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伊朗學在中國

伊朗學在中國冀開運 《 光明日報 》( 2012年05月17日 11 版)

伊朗學一直屬於「東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802年,德國東方學家格羅特芬德對古波斯楔形文字的成功解讀,以及1847年英國考古學家羅林森對希斯敦銘文的成功釋讀,標誌著伊朗學在東方學中的特色形成。1903年,德國哥廷根大學開始設立伊朗學系,標誌著西方伊朗學研究專業化開始。從1958年起,美國的伊朗學研究蓬勃興起。伊朗政府也高度重視伊朗學,設立伊朗學基金會,把伊朗學研究範圍拓寬到有關伊朗研究的一切領域,甚至包括伊朗對外關係和經濟。伊朗學研究的地理範圍是「大伊朗」(GreatIran),包括今天的伊朗版圖,以及現在的阿富汗、小亞、中亞南部、高加索地區和南亞西北地區。

中國的伊朗學研究可以說始於西漢,《史記》就記載了當時安息帝國的情形,由此逐步形成中國伊朗學研究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特色。首先,中國的古代典籍大量記載了伊朗風土人情以及中伊友好交往;其次,中國一些少數民族與伊朗文化有著天然聯繫;第三,當代中國與伊朗處於全方位友好交往中,多位中國學者先後在伊朗獲得波斯語言文學博士學位。這些有利因素促進了中國的伊朗學研究蓬勃發展,並呈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當代中國對伊朗的研究從翻譯外國著作開始。一般先從俄文專著翻譯開始,現在發展為從英文、法文專著和波斯語專著翻譯。其中代表性著作有:蘇聯伊朗史專家米·謝·伊凡諾夫《伊朗史綱》(1958年,上海三聯書店),李鐵匠翻譯的《伊朗史》(【美】埃爾頓·丹尼爾,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和《波斯帝國史》(【美】A.T奧姆斯特德,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張鴻年翻譯的《伊朗文化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伊朗】扎比胡拉·薩法,商務印書館,2011年)、《波斯帝國史》(【伊朗】阿布杜·海珊·扎林庫伯,2011年,復旦大學出版社),葉奕良翻譯的《伊朗通史》(【伊朗】阿寶斯·艾克巴爾·奧希梯揚尼,1997年),元文琪翻譯的《阿維斯塔》(【伊朗】杜斯特哈赫,商務印書館,2005年),李玉琦翻譯的《巴列維王朝的興衰》(伊朗外交研究所編著,新華出版社,2009年),等等。通過這些譯著,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西方世界和前蘇聯的研究現狀,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理解了伊朗人對自己歷史文化的感悟和評價,為中國伊朗學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其次,中國學者已從名著翻譯發展為學術創新。中國學者在《歷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歷史》、《外國文學評論》等雜誌發表一批高質量的論文。特別是國家社科基金大力支持伊朗學研究,如《伊朗通史》(1987年)、《祆教史》、《伊朗白色革命研究》(1989年)、《新時期中國伊朗關係研究》(2004年)、《列王記研究》(2005年)、《伊朗與伊斯蘭世界關係研究》(2007年)、《變動中的神權政治——當代伊朗政治改革與發展研究》(2008年)、《中國伊朗關係史》(2010年)、《伊朗核危機演變趨勢與中國能源安全及其對策研究》(2010年)。由於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嚴格的評審和結項程序,因此以上成果基本代表了中國學者對伊朗的研究水平。

第三,伊朗學研究內容日益廣泛深入,但短板也很明顯。文學、歷史、宗教研究最透徹,對外關係研究最熱,經濟研究最薄弱。代表作有張鴻年的《波斯文學史》(崑崙出版社,2003年)、《鳳凰再生——伊朗現代新詩研究》(穆宏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孫培良《薩珊朝伊朗》(西南師大出版社,1995年)、王興運《古代伊朗文明探源》(商務印書館,2008年)、李鐵匠《伊朗古代歷史與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徐良利《伊兒汗國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彭樹智《中東國家通史·伊朗卷》(商務印書館,2002年)、趙偉明《近代伊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冀開運、藺煥萍《二十世紀伊朗史》(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研究伊朗對外關係著作主要有:李春放《伊朗危機與冷戰的起源(1941—194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范鴻達《美國與伊朗:曾經的親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楊興禮《伊朗與美國關係研究》(時事出版社,2006年)、陳安全《伊朗伊斯蘭革命及其世界影響》(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等。維族學者探討了新疆伊斯蘭教、維族文學與伊朗的關係,回族學者從人類學角度研究回族與伊朗的關係。出於中伊能源合作的需要,一些博士論文從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角度研究了伊朗油氣資源。令人遺憾的是至今沒有出版一本關於伊朗經濟和伊朗地理的專著。

第四,中國伊朗學的研究水平受到國際社會和伊朗的認可。北京大學王一丹教授的博士論文《拉施特〈史集·中國史〉》校注》(波斯語)已在伊朗高等院校出版中心出版,伊朗學術界泰斗沙希迪教授對該論文評價很高,並給這篇博士論文打了滿分。曾延生主編的《漢語波斯語詞典》獲得伊朗1998年度最佳圖書獎。2009年8月9日,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陸瑾博士以《利瑪竇〈中國紀〉波斯文本研究》(波斯語,伊朗古籍研究中心2009年版)一書榮獲「伊朗第九屆國家手抄本保護者獎」,成為首位獲得伊朗國家圖書大獎的華人學者。該獎由伊朗國家圖書館和議會圖書館聯合主辦,是伊朗國家級的圖書評獎活動,旨在鼓勵對古代歷史文獻的研究與保護。《利瑪竇〈中國紀〉波斯文本研究》是以穆罕默德·扎芒的波斯文手抄本《中國紀》為研究對象,該文本在伊朗文化界、藝術界頗有影響,反應了特定時期伊朗人對中國的認知狀況,對於研究薩法維王朝時期的波斯文風和譯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書的問世填補了伊朗漢學研究的一項空白。

總而言之,新中國的伊朗學研究從翻譯開始,發展到論文、專著與譯著並行,文學、歷史、宗教研究成果豐碩。但伊朗中世紀史研究仍相對薄弱,對伊朗基督教、伊朗猶太教研究剛剛開始。對外關係研究引人注目,但主要集中在中國伊朗關係、美國伊朗關係、以色列與伊朗關係,對歐洲與伊朗、非洲與伊朗、俄羅斯與伊朗、拉丁美洲與伊朗關係的研究很少。研究取向著重於應用型、對策性、熱點性,對伊朗的考古學、歷史地理、哲學以及人類學研究較少。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祝賀宋少強(塵封記憶)榮獲2016年度中國對聯創作金獎提名
農化五巨頭在美為併購辯護 中國化工缺席
中國十大富豪的發家之道
體操隊長嫁給日本人加入日籍 培養多位弟子帶隊擊敗中國隊
在國內無人問津的中國巨著幫日本走向維新,史實軼事

TAG:中國 |