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競爭正在毀掉中國製造業
長期以價格作為唯一武器去市場拼殺,最終將累死自己、損害同行、破壞市場,甚至毀掉整個行業。
中國發電設備中水電1/2、火電1/3均出自哈爾濱電氣集團(以下簡稱哈電)。哈電由哈爾濱鍋爐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哈爾濱發電機廠「三大動力」為主體構成,「三大動力」都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首批蘇聯援建項目。據說,「共和國長子」的說法最早源於哈電。
然而,歷史上有過重大貢獻、曾經極盡榮耀的哈電,如今經營壓力甚大。
2017年,銷售額320億元,利潤2.2億元,利潤率僅為0.69%。這麼低的利潤率,是技術落後?是員工隊伍素質差?還是管理水平低?
不!
看一下哈電的人才結構就知道它的實力了: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103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人、高級工程師1771人(其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60人)、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450人、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4967人。
我國目前最大的發電設備製造基地之一——四川德陽的東方電氣集團完全由哈電援建,「種子」全部來自「三大動力」。
這麼優秀的企業,為何利潤率不到1%?
通過調研分析,主要因為銷售價格過低,而低價源自日趨白熱化的行業競爭。
中國產品的低價,已頻頻引發國際貿易摩擦。近一段時間,「中美貿易戰」成為新聞風暴眼。因把部分工廠搬遷到美國而引發爭議的知名企業家曹德旺說:「中國產品為什麼會賣多了,美國能買到赤字?就是因為中國產品的價格賣得太低了。」
西方企業經常批評、投訴或懲罰中國企業的低價進入或低價傾銷,而且普遍認為背後有政府在做推手。也許,在部分產品或戰略項目上存在某種特別需要,出現了非常規的價格手段和較高的退稅率,但多數中國企業的產品和項目仍然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競爭策略,低價是為了獲得機會,或者為了進入一個有前景的領域,甚至只是為了保護產能。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業績就很好:2017年營業額為187億元人民幣,純利潤31億元,利潤率達16.6%。福耀玻璃財務總監陳向明表示,去年美國項目的效益提升,成本亦有所下降,海外業務將成為公司的新增長點。
可是,中國的製造企業(無論民營或國企)有幾家能有福耀玻璃那麼好的日子過?價格戰拼得企業幾乎精疲力竭,拼得每個行業都無法整體上守住最後的防線。製造業利潤率普遍低得不忍直視。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分析指出,2017年中國GDP總額827122億元,其中製造業為242707億元,佔中國經濟總量比例高達 29.34%。但是,中國製造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卻令人尷尬:2011年為6.2%,2015年下降到3.3%, 4年下降了46.77%。2015年有25%的企業利潤率接近於零,19.8%的企業虧損。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製造業中實現凈利潤最多的是汽車製造業,總利潤僅為銀行業的1/12。
本應該很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利潤情況也不妙。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製造業上市公司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前三季度,A股24家汽車製造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利潤497.1億元,利潤率4.6%。民營上市公司力帆股份稍好,營業收入91億元,利潤1.6億元,利潤率也只有1.8%。
製造業中利潤率最高的汽車行業尚且如此,別的行業就可想而知。根據「中國報告大廳」對2017年其他製造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監測統計顯示,2017年1-12月其他製造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4.18,同比下跌5.82%。
雖然大家都知道中國各行業(特別是製造業)的低價競爭策略必須叫停,但中國企業因為沒幾張「主牌」,習慣了打價格戰,尤其是部分企業曾以價格戰在市場競爭中獲勝,故而鼓勵了更多的野蠻跟進者。
近幾年價格戰加劇和市場規則變化有一定關係。全面推行招投標模式也使中國製造業陷入一個新的誤區:甲方為了避責或避嫌,必然不顧一切地選擇低價中標;乙方也就顧不上自己的價格底線,勉力應對甲方苛刻的需求。
中國有句耳熟能詳的俗語「物美價廉」,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雖然高價未必就物美,但價廉絕對不可能物美,至少不可能持續物美。
尤其是整個行業被牽著鼻子走向價格的低谷和深淵,怎麼會有物美的那一天?
長期咬牙切齒地以價格作為唯一武器去市場拼殺,導致員工待遇難以保障,即使想盡辦法勉強留住人才也難以激發其工作熱情和創新積極性;企業研發平台建設能力不足,各類資源投入不足,產品創新升級必然艱難,眾多企業不得不以低質低效產品投放市場,以勉強支撐企業運營。
雖然許多企業在思考轉型,但如果沒有特別的資源和機會,轉型也只是轉換了價格戰的戰場而已。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叫「羊毛出在豬身上」,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製造企業根本沒有能剪「羊毛」的「豬」。沒有其他來源獲得利潤,即使通過延伸服務獲得一點新增利潤,也無法支撐如此殘酷的價格戰。
新時代,國家適時提倡「高質量發展」,從本質上對低價競爭提出了嚴重警告。中國製造企業的「習慣性流產」式低價競爭,是對品質的不自信、對技術的不自信、對品牌的不自信。
久而久之,企業就不可能有信心去重振品牌、追求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甚至連基本的服務都很難維持。最終,累死自己、損害同行、破壞市場,甚至毀掉整個行業。
感 謝 關 注 | 喜 歡 請 點 贊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中國否決安理會敘利亞決議案的利弊
※中國郵市25年炒作祭
※撲克收藏 ------- 中國中堂畫
※為什麼娶中國女人 ?
※外媒:四面受敵下的中國,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