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一位青年阿訇的風範
人物專訪:一位青年阿訇的風範
——採訪項城市馬樓清真寺阿訇李宗建
作者:楊少華
李宗建阿訇,原籍項城市,後定居周口市川匯區,1970年李宗建阿訇出生於項城市李樓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他自幼聰慧好學,在家庭的教門生活影響和當地濃郁的伊斯蘭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經常到當地清真寺禮拜、學習。但是由於家境貧寒,他中學畢業後不得不下海經商。1995年,李宗建阿訇放棄賺錢的買賣,毅然投入到對伊斯蘭教經典知識的學習,受業於著名青年阿訇馬超林、李海洋等阿訇門下,由於他發憤學習,刻苦鑽研,在短短的幾年中便獲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由於李宗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淳樸敦厚,深得老師們的賞識和器重,2009年12月20日,是李宗建阿訇人生中的轉折點。這天,李阿訇正式受聘到沁陽清真寺任教長,從此,李宗建阿訇走向執教掌學的漫長生涯。
由於李宗建阿訇聰明精幹,淳樸厚道,積極宣傳,勇於奉獻,深受坊民尊重和愛戴。2011年,李宗建阿訇接受項城市馬樓清真寺的聘請任教長。在上任的第一天李阿訇說出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今天我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感謝真主讓我回到家鄉,讓我有機會為家鄉的教門服務,實現了我為家鄉教門奮鬥的願望。憂愁的是,當我接到馬樓清真寺聘書時,我知道,我又一次和真主拿了約會,同時又一次接受了真主交給我的一份考試卷。我深感肩上擔子的份量和責任的重大……恐怕我難當此任,但我深信,只要以《古蘭經》為指路明燈,以《經訓》為行為準則,只要我們團結奮進,開拓進取,我們的教門就能發展,就會有更多的坊民認識信仰,實踐信仰。
李宗建阿訇在上任的第二天,便和清真寺管委會成員一起走進各家各戶宣傳,李阿訇謙虛和藹,平易近人,對長者,不喊大伯大媽不開口說話;他耐心細心,循循善誘教賽倆目,講清真言,一句又一句,一遍又一遍,誠摯親切,不厭其煩。從此以後,阿訇每天只要沒有什麼事情,都堅持到家裡看望穆斯林,不少朵斯弟,在阿訇的勸說和感召下先後走進了清真寺。有一位老鄉老,李阿訇先後去他家三次無動於衷,當第四次阿訇敲開他家的房門時,他拉著阿訇的手無比感慨的說「你對教門的虔誠和執著精神感動了我,這個主麻我一定去,我今年70歲了,還沒見過這麼好的阿訇!」至此,這位老朵斯弟不僅禮主麻而且堅守每天到清真寺禮拜。
多年來,李宗建阿訇堅持每周周四做專訪,周五做普訪,走到穆斯林群眾中,把教門送到各家各戶,把信仰帶給所有穆斯林群眾。村裡每戶戶主是誰,家裡有幾口人,家庭情況如何?他都把這些情況爛熟於心。無論風天、雨天還是大雪天,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喊上一聲,李阿訇從來都是隨叫隨到。
看著禮拜人員一天比一天增多,李阿訇打心眼裡高興。阿訇在尋思著如何將工作更加深入。他開始籌備舉辦鄉老學習班。在真主的慈憫下,學習班開學了,李阿訇每天都組織大家學習古蘭、聖訓,學習信仰知識和教法知識,就這樣清真寺里每天傳出了艾利弗、巴文……字母聲,前來參加學習的人,年齡不一,阿訇總是採用不同的方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去教,參加學習的人員也越來越多,幾年來,全村鄉老們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李宗建阿訇是一位勤奮好學,與時俱進的阿訇。他告訴我們說,現代科技把社會的發展帶入了高速軌道,信息化已使地球成了村落。面對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時代的前進和發展,對我們阿訇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當一名合格的阿訇,就不能思想僵化,要研究新情況,學習新知識,謀劃新思路,構思新方法,總結新經驗,使宣教充滿生機和活力。伊斯蘭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事業,其本質就是用古蘭、聖訓的精神指導不同時代,不同區域的穆斯林群眾信仰真主,服從真主,治理社會,建設社會,因此要求其核心人物——阿訇應具備好學上進,積極開拓的精神。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宣教的空餘時間,他積極學習影視製作,免費為廣大穆斯林製作、贈送伊斯蘭信仰知識系列光碟。李阿訇還利用微信平台創建了《穆斯林學古蘭經群》、《穆斯林學習教門知識群》,每天堅持在群里為大家講課,深受大家的喜愛。
李阿訇告訴我們說,記得他剛來馬樓清真寺時,寺里的環境極為荒涼,水房屋、講堂屋年久失修,陰暗潮濕,影響了回族群眾的正常的宗教生活。
李阿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他多次和清真寺管委會商議,改造重建清真寺事宜,說起容易做起難,一個偏僻教門落後的農村清真寺,回族人口少,群眾財力有限,重建清真寺談何容易。老社首拿著清真寺的賬本給李阿訇看,清真寺的賬上僅有不足五千元,看到這種情景,李阿訇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改善清真寺的面貌!於是,他和清真寺管委會開始四處奔走,爭取周邊清真寺的支援。一年多時間,他們帶著乾糧,餓了啃口燒餅,渴了喝口礦泉水,就像外出求乜提的乞丐一樣,不怕看別人的臉子,不怕聽別人的難聽話,憑著一顆虔誠為主的心四處奔波,無私奉獻。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怎樣的付出,就有怎樣的收穫。在他們精神的感召下,項城、周口等地的穆斯林朋友紛紛募捐資金。後來資金還是缺乏面臨停工,於是李阿訇就在穆斯林公益性網站發布求助貼,剛開始有的網友還提問馬樓是哪裡的清真寺,具體啥情況?李阿訇解答並且上傳清真寺破舊圖片解除大家的疑惑,一些網友通過網銀轉賬出散了自己的財產捐助清真寺。
2017年元月10號,隆冬的季節,寒意濃濃,但項城市馬樓清真寺內,白帽攢動,人聲鼎沸,馬樓清真寺重建工程竣工典禮隆重舉行。來自項城、周口、商丘、開封、漯河等地的阿訇、社首和穆斯林群眾600多人參加了典禮。他們被李阿訇和馬樓回族穆斯林重建清真寺的精神所打動,他們對李阿訇及社首們的奉獻精神給予了高度讚譽。
一個清真寺就是一個平台,一位阿訇就是一面旗幟。李宗建阿訇雖然沒有淵博的學識;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更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但他自始至終以傳達為己任,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在宣教的道路上,他兢兢業業地宣傳伊斯蘭信仰,默默無聞地為廣大穆斯林服務,以自己的無私奉獻維繫著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以自己的清貧生活料理著穆斯林的宗教事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承載著穆斯林行為的榜樣和道德的楷模。
李宗建阿訇只是一位平凡的阿訇,而他在默默無聞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沒有花香,沒有樹高,他真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但他的無私奉獻,為教門的發展帶來一片綠色的春光。如果我們的阿訇們都能像他一樣,何愁我們的教門不發展呢?
穆聖說:「誰召人於正道,他將獲得與跟隨者相等的報酬,彼此間的報酬均不減少,誰召人於迷誤,他將負有與跟隨者相等的罪惡,彼此間的罪惡均不減少。」
千言萬語化作深深的祝福。祈求真主接受李宗建阿訇的善功,回賜給他及全家更多的恩典與善賞。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