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養陰派」、「火神派」、「攻下派」,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查看更多問答我有靠譜回答13個回答
國學新邏輯北京國粹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經理4贊踩養陰派的主要觀點由《內經》腎藏精這一觀點導出的,腎藏屬陰,腎中陰為人體真陰,是機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真陰虧損便會導致種種病變,此類病症要以滋腎養陰法為基礎。火神派晚出,為清末鄭飲安為首,認為生命乃一團陽火立極,腎中火乃人體真火,真火虧則陽虛氣弱,導致聲低息短,少氣懶言,閉目嗜卧,肢清脈軟,甚則虛火上沖等症,治則以扶陽抑陰的原則。攻下派是為祛實邪立論,熱客病體,水熱互熱,治則沒下祛邪。補陰派與火神派,皆以正虛立論。攻下派則為邪實立說。
2評論
泛舟660112524贊踩謝邀。養陰派與攻下派乃金元四大家中的二個中醫流派,火神派是清朝未期流傳,但現已失去真傳的,在中醫界獨樹一幟的流派,三種流派的聯繫只能是均以《內經》、《傷寒論》為基礎,以辯證論治為出發點,各自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分析和總結治療方略而已。區別在於養陰派的丹溪老人崇尚東恆先生的思想,認為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在治病注重降火時還要注意滋陰。即滋陰降火。在現在我們常用在心腎不交,陰虛火旺中,臨床上的形廋盜汗,失眠夢遺,五心煩熱,口燥咽干,溲赤便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均適合套用陰虛火旺治療。如知栢地黃丸,大補陰丸,天王補心丹,養陰清肺丸等。再談一下攻下派張從正的觀點,張先生認為治療應著重祛邪,祛邪就是補正,他主張攻邪,反對妄用溫補。先生認為「邪氣加諸身,攻之可也"。主要思想表現在三法六門。即以汗、吐、下三種祛邪方法以駕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又稱攻下派。現在張先生的觀點被發揚光大,一些減肥中心,廋身體驗及塑身館用的靈活自如。因想祛除身上多餘肥膘,只能走出汗,節食嘔吐,利尿泄下三條路。火神派是清未鄭欽安先生獨創。學朮觀點鮮明,人稱"姜附先生"。注重陽氣,善用附子,乾薑,肉桂,鄭老先生深得仲景傷寒之精髓,將四逆湯,白通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用的爐火純青,將炮炙過的姜附桂的臨證用量一方用到100克至300克。只可惜如今火神派已失真傳。現自稱″火神派"者不客氣說全為偽者假冒。有病還是去大醫院去看。綜合觀點,養陰派觀點是陰虛火旺,火神派觀點是陽虛陰盛。攻下派觀點為邪實內蘊。評論
皮皮孫-壽元調養6贊踩看到這問題,腦子裡閃出紅高粱那句「滋陰壯陽,嘴不臭」的歌詞。哈哈哈,這問題提的有點大。簡單說下。金元有四大家,也就是四個派別啦。劉完素基於火熱說的寒涼派、張從正基於攻邪說的攻下派、李杲(李東垣)基於脾胃說的補土派,朱震亨陰虛說的養陰派。區別就在於對病機病理及身體狀況的認識上。不恰當的比擬,劉張針對青年身體,李就是中年了,朱就是老年人啦。上面四派理論源泉是內經,清末鄭欽安的火神派則不同,我認為是傷寒的改良派。即外感當握定六經提綱,內傷應探求陰陽盈縮,而認證須有陰陽虛實之實據可憑。請注意陰陽盈縮的含義。這就是火神派能起大證、重證的理論依據啦吧。效果,驚世駭俗的,獨樹一幟。參見圖中說法
1評論
這個世界很美好3贊踩朱丹溪的學術思想主要在「相火論」上,其強調「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根據月亮的盈滿來解釋人體的狀態,月滿為少,月虧為多,所以治病以補陰為主,以滋陰為要。火神派是鄭欽安所創立,因其善用附子,故後人稱其為火神,後世的李可老先生,劉力紅教授均是火神派的,李可的破格救心湯在急救方面十分有效。攻下派是張子和所創立,以汗吐下三法為要,在實際應用中注意攻邪扶正的比例大有學問。無偏不成派無偏不成派,凡事有學派者,學問也必有所偏。有這麼個比喻:「中醫是一棵大樹,《黃帝內經》就是主幹,其他的學術流派就是分支,主幹是根本,所以後世所有的學術流派均根源於《黃帝內經》,也都有所偏,其實也就是自身認識的角度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學術流派在傳承中醫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形成了中醫獨特的學術傳承體系。<滋陰>和<火神>看似矛盾,其實不然,一個是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治療病種,滋陰和扶陽都是治病的方式,只不過是學術流派中的研究傾向性,並不是開方的固化性和死板性,比如朱丹溪也照樣使用附子,鄭欽安也照應使用熟地,中醫是整體觀念下的辨證論治,所以學術流派只能代表學術成就,不能代表醫療就是如此。2評論
踏雪無痕51418155贊踩中醫的派別,實際上是在不同的年代形成的。望名思義,養陰派強調人體中「陰氣」的重要性,火神派強調的是人體中的陽氣,而攻下派,則是注重身體的通暢。他們的區別或與出現的時間有關,或與治療的側重點有關係。但可以看到,他們的出現,正好說明了人體受自然氣候的影響很強。自然氣候,在過去幾千年里是變化的,或熱或冷。張仲景年代是比較涼的,故而張仲景寫出了《傷寒論》,那個年代人感寒而病,傷在寒氣;養陰派出現在氣候比較熱的階段,陽盛陰衰,因而特別需要提醒人養陰,陰虛而呈現熱像。攻下派,應該是處於濕氣比較重的年代,大量的人群濕滯中焦,上下不能交通,從而需要特彆強調通中,而通的一種方式就是攻下,用藥力破開阻滯,恢復身體的正常。但無論那個門派,本意都是一樣的,疏通身體,恢復正常。僅僅因為年代氣候不同,長期的氣候條件下,疾病表現各異。需要尋找最主要的特點特徵,解除疾病痛苦。評論
華燈初上350142072贊踩中醫發展到了金元時代因為動蕩不安定,百姓顛沛流離,易發的疾病也複雜多樣,因而在醫界也產生了不少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謂「金元四大家」。劉完素,河間人。以火熱論著稱,業內稱其為「寒涼派」。張從正,治病以攻下為主,首倡「攻邪三法」,業內稱其為「攻下派」。李杲,認為戰亂時期百姓多脾胃不和,治病主張重視調理脾胃,人稱「補土派」,或「補脾派」。朱震亨,後人稱「丹溪翁」,首倡「相火論」,治病主張滋陰為主,人稱「養陰派」。其實以上四位中醫大家的論點大多是依據他們的著作,加上他們平時的一些論點,給中國醫學史做了一下歸類,他們的專業論述與時代背景相結合,從而加上各自的標籤。實際上,他們作為民間著名醫家在當時也是「全科醫生」,在他們平時的醫療活動中並沒有表現出執著於流派觀點。所以我們對所謂「金元四大家」這個說法只能從醫學史這個角度來認識,如果只從「四派」來評價他們的功績有失偏頗。評論
豬的豬哥成都軍區機關第二門診部副主任醫師0贊踩攻下——確切地說,應該叫祛邪,以邪去正安為目的;火神——是提振人體正氣,所強調的是人身陽氣在氣血津液的循行敷布的重要性;養陰——所強調的是陰(精氣)在人體陰陽中基礎性的地位(正所謂:陰在內,陽之守也)這些所闡述的是中醫對人體認識的不同方面——我們對事物的認知,總是從不同方面認識和闡述,綜合各方面才是完整的認識!所以:——這些與中醫不過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它們相互之間不過是相互補充,並從不同方面,共同完善了對中醫的闡述和認識!評論
醫痴清滋林0贊踩人身無外乎水火(命曰陰陽,屬後天),陰陽之盈縮賴乎一氣(命曰太極,屬先天)。一氣之不偏不倚是為中,有餘不及皆為邪!如是觀之:「養陰派」乃從後天立論,「火神派」從先天立論,「攻邪派」從先天一氣之盈縮立論;此三者之區別也!諸醫派源流目的無不是藉助針、碥、毒藥等為手段調整人體一氣之不偏不倚,即呵護人身之「中氣」耳!三者之立論迥然而異,終究是殊途同歸也!評論
人生如戲2185474272贊踩養陰派 認為陽無陰不生 這是個認知 火神派 人活一口陽氣 補陰先?陽 也是個認知 攻下派 一通百通 人活的是通透 也是一種認知 但我的理解是師承的習慣佔據了上風而出了派系 但我的認知是 深刻認知中醫整體現念 在必要先用陽時先用陽。必用陰時先養陰 必攻下時先攻下 都是正確的。但這就是手指有長短 認知疾病的能力有高低的問題了! 其實區別在於醫術之火候評論
不死仙人入太虛0贊踩沒什麼!就是根據時代和每個時期的社會和體質,根據社會的病態而出現的學派!實際上都是中醫藥的發展和創新與進步!這些派都是很簡單的!一個媽媽生的很多孩子,都長大了成人,另立門戶自己過去了!有什麼可誇讚和稀奇的!你要認為這些學派是真正的中醫藥,那就是舍本求末!蠢得厲害了!中醫藥,歷來就是求真務實的實用態度和行動!你說的理論再好!沒有用!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