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備忘錄 熱葯(三)小茴香
中藥備忘錄 熱葯(三)小茴香
陳喜剛 小茴香 【性】熱。 【毒】無。 【味】辛、甘。 【歸經】膀胱、胃、腎。 【時間】辰、巳、酉。 【方位】東南、西南、西。 【卦象】巽、兌、坎。 【節氣】穀雨、處暑、秋分 【左右】左右。 【升降】升降。 【產地】遍地,五運六氣飽滿。 【部位】果實。 【功能】溫腎散寒、和胃理氣。 【主治】寒疝,少腹冷痛,腎虛腰痛,胃痛,嘔吐,干、濕腳氣。 【對象】寒體。 【方劑選用】 1. 治療小腸氣腹痛:茴香、胡椒等份。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三因方》小茴香丸) 2. 治療寒疝疼痛:川楝子四錢,木香三錢,茴香二錢,吳茱萸一錢(湯泡)。長流水煎。(《醫方集解》導氣湯) 3. 治療疝氣入腎:茴香炒作二包,更換熨之。(《簡便單方》) 4. 治療腎虛腰痛,轉側不能,嗜卧疲弱者:茴香(炒)研末。破開豬腰子,作薄片,不令斷,層層摻葯末,水紙裹,煨熟,細嚼,酒咽。(《證治要訣》) 5. 治療傷寒脫陽,小便不通:茴香末,以生薑自然汁調敷腹上;外用茴香末,入益元散服之。(《摘元方》) 6. 治療蛇咬久潰:小茴香搗末敷之。(《備急千金要方》) 【配伍效用】 小茴香配伍補骨脂 小茴香辛溫,既可暖肝腎,散下焦之寒邪;又可入中焦理氣開胃,調中醒脾。補骨脂辛苦溫燥,溫補脾腎、固精縮尿、澀腸止瀉,功善補命門之火而益脾土。二者伍用,其功效更著,入中焦則溫脾暖胃;入下焦則溫腎散寒。用於治療遺精、遺尿、尿頻,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腹痛、嘔吐、大便溏瀉等證屬脾腎陽虛所致者。 小茴香配伍葫蘆巴 小茴香辛溫,功擅溫腎暖肝,散下焦寒邪而止痛,但以散寒為主;葫蘆巴苦溫,長於溫腎陽,逐下焦寒濕而止痛,然以補腎陽為主。二葯合用,其溫腎散寒止痛之功效更著,用於治療寒疝腹痛以及寒濕腳氣、腰膝酸痛、步履無力等症。 小茴香配伍荔枝核 小茴香暖肝腎、祛寒濕、行氣止痛;荔枝核行氣散寒止痛。二者合用,有祛寒散結、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疝腹痛、偏墜等症。 小茴香配伍肉桂 小茴香溫肝腎、暖胞宮、行氣止痛;肉桂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二葯合用,有溫暖下元、散寒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小腹冷痛、痛經屬寒凝下焦者。 【醫家論葯】 「此葯辛香發散,甘平和胃,故《唐本草》善主一切諸氣,如心腹冷氣、暴疼心氣、嘔逆胃氣、腰腎虛氣、寒濕腳氣、小腹弦氣、膀胱水氣、陰疝氣、陰汗濕氣、陰子冷氣、陰腫水氣、陰脹滯氣。其溫中散寒,立行諸氣,乃小腹少腹至陰之分之要品也。」(《本草匯言》) 「大抵此味之治,切於寒者或虛寒者,若小腸、膀胱並胃腑之證患於熱者,投之反增其疾也。」(《本草述》) 「茴香,大補命門,而升達於膻中之上,命門火固,則脾胃能化水谷而氣血生,諸寒皆散矣。肝膽亦命門之火,肝木氣行,則水濕不留,虛風不作,故其功亞於附子,但力稍緩耳。」(《醫林纂要》) 「茴香……治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溫劑,為諸痿霍亂之捷方,補命門不足之要葯也。男子疝氣,婦人帶白者,用之俱驗。大都甘能補正,辛能散邪,有補以為之先,有散以為之後,此疝氣帶白之症,所以去也。」
筆記:暖了先天暖後天,關懷備至。茴香,回升人之清氣,清氣味香。 2013/2/14編寫於銀川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