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筷筆] 冬日說烤肉

文+圖:邵毓挺

天說冷就冷,江南的西北風也著實厲害,帶著濕,輕易就能冷到骨髓。這樣的日子,暖暖的吃肉就是最幸福的樣子。上海人吃肉還是靦腆,紅燒肉、蔥烤大排、糖醋小排是最家常的肉道,最厲害的就算是蹄髈湯了,這些都是豬肉,雖然牛肉和羊肉也有上飯桌,但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倒是近年市面上的熱氣羊肉流行起來,羊蠍子火鍋也開遍了大街小巷,人們好像不再顧忌羊肉的膻味了。一直不明白羊骨為何叫羊蠍子,問了北京人,才知道羊蠍子就是羊脊椎,因其形跟蠍子相似,故而俗稱羊蠍子。原來是這樣,在鍋里切成了塊,哪裡看得出蠍子之形。

我一直認為,肉是大吃大喝的終極體現,手把羊肉、大盤烤肉才吃得出淋漓的樣子。烤肉也一定是北方離草原越近的好,青海、內蒙、遼寧各有吃法,帝都北京就更精細些。這烤肉從清入關開始就有了市場,老字號還有傳承,記得前幾年在什剎海吃了「烤肉季」,遊客多,熱鬧,儼然已是旅遊飯店了,點烤鴨子的顧客明顯多於烤肉,肉是吃了,卻毫無印象。前陣在京,找到另一家——「烤肉宛」,這次算是對北京烤肉有了正確認識,在燒餅的輔助下吃出些豪邁來了。北京現有賣烤肉的,都是清真的回民館子,是少數民族的吃法。「烤肉宛」可是大名鼎鼎、歷史悠久啊,它的字型大小最老,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20多年歷史。早年間的北京,南宛北季,也算婦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特色各異。「烤肉宛」現位於西城區南禮士路,好像幾易地址,但還是離三百年前的初創地宣武門不遠。張大千、梅蘭芳、馬連良等藝術大師均為這裡的常客,牌匾題詞更是故事頗多。

入門便直奔主題,點了一份烤精品牛上腦,幾個燒餅,幾樣小菜。師傅料理好,便開始烤了。可惜,隔著玻璃看操作間里肉翻煙冒,外面可是感覺不到肉的氣息。舊時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鐵條釘成的圓板,下面燒著大塊的劈材,松木或果木。肉切成薄片和佐料一起交給顧客,由顧客用長筷子平攤在炙子上自己烤。炙子易積垢,現在都換成平底大鐵板烤了,肉是絕沒有機會和煙火直接接觸的,那傳說里的清代老炙子估計也當成鎮店之寶收了起來。肉好了,從透明的工作間里出來,路不短,到嘴邊已經不燙,當我在默默品嘗中,服務員拿著卡式爐來了,熱情地說,這樣熱的才好吃。肉確實不錯,綿密而味濃,掰開燒餅夾起來吃也很滿足。點的芫爆散丹也好味,名字也好聽,其實芫就是香菜,散丹就是牛百葉,「芫爆」是山東傳統爆炒方法,這樣炒嫩脆爽口,口味清淡卻層次豐富。

吃著吃著,人和情緒卻怎麼也熱不起來,總覺得哪裡不對,看著乾淨整潔的大廳格外安靜,與烤肉好像總是貌合神離。我想,如果在公元1714年的某一天,進宣武門的路人,蹲在路邊,吃完熱騰的宛家烤肉,該是有多大的滿足啊。

出得門外,餐廳的外賣窗口有顧客在選購,老北京的點心擺得滿滿當當,細細看,認真的對應他們的名字和樣子:驢打滾、甜酥、豆面糕、羊肉豆腐丸子……那才叫一派富饒祥和呢。

本文作者:

邵毓挺

70年代初出生於上海

攝影家 攝影評論 媒體撰稿人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羊肉的鮮美 三色烤肉串的做法
想吃最棒的烤肉,沒它怎麼行?
北京烤肉
肉食者的狂歡!這幾家當地人超愛的日式和牛烤肉店,你知道嗎?

TAG:烤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