶惰,更要努力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自我價值,也為他人和社會帶來更大的價值,正如電影蜘蛛俠里的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而如果孩子生活在拮据困苦的家庭中,父母便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教會孩子自強自立,不卑不亢,學會思考,學會找方法,結合現實情況一步步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這個實現自我的過程對孩子絕對是碩果累累,收穫巨大。
如今這個豐富多彩的社會裡,具備一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基本心理品質應該是每個家長教給孩子的東西。
這也是富養孩子的基礎。
推薦閱讀:
※懵了!老婆生下洋娃娃,男子以為被綠,DNA親子鑒定證實...|如何做親子鑒定
※在親子關係上超3成父母有焦慮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閱讀】史上最真切的親子閱讀全解析
※【親子】你和孩子溝通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情緒
TAG: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